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八木春生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筑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造像
  • 4篇佛教
  • 3篇佛教造像
  • 2篇武周时期
  • 2篇北魏
  • 2篇编年
  • 2篇初唐
  • 1篇洞窟
  • 1篇衣着
  • 1篇艺术
  • 1篇造型艺术
  • 1篇盛唐
  • 1篇盛唐时期
  • 1篇石刻
  • 1篇石刻造像
  • 1篇饰物
  • 1篇隋代
  • 1篇塔柱
  • 1篇菩萨
  • 1篇千佛洞

机构

  • 11篇筑波大学
  • 7篇日本筑波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敦煌研究院
  • 2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早稻田大学
  • 1篇麦积山石窟艺...

作者

  • 19篇八木春生
  • 3篇姚瑶
  • 2篇赵声良
  • 2篇李梅
  • 1篇魏文斌
  • 1篇牛源
  • 1篇顾虹
  • 1篇何红岩
  • 1篇侯悦斯
  • 1篇姚瑶
  • 1篇魏文斌
  • 1篇丁淑君

传媒

  • 9篇敦煌研究
  • 3篇石窟寺研究
  • 2篇美术大观
  • 1篇艺术学界
  • 1篇中国美术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冈石窟第十二窟的营造过程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将云冈石窟第十二窟与第十三、十一窟以及第二期诸窟中较早开凿的第七·八、第九·十窟等进行比较,厘清了第十二窟与其他几个窟的关联与区别。同时探讨了第十二窟的开凿时间、内部开凿顺序、思想、意义等问题。第十二窟的壁面内容不同于第十一窟和第十三窟,而与第七·八窟和第九·十窟之间有直接的关联。第十二窟的设计者吸取了第七·八窟和第九·十窟的优点并加以改良,将双窟所具有的信息放入了一个洞窟中。第十一窟、第十二窟、第十三窟是作为一组洞窟而设计建造的。
八木春生侯悦斯(译)
关于龙门石窟西山南部地区诸窟的编年
2015年
本文运用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对龙门石窟西山南部所开凿的第1931窟(龙华寺洞)等几个大型窟进行了编年。其结果,第1931窟(龙华寺洞)应该略早于689年,而在710年左右完成的第1955窟(极南洞)之后,造像在细节方面虽然有差异,但不能否定类似形式一直持续到开元年间的可能性,第1628窟(八作司洞)的营造时间或许是在8世纪10年代后半期至20年代。
八木春生姚瑶
关于云冈石窟第13窟的营造被引量:1
2019年
在以双窟为主要特征的云冈石窟第二期诸窟中,还存在着第11、12、13窟这种三窟一组,被称为'组窟'的特殊形式。从三窟的规模来看,应当也是由皇家主持营造的。但其中第1 1窟与第13窟的壁面则大多经由民间之手,这恐怕是由于在石窟营造期间,皇家不再主持工作,而委任于民间来继续进行。不过,近年曾布川宽对此提出了新的观点,继第一期昙曜五窟之后营造的第13窟,虽然雕刻了主尊、明窗以及窟顶等部分内容,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却暂停了营造活动。这便是主尊为大佛的第13窟被作为第二期诸窟中特殊存在的原因。此外,冈村秀典也认为,继昙曜五窟之后雕凿了第13窟主尊、窟顶、明窗,以及稍晚一些的第1 1窟中心塔柱与最上部的三头六臂天人像。他还指出,位于第13窟与第1 1窟之间的第12窟,与第6窟开凿于同一时期。正如曾布川宽与冈村秀典所主张,如果是继昙曜五窟之后雕刻了第13窟的主尊、窟顶以及明窗等,那么中断的时间大约有10年。如此一来,先行雕刻的内容与工程再起之后所雕刻的部分相比,应当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第1 1、12、13窟中,选择最早开凿的第13窟作为例子,对其主尊、明窗、各壁面所雕刻的造像进行详细分析。本文并非仅仅是探讨继昙曜五窟之后所雕刻的造像是否真的存在,同时还要考察该窟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营造的,弄清第13窟中所雕刻的造像,与第1 1、12窟以及与其他洞窟造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八木春生王雁卿刘军淼
中国麦积山石窟にぉける观光客に起因する振动调查
The Maijishan Grottoes possesses 194 caves and many statues and wall paintings are preserved that date from th...
跡见洋祐松井敏也花平宁魏文斌马千薰広强岳永强川村洋平八木春生沢田正昭
关键词:VIBRATIONCONSERVATION
文献传递
天水麦积山石窟编年论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对麦积山石窟北魏前期至隋代后期的造窟过程进行了一个概观。造窟活动最为繁盛的北魏时期,第74,78号窟引人注目,长时期内保持了较强的影响力,直至北魏末期。而后第74,78号窟逐渐失去直接的影响力,石窟开凿依然延续其传统,这一点值得一提。至西魏尤其乙弗氏墓窟的营造改变了麦积山石窟的风格。以540年为界,麦积山石窟由一座延续传统的地方佛教石窟寺院转变为代表国家水平的皇室石窟,反映了当时首都西安的最新流行形式。西安西魏佛教美术遗物甚少,以第44号窟为代表的西魏后期窟为研究西安西魏佛教美术样式及形式提供了实例。北周以后麦积山石窟的主导不再是延续第44号窟派属的工匠。西魏后期至北周前期这一段时期,造像样式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否认两派工匠之间存在联系,但两派工匠绝不属于一个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第22号窟等袈裟的披着方式在第44窟以前,就已经与第127,135号窟有相似之处。无论如何至北周以后与西安密切关联的麦积山石窟的重要性并没有消失。同时第141号窟等七佛形式,迄今为止尚未在其他地区发现相同的造像配置形式,说明麦积山石窟并没有一味模仿西安的流行形式。南北朝时期的终结没有给中国佛教美术带来一个统一的样式与形式。各个地区风格不一,具有强烈区域特征的佛教美术的样式与形式根深蒂固。直至仁寿年间隋文帝在全国各地建造舍利塔以后,佛教美术的样式与形式才逐渐向一个统一的方向过渡。麦积山石窟于仁寿年间在山顶建塔,也融入全国的这一潮流之中。但麦积山此时崖面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没有营造新窟的余地。加之唐代两次地震的打击,麦积山石窟又重新回到原来地方石窟寺院的地位,逐渐埋没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八木春生李梅
关键词:编年
关于云冈石窟第5、6窟的人工系统
<正>第5、6窟开凿晚于最初营造的第16至20窟(即昙曜五窟),属于被称之为"第二期诸窟"(即第7、8,9、10,11、 12、13,1、2,5、6窟)的石窟群,并且在"第二期诸窟" 中应该属营造最晚的。虽然研究者对其开...
八木春生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相图被引量:9
2012年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的代表窟,有贞观十六年题记,而且窟中出现了占满整壁的大画面经变画,因此,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目。可是,迄今为止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南壁西方净土变相与《观无量寿经》之间的关系。本文则着重讨论唐代以后的安定期,人们对净土往生的认识产生大的变化,完全摆脱了隋代佛教美术的影响而进入了新的阶段,是第220窟特别是南壁的西方净土变相出现的依据。
八木春生李梅
关键词:初唐
龙门石窟北魏后期洞窟小考——以520-530年期间开凿的石窟为中心被引量:4
2007年
龙门石窟520-530年期间的石窟与宾阳中洞和巩县石窟第1-4窟之间有许多共通点,但从没有中心塔柱和造像配置规则的差异来看,巩县第1-4窟显然不是作为惟一的规范来营建的。龙门石窟这段时期的石窟显然是受了云冈石窟第二期以及第三期石窟的影响。龙门520-530年期间的各石窟中,魏字洞、普泰洞、皇甫公窟之间关系比较接近。慈香洞虽然与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但在如来像的袈裟穿着上仍有所不同,石窟规模也比较小。由此可知虽然制作它的工匠们受到了宾阳中洞的影响,但与制作魏字洞、普泰洞、皇甫公窟的工匠不属同一系统。
八木春生丁淑君
关键词:北魏后期
关于麦积山石窟第74、78窟的建造年代被引量:7
2003年
本文通过对麦积山第74、78窟装饰纹样及造像衣饰等方面的考察与云冈、莫高窟、河西金塔寺等石窟的对比研究,认为第74、78窟开凿于文成帝复法后的470年左右。
八木春生何红岩魏文斌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诸窟造像的形式变迁
2023年
文章以初唐前期(唐前期第1期洞窟)至盛唐后期(唐前期第4期第2类洞窟)的代表性洞窟为例,分析了敦煌莫高窟初唐(唐前期第1期洞窟和第2期洞窟)和盛唐(唐前期第3期洞窟和第4期洞窟)诸窟造像各自的形式特点。敦煌莫高窟第220窟之后制作的造像存在着3个顶点:一个是以第328窟为代表的第2期诸窟末期,一个是以第66窟为代表的第3期,还有一个是以第45窟为代表的第4期。可知敦煌莫高窟唐前期造像不断地受到中原(长安)新的流行样式、形式的影响。
八木春生牛源
关键词:造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