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志标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造船
  • 3篇文化
  • 2篇导向型
  • 2篇职业技术教育
  • 2篇数学放样
  • 2篇项目导向型
  • 2篇教育
  • 2篇精品课
  • 2篇精品课程
  • 2篇课程
  • 2篇古船
  • 2篇钢结构
  • 2篇高等职业技术
  • 2篇高等职业技术...
  • 2篇
  • 2篇船文化
  • 1篇导向课程
  • 1篇独木舟
  • 1篇型钢
  • 1篇型钢梁

机构

  • 15篇武汉船舶职业...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何志标
  • 2篇杜月中
  • 1篇吴春芳
  • 1篇张海泉
  • 1篇顿贺
  • 1篇吕锡鹏
  • 1篇张远双
  • 1篇刘建全

传媒

  • 4篇武汉船舶职业...
  • 3篇船海工程
  • 2篇钢结构
  • 1篇电脑开发与应...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北部湾大学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3
  • 2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瓷器外销与“海上瓷器之路”发展的历史轨迹
2012年
中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销海外,在宋、元时代,随着中国瓷器生产和贸易的飞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拓展为航程更远、船舶更先进、影响更大的"海上瓷器之路",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瓷器大量外销是中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何志标吕锡鹏
中国古船与古典建筑文化源流的相似性
古船与中国古典建筑,从雏形的诞生直至达到完美的鼎盛,历经上万年最艰巨的努力和最繁复的演变,在各个典型的历史阶段,呈现齐头并进和高度相似的表象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两者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其实,无论是建筑的木构骨架体系,还...
何志标
关键词:古船古典建筑文化内涵
钢结构大楼中箱型柱的制造工艺被引量:4
2003年
介绍了钢结构大楼中箱型柱的一种典型的制造工艺过程 ,包括余量加放、下料、切割。
何志标
关键词:钢结构大楼箱型柱高层结构组合结构
与数学放样相适应的铁样制作新工艺
2002年
介绍了在广泛采用先进的数学放样技术 ,取消
何志标
关键词:数学放样船舶建造
数学放样的铁样制作新工艺
2002年
研究了一种先进的铁样制造新工艺,结果表明此技术取消了1:1线型样台,具有节约工时和原材料,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和铁样制作质量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
何志标
关键词:数学放样
中国古船营造尺复原的方法及意义
尺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时期在不同的地区都存在差异,而且在具体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还可能出现用尺偏差,古船实际采用的营造尺应该利用该船遗构的实测数据进行合理推定.本文以蓬莱一、二号古船和象山明代海船为例,根据其残体舱长实测数据...
何志标
关键词:古船
《中国造船通史》的学术内涵与文化价值
2014年
席龙飞教授的新著《中国造船通史》完整展现了中国舟船发展的历史轨迹和造船技术进步的规律,包含一系列填补空白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创建了中国造船史完备的学科体系,开创了船舶技术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彰显了内涵丰富的中国舟船文明和海洋文化,是中国船史领域体系最完备、内容最全面、成果最新颖、思想最深邃的空前之作,其学术与文化价值不亚于《中国建筑史》,还当是中国各类技术史著作中出类拔萃之作。
何志标
船用螺旋桨参数化绘图程序设计被引量:4
2003年
根据螺旋桨总图的基本投影原理,提出了进行螺旋桨二维参数化绘图程序设计的方法,作为实例,作者在AutoCAD2000环境下用VBA语言编制了MAU型螺旋桨的参数化绘图程序。
何志标杜月中
关键词:参数化绘图螺旋桨AUTOVBA语言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的海上贸易
2007年
中国和日本是近邻,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科学技术、贸易交流的历史。本文仅就明末清初中国与日本之间海上贸易的情况作一介绍。
何志标吴春芳顿贺
关键词:明末清初中日贸易
跨湖桥独木舟对探索中国舟船文化发端的重要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跨湖桥独木舟遗存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船史研究的重大空白,不仅为"独木舟在长江中下游和滨海地区形成于8000年前或更早"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证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国内独木舟、木桨、木船工场、帆以及木板船最早出现的年代提供了新的线索。以此为基础,在远古百越文化的大背景和大格局中,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文化持续跨海远航传播的事实,重新合理推测远古新石器时代中国舟船文化发端时期可能的状况,对推动中国舟船史前史的研究进一步具体深入地进行下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何志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