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素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腺炎
  • 3篇急性胰腺炎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重症
  • 2篇疗效
  • 2篇螺杆菌
  • 2篇螺杆菌感染
  • 2篇杆菌感染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动脉化疗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血管

机构

  • 14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4篇冯素萍
  • 6篇马应杰
  • 6篇马英杰
  • 3篇白璐
  • 3篇秦宝山
  • 2篇冯军安
  • 2篇王志凌
  • 2篇韩际奥
  • 2篇王勇
  • 1篇郑鹏远
  • 1篇姜海波
  • 1篇王郁杰
  • 1篇杨国强
  • 1篇侯国新
  • 1篇杨丽
  • 1篇韩莉
  • 1篇侯国欣
  • 1篇贾克丽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世界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和胃息肉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胃癌和胃息肉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FHIT)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正常胃组织、胃息肉、胃癌患者各60例,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病理组织中FHIT表达情况,并检测病理组织中HP的感染情况。结果正常胃组织、胃息肉组织以及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率为93.3%(56/60)、71.7%(43/60)和36.7%(22/60),HP感染率为0.0%(0/60)、53.3%(32/60)和83.3%(5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HP阴性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和胃息肉中FHIT蛋白表达与HP感染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正常胃组织、胃息肉组织以及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逐渐降低,HP感染率逐渐增加,且胃癌组织和胃息肉中FHIT蛋白表达与HP感染呈负相关关系。
白璐马英杰冯素萍
关键词:胃癌胃息肉幽门螺杆菌
LAM联合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LAM 0.1 g/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ADV 10 mg/d口服,共治疗4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4周及48周时的HBV-DNA定量检测结果、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观察组的乙肝病毒载量为(5.18±1.14)log10copies/mL,对照组为(5.87±1.13)log10copies/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的乙肝病毒载量为(3.32±0.73)log10copies/mL,对照组为(4.64±0.81)log10copies/mL,均显著低于治疗24周时(均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HBV-DNA<500copies/mL和HBV-DNA<1 000 copies/mL的转阴率均为81.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37%和50.0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时以及治疗48周时的HBeAg转阴率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对比,差异均没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发生乙肝病毒耐药,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发生乙肝病毒耐药。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相对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能够更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稳定患者的病情,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秦宝山马英杰冯素萍王郁杰冯军安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明确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81例,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提出的Tygatat分级标准,将所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I~Ⅴ级,比较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63.00%;在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感染率Ⅰ级为67.84%、Ⅱ级为67.68%、Ⅲ级为54.64%、Ⅳ级为47.50%、Ⅴ级为33.33%,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降低,两者呈反比关系;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病情越轻,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越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疾病严重程度呈反比关系。结论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时,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免使原有疾病加重。
白璐马英杰冯素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胃镜
埃索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枳术宽中胶囊,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
冯军安马应杰冯素萍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生存期。方法选取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奥沙利铂剂量为40mg/m2和80mg/m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存活率情况。结果低剂量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11.9%和21.4%,X2=9.910,P〈0.05)。低剂量组患者疼痛评分在6以上的患者。要明显少于高剂量组(28.6%和78.6%,X2=20.056,P〈0.05),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高剂量组,丙氨酸转氨酶低于高剂量组(t=13.447和6.774,均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1年期、3年期存活率分别为69.05%、30.95%,略高于高剂量组的61.9%、2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4和0.985,均P=0.491和0.321)。结论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化疗的毒副反应很小,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勇冯素萍侯国欣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C反应蛋白联合胸腔积液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胸腔积液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及196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资料,分析C反应蛋白、胸腔积液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病因、病情轻重、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45例(83.3%);并C反应蛋白升高46例(85.2%);C反应蛋白升高合并胸腔积液37例(68.5%)。196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合并胸腔积液18例(9.2%),C反应蛋白升高57例(29.1%),C反应蛋白升高合并胸腔积液2例(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均可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独立预测指标,但以胸腔积液联合C反应蛋白最为准确。
冯素萍马应杰贾克丽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
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梗阻解除后肝功能变化的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梗阻解除后的肝功能变化。方法对胆总管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患者(24例)行EST-ENBD治疗。胆管及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20例)行PTCD胆管支架及内外引流术解除梗阻。检测比较患者术前1~3d及术后3d和7d的有关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胆汁酸(TBA)。结果(1)ENBD和PTCD两种方法整体上都可有效解除梗阻,通畅引流胆汁,减轻或消退黄疸(7d时两组TBIL分别下降约63%和33%)。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梗阻的解降,各项肝功能指标亦逐步下降。(2)与梗阻解除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及TBA均显著下降(P<0.05)。良性梗阻组ENBD治疗前后TBIL、DBIL有显著差异(P<0.01)。恶性梗阻组治疗后TBIL、DBIL数值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良性阻塞性黄疸,EST/ENBD可有效解降梗阻,减轻黄疸,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而恶性阻塞性黄疸,PTCD胆管支架及内外引流术可以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促进转氨酶下降,但黄疸消退效果欠佳,可能有胆汁淤积等其它因素参与黄疸形成。TBA为反映胆道梗阻状态的较好指标。
韩际奥马应杰姜海波冯素萍
关键词:胆道梗阻黄疸肝功能
艰难梭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艰难梭菌(CDR)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IBD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5月-10月于医院就诊58例IBD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2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两步酶免夹心法以及终点荧光检测两组CDR,并分析观察组不同临床症状患者CDR感染率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58例IBD患者中8例发生CDR感染,占13.79%;观察组患有克罗恩病、疾病为活动期、初发型以及累及结肠患者CDR感染率分别为28.57%、20.00%、37.50%、21.88%,显著高于患有溃疡型结肠炎、疾病为缓解期、非初发型以及累及非结肠患者的5.41%、0.00%、10.00%、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有克罗恩病、疾病为活动期、初发型以及累及结肠型IBD患者均分别与CDR感染呈正相关(r=0.684、0.781、0.703、0.639;均P<0.05)。结论患者发生CDR感染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白璐马英杰冯素萍秦宝山韩莉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艰难梭菌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早期诊断及DSA介入治疗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早期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8例经增强CT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采取溶栓、取栓、扩血管及支架植入,术后常规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比较DSA治疗前后腹痛、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后血管再通,腹痛消失,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溶栓、取栓及扩血管治疗后腹痛缓解、血管再通,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溶栓后放置支架。3例转外科手术。随访半年以上,5例DSA治疗后血管再通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增强CT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首选方法,DSA是诊断和治疗部分早期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有效手段。
冯素萍马英杰侯国新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不同时机肠内营养的作用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SA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入院第2、4、6天实施肠内营养,比较3组患者各时期生理指标变化、肠源性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出现2例肠源性感染,感染率3.3%,B、C组各出现5例、9例肠源性感染,感染率分别为8.3%、15.0%;A组入院第5天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内毒素含量下降,于第9天时分别降至(54.9±13.9)mg/L、(10.2±1.1)×109/L及(0.29±0.07)EU/L,下降程度显著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出现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7%,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患者入院第2天内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程度,预防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SAP治疗手段。
王勇马英杰冯素萍韩际奥秦宝山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