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立安

作品数:147 被引量:268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专利
  • 5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化学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6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废水
  • 23篇污染
  • 21篇放射性
  • 18篇水处理
  • 18篇离子
  • 13篇反渗透
  • 12篇放射性废水
  • 11篇膜分离
  • 11篇纳米
  • 10篇溶剂
  • 10篇废水处理
  • 10篇改性
  • 9篇膜蒸馏
  • 9篇聚酰胺
  • 9篇活性炭
  • 9篇放射性废水处...
  • 7篇饮用水
  • 6篇渗滤
  • 6篇土壤渗滤
  • 6篇污染水

机构

  • 61篇天津大学
  • 39篇浙江大学
  • 31篇同济大学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9篇中原工学院
  • 9篇天津商业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西藏大学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西安高技术研...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万德斯环...
  • 1篇天津大学青岛...
  • 1篇青岛军融创新...

作者

  • 147篇侯立安
  • 35篇张光辉
  • 33篇顾平
  • 26篇于水利
  • 24篇董丽华
  • 24篇张林
  • 17篇陈冠益
  • 15篇颜蓓蓓
  • 11篇张林
  • 9篇席北斗
  • 8篇张列宇
  • 8篇吕晶晶
  • 7篇刘保森
  • 6篇窦艳艳
  • 6篇黄海
  • 6篇张铭栋
  • 6篇刘敏敏
  • 5篇吕晶晶
  • 4篇曾艳军
  • 4篇樊伟

传媒

  • 12篇中国工程科学
  • 6篇科技导报
  • 4篇水处理技术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环境工程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精细化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供水技术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控制与决策

年份

  • 6篇2023
  • 11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23篇2019
  • 20篇2018
  • 12篇2017
  • 17篇2016
  • 19篇2015
  • 19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次载带共沉淀-膜分离处理放射性锶污染水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载带共沉淀‑膜分离处理放射性锶污染水的方法。第一次载带:向预先加入SrCO<Sub>3</Sub>晶种的第一次载带单元加入放射性锶污染水和非放射性锶,充分混合后投加Na<Sub>2</Sub>CO<Su...
张光辉张铭栋顾平侯立安
文献传递
水环境中微塑料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水体微塑料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深、潜在危害大,已引起较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关于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已有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全方面的综述报道。介绍了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重点归纳阐述了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常见的水体微塑料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高级氧化法、絮凝沉降法)、物理法(格栅截留法、高级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其中,絮凝沉降法、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对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效率较高。最后,针对实际水体微塑料稳定性较强、难以彻底去除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发展建议,认为高级氧化技术发展潜力大,各种技术对微塑料去除机理需重点探究,以优化技术方案,为我国微塑料污染水体的安全治理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
李瑞李宁梁澜颜蓓蓓陈冠益侯立安
关键词:水环境去除技术
一种核壳结构贝壳粉负载二氧化钛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结构贝壳粉负载二氧化钛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贝壳洗净后,烘干、粉碎、过筛,采用两阶段的煅烧方法进行煅烧,室温下升温至150‑300℃保持30min;而后升温至400‑600℃保持2h;得贝...
陈冠益王文君林法伟侯立安颜蓓蓓马文超程占军
文献传递
一种具有静电纺丝膜的PM2.5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静电纺丝膜的PM2.5防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常规防护口罩膜因截留PM2.5和呼出水汽所引起的跨膜压降升高,透气性变差的技术难题。制备出内层纺丝液A以及外层纺丝液D;然后将支撑...
王晶侯立安张林田小兵周毅
文献传递
多步联合净化放射性铯污染饮用水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步联合净化放射性铯污染饮用水方法及装置。经过吸附/混凝、沉淀和膜分离;向吸附池中投加亚铁氰化铜吸附剂和铝盐混凝剂,与放射性铯污染水充分混合后反应10‑20min;沉淀10‑15min,随后上清液进入膜分离...
张光辉武静明顾平胥要王旭骞侯立安
文献传递
小型低压反渗透系统处理放射性废水中锶和铯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利用小型低压反渗透系统处理放射性废水中锶和铯的方法。本发明利用1812‑50型家用聚酰胺复合膜在操作压力≤1.0Mpa条件下分离放射性废水中锶和铯,渗出液中锶的截留率为93.5%‑100.0%,铯的截留...
杨禹侯立安丁士元顾平
文献传递
生物活性炭工艺中失效的颗粒活性炭循环再利用试验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对生物活性炭(BAC)工艺中失效的颗粒活性炭(SGAC)的循环再利用进行了研究,用于吸附去除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试验以重金属Pb(Ⅱ)和放射性核素Sr(Ⅱ)为例,共收集了8个BAC工艺水厂使用0.75~10.00年的10个SGAC样品,代表了BAC工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重金属吸附试验表明,SGAC对高质量浓度(5.0 mg/L)和低质量浓度(≤0.2 mg/L)的Pb(Ⅱ)均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95.00%);对高质量浓度(5.0 mg/L)和低质量浓度(≤0.5 mg/L)Sr(Ⅱ)的去除率分别达89.00%和80.00%。运行0.75~10.00年的SGAC对Pb(Ⅱ)的吸附性能整体上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运行10.00年的HY水厂的SGAC对Pb(Ⅱ)的吸附量高达420.00 mg/g。实际水体应用试验表明,SGAC上的有机物、金属离子在真实的河水中几乎无溶出,且仍保持了80.00%以上的Pb(Ⅱ)去除能力。上述结论为SGAC的循环再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董丽华宋晨杨晓红陈志颖张光辉侯立安
关键词:重金属去除
灰色关联法优化TiO_2-GO-Ce光催化还原硝酸盐废水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得到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硝酸盐废水的最优条件参数,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铈(TiO_2-GO-Ce)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UV-Vis DRS)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利用正交试验和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光催化还原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考察了复合材料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效果,探究了pH值、催化剂用量、甲酸浓度和NO_3^-初始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处理效果影响程度的顺序为pH>催化剂用量>NO_3^-初始浓度>甲酸浓度。根据方差和灰色关联分析,最优条件参数一致,最优值分别为pH=5、催化剂用量1.0 g×L^(-1)、甲酸浓度75 mmol×L^(-1)、NO_3^-初始浓度100 mg×L^(-1),此时硝酸盐的降解率为70.18%,氮气选择性为82.52%。
张永勇贾瑛侯立安李明
关键词:光催化灰色关联法
聚合物和原油对离子交换膜脱盐性能的影响比较
采用自制电渗析(ED)装置,考察聚合物和原油对离子交换膜脱盐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跨膜压及膜面电阻,分析离子交换膜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原油和两种有机物的混合污染对离子交换膜的脱盐效能产生影响程度不及HPAM.但是,原油对离...
王婷于水利侯立安
关键词:原油离子交换膜
文献传递
二氧化钛/碳/二氧化锰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二氧化钛/碳/二氧化锰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二氧化钛/碳/二氧化锰复合光催化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提取贝壳中的贝壳蛋白质;将贝壳蛋白质加入溶剂中混合,之后加入钛酸丁酯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进行溶剂...
侯立安王文君邵嘉铭林法伟陈冠益颜蓓蓓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