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闯

作品数:39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CT引导
  • 8篇血管
  • 8篇植入
  • 7篇转移瘤
  • 7篇活检
  • 7篇腹膜
  • 7篇腹膜后
  • 6篇穿刺
  • 5篇血管瘤
  • 5篇硬化性
  • 5篇硬化性血管瘤
  • 5篇植入治疗
  • 5篇皮肺
  • 5篇肿瘤
  • 5篇近距
  • 5篇近距离放疗
  • 5篇放疗
  • 5篇放射性
  • 5篇肺穿刺
  • 5篇肺硬化性血管...

机构

  • 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6篇解放军第45...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解放军452...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军区
  • 1篇仪陇县人民医...

作者

  • 39篇何闯
  • 16篇方宏洋
  • 15篇刘云
  • 12篇叶伦
  • 12篇黄学全
  • 7篇杨丽
  • 5篇叶奕兰
  • 5篇冉艮龙
  • 4篇郑伟
  • 3篇郑伟
  • 3篇任丽
  • 3篇宋庆轮
  • 3篇李扬
  • 2篇窦艳玲
  • 2篇吴东波
  • 2篇梁璐
  • 2篇李良山
  • 2篇陈玉潇
  • 1篇李硕
  • 1篇胡春芳

传媒

  • 5篇西南国防医药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4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膜后Castleman's disease CT表现特征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腹膜后Castleman病4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腹膜后右侧2例、左侧1例、肠系膜根部1例,瘤周多发卫星灶4例,病灶边界清楚2例,瘤内坏死1例,瘤内钙化4例。增强可见供血动脉1例,引流静脉1例。病理诊断:透明血管型3例,浆细胞型1例。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表现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界清,邻近结构受推移,其内可见特征性"树枝状"钙化、可有囊变,伴周围多发卫星灶,强化后肿块及卫星灶均呈持续性强化,肿块可见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
郑伟刘云何闯任丽
关键词:CASTLEMAN病腹膜后肿瘤体层摄影
腹膜后Castleman病CT表现被引量:2
2012年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因不明。临床将其分为单中心型、多中心型,病理学分为透明血管性、浆细胞性及混合型。发生于腹膜后的Castleman病罕见,现对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病理、CT表现进行综述,主要是对其CT表现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何闯刘云郑伟方宏洋
关键词:CASTLEMANCT病理
CT引导下肺小结节病灶活检术后的气胸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患者年龄、病灶直径、进针长度、进针角度、穿刺时间与术后气胸与出血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我院2011-2013年肺小结节(≤3cm)320例,年龄56.5±11.5岁,大小2.0...
何闯黄学全
关键词:小结节CT引导活检
腹膜后多中心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多中心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multicentric hyaline-vascular Castleman’s disease,MHVCD)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MHVCD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MHVCD表现为腹膜后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界限清楚,邻近结构受推移,其内可见"树枝"状钙化灶,无囊变、坏死,其周围多发软组织结节,增强扫描肿块及结节明显持续性强化,并可见粗大供血动脉来自腹主动脉。结论 MHVCD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刘云何闯叶伦方宏洋郑伟任丽
关键词:CASTLEMAN病腹膜后肿瘤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植入技巧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介绍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常用穿刺方法 ,为临床解决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特别是多发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穿刺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常用方法为平行针法、经脏器法、拓宽路径法和同轴针法。结论有效地联合本文提供穿刺方法,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病灶区,可提高125I粒子植入治疗疗效,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
何闯刘云杨丽黄学全
关键词:近距离放疗淋巴结转移瘤腹膜后
巨大肺大疱与自发性气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4年
巨大肺大疱是一种特殊的肺大疱,是严重肺气肿患者因压力增高导致肺泡破裂融合而成,直径〉10 cm的单个肺大疱或多个较小肺大疱的聚集[1],可占据单侧胸腔的50%以上[2].自发性气胸,则是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泡自行破裂,使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
叶奕兰方宏洋许亚红陈利君叶伦何闯
关键词:肺大疱自发性气胸影像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长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长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8例(23处长骨转移病变)长骨转移瘤患者的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3处病变中,位于肱骨者8处,股骨14处,腓骨1处。应用疼痛数字评分(NRS)及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系统标准(MSTS)评分,对术前术后疼痛、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治疗靶区23个,治疗靶区体积(GTV)为(29.25±22.06)cc,植入粒子数27(15,36),粒子活度0.8 m Ci,术后验证剂量D90(11 538.1±1 888.6)c Gy,治疗后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NRS评分、M STS评分在3个月随访期内均有改善(P<0.001,P<0.05)。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0.8%、41.3%、23.6%。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长骨转移瘤能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改善患者功能状态,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李扬何闯陈玉潇杨丽李良山李廷源黄学全
关键词:放射性125I粒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诊断外伤性胆囊破裂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男,44岁。车祸伤致胸腹部疼痛4 h急诊入院。自诉自驾车辆与另一车相撞后,胸、腹部剧痛。查体:患者神志清醒,面色苍白,痛苦面容;腹部略显膨隆,呈板状腹,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2次/min。右侧髂窝穿刺抽出不凝血。急诊CT平扫显示:胆囊稍大,张力增高,囊内及胆囊窝可见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图1,2);
叶奕兰方宏洋何闯梁璐
关键词:CT诊断急诊入院移动性浊音腹部剧痛面色苍白CT平扫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及CT诊断被引量:8
2012年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肺部少见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术前确诊率较低。肺硬化性血管瘤细胞主要由间质细胞和立方状细胞构成,组织结构由血管瘤样区、乳头状区、硬化区和实性区组成,且有不同程度移行。CT常表现为肺周围型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手术切除可治愈。本文就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及CT表现作一综述。
何闯刘云郑伟叶伦李硕方宏洋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病理特征CT
低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低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26例,扫描参数:采用非螺旋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mA,探测器选择4mm×1,扫描时间0.5s/圈,层厚4mm;常规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26例,扫描参数:采用螺旋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智能自动毫安秒扫描,探测器选择1mm×16,扫描时间0.5s/圈,螺距0.938,床速15mm/圈,重建层厚5mm,重建间隔5mm。分别比较两组病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50mGy和(29.12±3.48)mGy·cm,只为常规剂量组的36.93%和16.47%。两组所得图像质量评估结果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30mA)扫描不仅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而且不影响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及增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冉艮龙何闯叶伦方宏洋
关键词:低剂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