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庆春

作品数:37 被引量:95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黄土高原
  • 11篇土壤
  • 10篇水分
  • 9篇植被
  • 7篇小老树
  • 6篇土壤水
  • 5篇植被建设
  • 5篇生态
  • 5篇生态环境
  • 5篇土壤干层
  • 5篇土壤水分
  • 4篇水蚀
  • 4篇水蚀风蚀交错...
  • 4篇林地
  • 4篇交错带
  • 4篇风蚀
  • 3篇造林
  • 3篇整治
  • 3篇生态环
  • 3篇水分特征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黄河上中游管...

作者

  • 37篇侯庆春
  • 17篇韩蕊莲
  • 4篇王力
  • 3篇薛智德
  • 3篇邵明安
  • 3篇韩仕峰
  • 2篇上官周平
  • 2篇杨光
  • 2篇唐克丽
  • 2篇黄旭
  • 2篇景维杰
  • 2篇谢永生
  • 2篇穆兴民
  • 2篇刘国彬
  • 2篇张孝中
  • 2篇张文辉
  • 2篇赵世伟
  • 2篇汪有科
  • 2篇张扬
  • 1篇彭珂珊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7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西北林学院学...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7篇1996
  • 3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1
  • 1篇198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人工林小老树成因分析被引量:28
1996年
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的形成与其生态因子密切相关,其主导因子为缺水、缺肥,热量不足;同时也有春季大风,低温、病虫害等辅助因子的作用。此外,造林中未能根据立地条件选择相应树种,造林密度过大。
韩蕊莲侯庆春
关键词:人工林小老树黄土高原区
林地施肥与水肥效益被引量:21
2000年
概述了国内外林地施肥的现状 ,简要论述了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农林业生产中的意义。同时 ,阐述了水肥耦合的研究状况 。
王力侯庆春
关键词:林地施肥水肥耦合肥效试验肥料利用率
黄土高原人工整地与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3年
系统地讨论了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的一些技术措施: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有效控制地上苗体散失水分,通过整地和吸水剂使用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以保证苗木水分平衡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系列造林技术.
韩蕊莲景维杰侯庆春樊鸿章齐文华
关键词:黄土高原造林成活率抗旱造林
延安地区5种灌木叶旱性结构的解剖研究被引量:39
2004年
选取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侧维管束密度,主脉厚度作为叶片旱生结构指标,对比观测了5种灌木的抗旱性能。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种灌木角质层厚度、侧维管束密度和主脉厚度均具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显示5种灌木主脉厚度两两间差异均显著,白刺花、沙棘和文冠果叶子的角质层厚度差异不明显,黄刺玫与虎榛子之间角质层厚度差异明显;而白刺花、沙棘、文冠果与黄刺玫和虎榛子之间差异显著。用非加权指数法对树种抗旱性能大小排序结果为:白刺花>文冠果>沙棘>虎榛子>黄刺玫。
薛智德韩蕊莲侯庆春王胜琪张振师
关键词:生态恢复
晋陕蒙接壤区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特征被引量:14
1994年
晋陕蒙接壤区位于黄土高原和风沙区交接地带,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带、生态脆弱带。同时,又是资源富集带,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之近年来煤炭开发,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本文在系统地分析了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整治的建议。并指出在这一地区开展生态环境演变和整洁技术研究的意义。
侯庆春唐克丽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蚀风蚀
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成因及其改造途径的研究 Ⅰ小老树的分布及其生长特点被引量:88
1991年
小老树的改造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调查资料,提出了小老树集中分布区域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小老树单株树木生长过程和林分生长特点。为研究环境因子对小老树形成的影响提供依据。
侯庆春黄旭韩仕峰张孝中
关键词:小老树
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被引量:50
2008年
通过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在对该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经验,提出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的目标和对策。根据遥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2000年土壤侵蚀面积41.9万km^2,占总面积的67.14%,其中水力侵蚀占总面积的52.78%,风力侵蚀占总面积的14.11%。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及其面积发生显著变化,强度侵蚀面积显著减少;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平均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4.1亿-4.5亿t。该区综合治理对策是:以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以黄土丘陵区与风沙丘陵区为主,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生态修复规模,加快林草植被建设;加大淤地坝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坡改梯工程;加强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研究,为治理工程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刘国彬李敏上官周平穆兴民谢永生李占斌梁银丽张文辉侯庆春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延安试区人工刺槐林地的土壤干层分析被引量:61
2001年
8 0年代以来 ,以林草地地力衰退为特征的人工林草地土壤退化日趋严重 ,其中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为特征的土壤干化现象愈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土壤干化的直接后果是形成土壤干层 ,导致土壤退化 ,植物生长速率减缓 ,群落衰败以至大片死亡 ,严重地威胁到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 ,研究和解决土壤干层问题已成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迫切任务。根据延安试区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状况调查资料 ,初步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刺槐人工林地的水分状况。结果表明 :试区刺槐人工林地普遍形成了土壤干层 ,且已相当严重 ;坡向对土壤干层有明显影响 ,阳坡形成的干层较阴坡严重 ;坡度愈大 ,土壤干化愈剧烈 ;林龄对干层严重程度影响不明显。同时 ,研究指出了解决土壤干层问题的意义。
王力邵明安侯庆春杨岗民
关键词:刺槐土壤干层水分亏缺人工林
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光合作用及抗旱性研究被引量:27
2006年
对黄土高原乡土树种油松、刺槐、侧柏、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金银花等10个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旱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丁香、侧柏和刺槐具有极强的利用太阳光的能力,耐荫性较差,金银花耐荫性最强。与侧柏和刺槐相比,油松的耐荫性较强。金银花、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油松、侧柏、刺槐的耐荫性依次降低。另外,辽东栎、文冠果、臭柏和金银花对弱光的利用率较高,可以适应一定的较弱光照环境。丁香、刺槐和侧柏为典型的阳性树种,金银花为典型的阴性树种,辽东栎、文冠果、臭柏、油松、山杏和连翘既可以适应弱光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的强光照条件下生长。10个树种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及水分特性上有差异,其抗旱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宜黄土高原干旱的自然条件。
王乃江侯庆春张文辉侯娜
关键词: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光合特性抗旱性
云雾山草地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水库特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了解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水库特征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为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提供评价依据,研究了宁南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80 a对土壤水库库容、实际贮水量和贮水效率的影响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库总库容、吸持库容、实际贮水量、贮水效率以及土壤物理性质均在草原植被恢复25 a内不断提高,经37 a略微下降后随植被演替土壤水库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继续改善。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容重、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是影响土壤水库总库容的主要因子,毛管孔隙度则是影响土壤实际贮水量和贮水效率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容重、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植被恢复促使有机质积累,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状况,提高了土壤土壤贮水能力、贮水量和贮水效率。可以认为土壤有机质积累是土壤水库功能提高的直接动力。
张扬赵世伟侯庆春华娟
关键词:典型草原土壤水库植被恢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