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俊乔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热带
  • 5篇年代际
  • 5篇副热带
  • 4篇ENSO
  • 3篇印度洋偶极子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年际
  • 3篇暖池
  • 3篇气候
  • 3篇热带太平洋
  • 3篇热带印度洋
  • 3篇西太平洋
  • 3篇环流
  • 3篇季风
  • 3篇北太平洋
  • 3篇变率
  • 3篇次表层
  • 2篇中国气候
  • 2篇中国气候异常
  • 2篇年代际变率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省环境保...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17篇冯俊乔
  • 4篇胡敦欣
  • 3篇陈永利
  • 3篇王凡
  • 2篇赵永平
  • 2篇白学志
  • 2篇于乐江
  • 2篇王庆业
  • 1篇汪嘉宁
  • 1篇姚子伟
  • 1篇张蓬
  • 1篇刘传玉
  • 1篇杜廷芹
  • 1篇高山
  • 1篇张林林
  • 1篇王震
  • 1篇葛林科
  • 1篇段华
  • 1篇韩雪
  • 1篇刘凯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盐度变异机制及气候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热带中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既是冷暖水交汇的区域,也是高盐低盐水交汇之地,形成了以强烈的海表盐度锋、较浅的混合层和较厚的障碍层为显著特征的温盐结构。该区域还是不同类型厄尔尼诺(El Ni?o)发生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气候模式模拟偏差比较集中的区域。为了研究该区域盐度过程及其时空变异,及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力动力结构和ENSO的发展变异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暖池冷舌交汇区盐度变异机制及气候效应研究"于2017年7月正式立项。该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1)融合多源数据刻画交汇区盐度的三维结构及变异规律;(2)阐明影响盐度锋和障碍层不同时间尺度变异的主要过程及作用机理;(3)阐明交汇区盐度变异,特别是障碍层和盐度锋变异,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ENSO循环及其变异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望在热带海洋动力学理论和ENSO动力学理论方面取得突破,为提高ENSO预报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王凡刘传玉刘传玉高山贾凡高山汪嘉宁高山
关键词:盐度ENSO循环
印度洋热含量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Scripps海洋研究所0—400m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和美国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统计方法,研究在有ENSO影响和去除ENSO影响的情况下,前期春季印度洋热含量如何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结果表明,在没有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热带印度洋热含量EOF分解第一模态呈东西相反变化的空间分布。印度洋东部热含量为正(负)异常、西部为负(正)异常时,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早(晚),印度洋上层热含量主要通过影响热带印度洋上空大气的垂直运动和高低层辐散辐合,进而影响季风纬向环流的强弱,来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在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印度洋热含量CEOF(conditional 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类似于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第二模态表现为除小部分海区外,热带印度洋热含量呈一致变化的海盆模态。这两个模态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作用表现出不确定性。
于乐江冯俊乔
关键词:热含量
北太平洋Hadley环流纬向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2013年
为了描述北太平洋上空Hadley环流的纬向结构特征,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1979~2010年),研究了北太平洋上空Hadley环流纬向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发现在西太平洋,Hadley环流季节性上升支呈西北-东南倾斜,其垂向核心位于对流层中层,纬向核心在北半球冬季(夏季)位于日界线附近(150°E);而永久性上升支主要在东太平洋,其垂向核心位于对流层低层,且沿经度东移逐渐增强。根据纬向环流结构特征,北半球冬季环流形态分为3个区域:160°E以西,主要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160°E^130°W,主要表现为高层辐合;130°W以东,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特征。相似地,北半球夏季环流形态也可沿纬向分为如下3个区域:165°E以西、165°E^165°W和165°W以东,分别对应东亚夏季风主导经圈环流区、过渡区、Hadley环流主导经圈环流区。在年际变化上,北太平洋Hadley环流与ENSO有很强的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因此北太平洋上空Hadley环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性态,并且对应时间尺度不同,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也不尽相同。
李强冯俊乔胡石建胡敦欣
关键词:HADLEY环流年际变化
副热带太平洋海气变异对ENSO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展望被引量:1
2020年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热带太平洋海气作用最强的年际信号,其变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对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后中部型El Niño频繁发生,掀起了ENSO多样性研究热潮;El Niño的复杂性也对ENSO理论研究和预测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理解并深入研究ENSO物理机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两类ENSO的最新认识;特别对副热带太平洋通过海气界面“大气桥”和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向环流圈的内部经向翻转环流这一“海洋通道”与热带太平洋建立联系的相关成果进行了阐述,并对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冯俊乔鲁云龙官聪袁欣惠玉超武杰
关键词:ENSO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期间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利用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再分析数据对北赤道流(NEC)、棉兰老流(MC)以及黑潮(KC)所构成的NMK环流系统在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厄尔尼诺期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NEC和MC输运均显著增强,最大值分别达到66 Sv(1 Sv=106 m^3/s)和49.4 Sv,北赤道流分叉纬度最北可达16°N,KC输运没有明显增强。NMK环流系统的年际变化主要与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热带西北太平洋15°N以南、160°E以西海域出现的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关。该环流异常出现自厄尔尼诺事件的前期阶段,并于爆发阶段达到顶峰,主要是由15°N以南区域出现的强西风异常所引起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期间NEC、MC输运和NBL的平均值均大于1992—2014年间所有厄尔尼诺事件的平均状况,但与1997/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平均值相近。
吴国丽李思航刘子洲顾艳镇翟方国王际朝冯俊乔
关键词:年际变异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的年代际转变特征
2023年
为了增进对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Subtropical Indian Ocean Dipole,SIOD)年代际变化的认识,基于Hadley中心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大气再分析数据集Ⅰ(NCEP-NCAR Reanalysis1,NCEP)的大气再分析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海洋再分析数据(Ocean Reanalysis System 4,ORAS4)等,本文分析了1958~2020年SIOD年代际转变的特征和物理机制。结果显示,2000年之前,SIOD存在2~4 a和4~6 a两个年际主周期,但近20 a(2000~2020年)其年际变化周期以1.5~2.0 a为主。与此同时,SIOD的空间特征及其强度在1987年和2004年左右出现了两次显著的年代际转变:1958~1986年(P1)期间强度最大,1987~2003年(P2)期间最弱,2004~2020年(P3)期间居中;P1期间SIOD的最大正SST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中心位于(46°~80°E,44°~28°S),P2期间向西南移动到(35°~65°E,48°~34°S),同时负SSTA中心较P1期间向南北方向延伸,P3期间正、负SSTA中心又回到P1时期的位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IOD的年代际变化受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影响。P1期间,SIOD与AAO存在较强正相关。在研究时段,除1982~1993年期间ENSO与SIOD的关系不显著外,其他时段均呈显著负相关。海洋混合层热收支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AAO与ENSO主要通过调制马斯克林高压(Mascarene high,MH)而影响海表面热通量(特别是潜热通量)的变化,进而影响SIOD。
刘凯冯俊乔冯俊乔段华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年代际变化
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过程对印度洋年际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的2.5层海洋模式和大气环流模式ECHAM4组成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气候变化以及年际变化特征。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ENSO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不规则的周期变化特征,以及热带印度洋的主要变化特征。通过数值试验,初步研究了太平洋耦合过程对印度洋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存在太平洋耦合过程时,模拟的印度洋偶极子(IOD)正(负)事件的发生频率比无太平洋耦合情形时有所减少(增加)。该变化是太平洋耦合变量通过海气耦合过程对印度洋海表面平均风场进行调整,进而引起热带印度洋温跃层深度东西梯度改变的结果。
冯俊乔白学志
关键词:海洋科学印度洋偶极子海气耦合模式热带太平洋ENSO
热带印度洋Rossby波的基本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海洋斜压长Rossby波在海洋动力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物理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它维持并影响大洋西边界流,是海盆内能量传播的主要机制,是海洋对大气驱动的主要响应现象(Pedlosky,1979;Gill,1982)。20世纪70年代以来,XBT资料的积累使人们能够从水文资料中,特别是次表层海温的变化中发现大尺度Rossby波的存在依据(White,1977;Kessler,1990)。
冯俊乔白学志陈永利胡敦欣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ROSSBY波海洋动力学西边界流物理海洋学次表层
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异常及气候转型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气候跃变导致后期华北地区长期干旱少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和近期2008年南方冻雪、2010年的夏季暴雨高温以及2012年北京地区发生的61年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海洋气...
陈永利赵永平王凡冯俊乔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气候异常气候转型年代际变率
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代际变率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近50年月平均的SODA海洋同化资料和NCEP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年代际变率主要分布型以及与之相关的亚洲-北太平洋-北美地区上空异常大气环流场,并揭示了类ENSO模态与中国气候异常之间的联系。得到主要结果:(1)热带太平洋SOTA年代际变率有两种类ENSO模态。第一模为类ENSO事件成熟期热带太平洋年代际SOTA状态;第二模为类ENSO过渡期热带太平洋年代际SOTA状态。二者组合构成类ENSO事件40年左右及其背景下13年左右的周期振荡。(2)类ENSO事件对亚洲-北太平洋-北美上空中高纬和副热带大气系统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类El Ni o成熟期间冬季,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型发展,贝加尔湖高压脊加强,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蒙古高原为较强的异常反气旋环流。类El Ni o衰退期(类La Ni a发展期)夏季,贝加尔湖低压槽加深,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西太平洋副高偏弱,新疆-河套地区为较强的异常反气旋环流距平。类La Ni a事件时相反。(3)热带太平洋类ENSO事件通过影响中高纬和副热带大气系统,造成中国北部地区上空南风距平的年代际变化,进而导致东亚季风和中国气候异常。类El Ni o事件成熟期,中国北部地区上空多异常偏北风,东亚季风弱,华北少雨,长江中、下游多雨;类El Ni o衰退(类La Ni a发展)期,中国北部地区上空亦为异常偏北气流,东亚季风较弱,华北少雨。中国气候异常型主要取决于类ENSO第一模态,而第二模态主要视位相异同来加强或减弱第一模态。两个类ENSO模态的共同作用导致1978年前后中国气候跃变和华北地区持续20余年的干旱。近期类ENSO模的振荡从1998年左右开始转为类La Ni a模态,大致在2018年左右结束。在此期间,华北降水有望增加,长江中、下游降水可能减少。
陈永利赵永平王凡冯俊乔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年代际变率中国气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