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采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油菜
  • 9篇杂交
  • 7篇选育
  • 7篇杂交油菜
  • 7篇栽培
  • 4篇丰产
  • 3篇稳产
  • 3篇稳产性
  • 3篇稳产性分析
  • 3篇甘蓝
  • 3篇甘蓝型
  • 2篇油菜品种
  • 2篇油菜新品种
  • 2篇育种
  • 2篇杂交油菜品种
  • 2篇栽培措施
  • 2篇丰产性
  • 2篇甘蓝型杂交油...
  • 2篇高产
  • 2篇高产栽培

机构

  • 14篇贵州省农业科...
  • 4篇贵州大学

作者

  • 14篇魏忠芬
  • 14篇黄泽素
  • 14篇何采平
  • 9篇代文东
  • 7篇王通强
  • 7篇罗鸿源
  • 1篇田筑萍
  • 1篇林树春
  • 1篇杨晓容
  • 1篇王尔明

传媒

  • 7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种子
  • 2篇耕作与栽培

年份

  • 2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油10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对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0号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株高和角粒数是影响该品种产量的主导因素,与对照蜀杂1号相比,黔油10号的产量构成更趋合理。应用产量主效应值、离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分析确证:黔油10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宜在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黄泽素何采平罗鸿源魏忠芬
关键词: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丰产性稳产性
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1号及其亲本选育和应用研究
黄泽素何采平魏忠芬代文东王通强
通过杂优利用和亲本创新育种途径,育成甘蓝型低硫甙细胞核隐性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1号及其母本432AB和父本黔油114C。不育系432A不育性稳定而彻底,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恢复源广。其与S45AB、117AB选育方...
关键词:
关键词:亲本选育油菜籽杂交品种栽培
黔油10号丰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5
1999年
为探索黔油10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其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黔油10号获得2480kg/hm2以上的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优化的组合是:密度11.61~12.81万株/hm2,纯N为172.46~194.55kg/hm2,P2O5为112.47~126.88kg/hm2,K2O为74.60~92.61kg/hm2,硼砂9.72~11.52kg/hm2;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是2∶1.5∶1。影响黔油10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氮肥和磷肥,其次是密度、硼肥及钾肥。
魏忠芬黄泽素何采平代文东
关键词:油菜新品种丰产栽培措施数学模型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1号的选育
2002年
用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 4 32 A与双低恢复系黔油 114 C测配 ,通过单株成对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 93114 ,于 199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黔油 11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最高产量达 3889.5 kg/ hm2 ,平均产量 2 4 35 .85 kg/ hm2 ,较对照品种秦油 2号增产 17.86 % ,且早熟5 d;在长江流域区试中最高产量达 32 10 .0 kg/ hm2 ,平均产量 2 172 .15 kg/ hm2 ,较对照中油 82 1增产 5 .2 6 % ,且早熟 2 d;表现出丰产、稳产、中早熟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 ,适宜于中高海拔地区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何采平黄泽素魏忠芬王通强罗鸿源代文东
关键词:甘蓝型杂交油菜栽培要点
黔油11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利用区域试验资料 ,采用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杂交油菜品种黔油 1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因素对黔油 11号产量的贡献大小为单株生产力 >单株角果数 >分枝部位 >千粒重 >分枝数 >角实粒数 >株高 ;并建立了产量与各构成因素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2 6 1.15 - 1.2 2 x1 +0 .89x2 -2 1.5 1x3+0 .2 2 x4 - 3.85 x5+10 .4 0 x6 +8.72 x7。运用产量主效应值、离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分析表明 :黔油 11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
黄泽素何采平魏忠芬王通强罗鸿源代文东
关键词: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丰产稳产性
甘蓝型双低油菜核不育恢复系黔油114C的选育
2002年
通过对引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杂交培育的双低品系中双 84 0 0 4的分离筛选 ,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 ,结合单株成对交筛选 ,育成恢复力好、配合力较高、丰产性好、品质性状优良的隐性核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黔油 114 C。
何采平王通强黄泽素魏忠芬罗鸿源代文东
关键词:甘蓝型双低油菜选育
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程的创新及利用研究
魏忠芬王通强黄泽素何采平代文东
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的创新及利用研究。该研究项目主要是围绕甘蓝型油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育性恢复以及恢复基因的寻找和筛选展开细致的研究。育成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1~2个,其恢复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关键词: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
黔油11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采用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黔油 11号”产量与施N ,K量、施P量 ,密度和播期间的关系 ,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提出了黔油 11号获得 190kg/ 6 6 7m2 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 :施N量为 :6 .72~ 9.5 6kg/ 6 6 7m2 (即尿素用量 14.6 1~2 0 .78kg/ 6 6 7m2 ) ;施K2 O量为 :4.71~ 6 .6 9kg/ 6 6 7m2 (即氯化钾用量 7.85~ 11.14kg/ 6 6 7m2 ;施P2 O5量为 :3.80~ 6 .0 6kg/6 6 7m2 (即通过磷酸钙用量 2 3.72~ 37.87kg/ 6 6 7m2 ) ;密度为 :75 6 6~ 85 18株 / 6 6 7m2 ;播期为 :9月 17~ 2 0日。各因素影响黔油 11号产量的大小为 :播期 >密度 >施氮钾量 >
黄泽素王通强何采平魏忠芬代文东
关键词:油菜数学模式高产栽培播期肥料
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选育被引量:2
2003年
以低芥酸不育系S45A(四川)与双低品种油研2号测交改良育成的双低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两用系黔油4A与双低恢复系品系油研8907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杂交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96007,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4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245.5kg/hm2,较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10.95%,其最高产量达3120kg/hm2。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0.8%,含油量39.63%,硫苷含量34.6μmol/g,饼粕蛋白质含量42.1%;具有丰产、稳产,早熟(较对照油研7号早熟1.92d)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适宜于贵州省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田筑萍魏忠芬何采平杨晓容
关键词:甘蓝型杂交油菜选育栽培技术
甘兰型杂交油菜“黔油10号”的选育被引量:1
2000年
从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新的雄性核不育系 432 AB,与经系选而得的 IV1 85测配 ,得到杂种优势较强的组合“黔杂 1 85”,省区试中平均每公顷产量 2 1 96 .3kg,最高产量 34 1 6 .7kg,较对照蜀杂 1号增产 1 4 .5 % ,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及突出的早熟性。于 1 997年 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黔油 1 0号”。该品种春性较强 ,可作为春油菜地区及多熟制地区的栽培品种 ,适应海拔 80 0~ 2 0 0 0 m,或更高一些的地区种植 ,累计推广面积已达
何采平罗鸿源黄泽素魏忠芬
关键词:选育远缘杂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