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仲苟
- 作品数:9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37例脑梗死患者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对137例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脑梗塞组137例(A组)及非脑梗塞组62例(健康体检者)(B组)作为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A组)血浆中血脂(TG)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脂血症通过改变纤溶活性是诱发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梁志伟余青云余仲苟
- 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保守治疗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血管再通,值得推广应用。
- 区景运余仲苟刘华钊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6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收集我院近10年146例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血液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占(44.4%)分析其原因中免疫性因素41例(63.1%),其中HLA抗体占19例,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8例,自身抗体7例,其它抗体7例,而受者的非免疫因素24例(36.9%),其中脾肿大9例,高热4例,感染5例,Dic及严重出血4例,药物2例。结论血小板无效输注主要因素是免疫因素,其次是受者的非免疫因素,应引起注意及做好足够的预防措施。
- 梁志伟余仲苟李玉巧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
-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hs-CRP水平与MR弥散成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 hs-CRP水平与 MR 弥散成像之间的关联性,以探究血清 hs-CRP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症类型分为急性脑梗死组100例、非急性期脑梗死组140例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6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组100例患者按照MR弥散成像资料又可细分为三个亚组,A组:腔梗组28例,B组:小面积梗塞组50例,C组:大面积梗塞组22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水平并与MR弥散成像做关联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SPSS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血清hs-CRP水平与MR 弥散成像资料所显示的梗死面积具有直接的关联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随着MR弥散成像所显示的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损伤面积越大,相应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越剧烈。
- 关坚红余仲苟马玉姗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HS-CRP水平MR弥散成像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改善瘫痪肢体体液循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改善瘫痪肢体体液循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下肢瘫痪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只进行原发病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的水肿、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不适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肢周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7d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X观察组无一例DVT患者,患肢疼痛、疲劳不适5例,对照组DVT5例,患肢疼痛、疲劳不适22例。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明显改善瘫痪肢体体液循环。
- 周磊乐余仲苟陈月柳
-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体液循环
- 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9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IMT最高,对比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0.6183,r=0.5862,P<0.01)。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容易促使梗死进展加重。
- 关坚红余仲苟马玉姗谭步巧
-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脑梗死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内钙和TXB_2含量与聚集关系的探讨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内游离钙和TXB2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Fura-2/AM荧光技术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内钙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小板内血栓素B2(TXB2)含量,用比浊法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结果患者血小板内游离Ca2+和TXB2含量均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7.26±10.85 vs 119.30±10.94 nmol/L和3.38±0.78vs 4.88±0.97ng/109血小板,P均<0.01);在患者中,低(0.5μmol/L)和高(5μmol/L)浓度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4±0.19vs 0.26±0.14和0.73±0.13vs0.39±0.19,P均<0.01);在患者中血小板内游离Ca2+含量和TXB2含量均分别与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786和0.593,P均<0.01),而血小板内Ca2+与TXB2成明显的正相关性(r为0.652,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处于活跃状态,可能与其内 Ca2+含量增加。
- 余仲苟马中富黄帆刘秀琴梁秀龄
- 关键词:血小板血栓素B2血小板聚集脑梗塞
- 奥拉西坦与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对比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比研究奥拉西坦与茴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奥拉西坦组)48例,给予奥拉西坦0.4g,3次/日;对照组(茴拉西坦组)48例,给予茴拉西坦0.2g,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90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MMSE、ADL、NIHSS测评其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NIHSS评分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奥拉西坦组患者MMSE、ADL、NIHSS评分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疗效优于茴拉西坦,无不良反应。
- 关坚红余仲苟周磊乐
- 关键词:痴呆
-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共14 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L,脐周皮下注射,1次/12 h,共7 d;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关坚红余仲苟张琼仙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