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雯雯

作品数:33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细胞
  • 8篇肿瘤
  • 8篇免疫
  • 8篇病理
  • 7篇组织化学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临床病理
  • 6篇癌组织
  • 5篇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
  • 5篇肺癌
  • 4篇直肠
  • 4篇庆大
  • 4篇庆大霉素
  • 4篇结直肠
  • 4篇肺癌组织
  • 4篇表达及意义
  • 4篇肠癌
  • 3篇蛋白

机构

  • 20篇青岛大学
  • 15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潍坊市公安局
  • 1篇青岛市黄岛区...

作者

  • 33篇冉雯雯
  • 14篇邢晓明
  • 10篇李宏
  • 9篇李玉军
  • 5篇项锋钢
  • 4篇孙玲玲
  • 3篇朱宗令
  • 2篇梁军
  • 2篇范大明
  • 2篇王丽丽
  • 2篇孙显露
  • 2篇宋琳
  • 1篇孟庆海
  • 1篇梁忆波
  • 1篇陈静静
  • 1篇李霞
  • 1篇张毅
  • 1篇田字彬
  • 1篇于文娟
  • 1篇伦鹏

传媒

  • 4篇齐鲁医学杂志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精准医学杂志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中Notch1和Notch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Notch1和Notch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42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织中Notch1及Notch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癌组织中Notch1和Notch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otch1的总体阳性表达率为57.1%,其在细胞核、胞浆、胞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38.1%、23.8%和2.4%,仅胞核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16.7%,P<0.05)。Notch3的总体阳性表达率为16.7%,其在细胞核、胞浆、胞膜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1.9%、4.8%和0,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Notch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Notch3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 Notch1和Notch3在HCC组织中存在强弱不等的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和胞核,Notch1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潘振奎梁忆波冉雯雯刘自民梁军
关键词:肝细胞癌NOTCHLNOTCH3临床病理特征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搜集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行双肾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例CT平扫,含有明确脂肪密度,并呈侵袭性表现;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2例病灶较小,平扫呈略高密度实性肿块,边界清楚,病灶内无明显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密度相对均匀,实质期强化程度最高,排泄期密度下降较少。免疫组化均证实为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可富含脂肪,又可为乏脂肪病变,与经典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影像学上区分困难,当AML出现侵袭性表现,应考虑到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毕卫群陈静静华辉冉雯雯李颖端纪清连
关键词: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上皮样
SAPCD2对人结肠癌RKO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SAPCD2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结肠癌RKO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108例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匹配的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以及5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织中SAPCD2的表达情况。构建编码SAPCD2的shRNA慢病毒载体pLV-shRNA SAPCD2以及阴性对照载体pLV-shControl,分别转染人结肠癌细胞RKO,采用RT-PCR检测干扰效率。通过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Celigo细胞计数实验检测细胞生长能力,采用PI-FACS实验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APCD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黏膜组织及腺瘤组织中SAPCD2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Z=-7.377、-6.204,P<0.01);并与结直肠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χ~2=6.402,P<0.05)。转染pLV-shRNA SAPCD2后,RKO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数量及细胞生长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t=4.856~244.000,P<0.05);PI-FACS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处于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t=22.378,P<0.05),处于G_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t=-26.368,P<0.05)。结论 SAPCD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及腺瘤组织。SAPCD2经敲减后能通过抑制人结肠癌RKO细胞周期G_1/S期的转换,从而抑制细胞体外增殖生长及克隆能力。因此,通过降低SAPCD2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罗雅歌邢晓明王丽丽冉雯雯李广起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褪黑素对庆大霉素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褪黑素(MLT)对庆大霉素(GM)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GM组、GM+MLT组、对照(Cont)组。应用药物前后,分别记录并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和24 h尿量的变化;检测并观察用药后第5天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血清、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各指标的变化;处死大鼠后经肉眼观察和光镜检查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3组大鼠的肾组织形态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GM+MLT组血BUN、Cr,尿NAG以及血清、组织匀浆中MDA、SOD、GSH-Px各指标与G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0.41-9.55,P〈0.01)。结论MLT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庆大霉素对肾脏的损伤,对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冉雯雯孙显露朱宗令牛兆山
关键词:褪黑素庆大霉素
BRAF VE1抗体在检测结直肠癌BRAF V600E基因突变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研究石蜡包埋结直肠癌组织中BRAF V600E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条件,并评估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选用4例石蜡包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2例为测序证实的BRAF V600E突变型,2例为BRAF V600E野生型),分别在不同的抗原修复时间(24、32、40、48、56和64 min)下,采用抗BRAF V600E(VE1)鼠单克隆抗体进行BRAF V600E蛋白检测;选取最佳条件,对116例结直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免疫组化阳性病例进行验证;以ARMS-PCR法为金标准检测11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组织BRAF V600E免疫组化最佳抗原修复时间为32 min;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BRAF V600E诊断的灵敏度为100%(3/3),诊断的特异度为99.1%(112/113),阳性的预测值为75%(3/4),阴性预测值为100%(112/112);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9.1%(115/116)。结论采用BRAF V600E(VE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与基因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是一种较为经济可靠的BRAF V600E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翔雁武杰冉雯雯赵涵邢晓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BRAF基因检测
青年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年(年龄≤35岁)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性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并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13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75例)和NTNBC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年龄、婚姻、妊娠、生育、哺乳、乳腺癌家族史、病程、临床病理学分类、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直径、ALNM、脏器转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5年总生存期(0S)和无瘤生存期(D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青年女性乳腺癌136例,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1063例的12.79%;在218例(20.51%)TNBC患者中,青年女性TNBC患者75例(34.40%);青年女性NTNBC患者61例,占845例NTNBC患者的7.22%。在乳腺癌家族史(21.33% vs 5.19%)和病程〉5个月(29.33% vs 19.67%)等临床特征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最大直径〉5cm(20.00% vs 8.20%)、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6.67% vs 31.15%)、临床分期Ⅲ期(25.33% vs 11.48%)、术后局部复发(17.33% vs 11.48%)、ALNM(57.033% vs 39.34%)以及脏器转移(16.00% vs 4.9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性指标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5年OS和DFS分别为76.47%和67.65%;TNBC5年OS和DFS分别为69.33%和60.00%,NTNBC5年Os和DFS分别为85.25%和77.05%。比较两组乳腺癌的5年OS及DFS存在明显差异(x^=4.374,P=0.030;x^2=4.4684,P=0.03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和乳腺癌家族史是TNBC患者的�
张毅王燕王伟冉雯雯李玉军王海波梁军
关键词: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预后
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胃癌HER2基因扩增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silver-enhanced in—situ hybridization,DSISH)检测胃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基因扩增的可行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DSISH技术检测230例患者胃癌切除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状态,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DSISH检测230份胃癌标本中43例存在HER2基因扩增,HER2基因扩增率为18.7%。HER2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神经以及脉管侵犯无关(P均>0.05)。结论DSISH技术检测胃癌HER2基因扩增状态具有可行性;HER2基因扩增可以反应胃癌生物学行为。
范大明冉雯雯孙玲玲张龙宵李玉军
关键词:胃癌HER2基因基因扩增
一种用于活检穿刺组织取材的设备及转运瓶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活检穿刺组织取材的设备及转运瓶,包括Y型过滤器、与所述Y型过滤器连接的废液缸以及与所述废液缸连接的真空泵,所述废液缸内设置有液位探头,Y型过滤器与转运瓶可分离式的连接。所述转运瓶底部设置有圆形的托...
邢晓明李广起冉雯雯王晓囡史海磊孙孟琦胡沙沙
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与NF-κB p65表达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核因子-κB(NF-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9000通用型三步法检测63例NSCLC组织中EGFR、NF-κBp65的表达,以2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EGFR、NF-κB p65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χ2=17.24、28.61,P<0.01)。EGFR、NF-κB p65的表达与NSCLC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Z=-2.920^-2.292,P<0.05);而与病人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EGFR、NF-κB的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生、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相关,可作为预后观测的指标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周璇项锋钢谷海燕冉雯雯
关键词:NF-ΚB免疫组织化学
一种核酸样本保存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酸样本保存装置,包括架体、可抽拉地设置在架体上的若干保存盒,保存盒内设置有与EP管吻合的凹孔,凹孔的前后/左右设置有两个凹槽,保存盒上设置有提手。和EP管相符的小凹槽的设计,使样本保存管放置更稳妥。...
冉雯雯邢晓明李广起肖雨婧王晓囡宋瑶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