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雯
-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治——附15例报道
-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观察15 例(21眼)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表现,随访2—15月对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
- 石英卢洪洲何太雯杨娅玲顾士民沈银忠
- 文献传递
-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感染,可引起视力下降或致盲,严重影响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抗CMV的治疗可提高患者视力和生存质量。CMV性视网膜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全身和局部联合治疗等,现将CMV性视网膜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做一综述。
- 何太雯石英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 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l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晚期的机会感染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ms retinitis,CMVR)是常见的眼机会感...
- 石英卢洪洲何太雯杨娅玲顾士民
- 文献传递
- 艾滋病合并HIV视网膜病变8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病人艾滋病病毒(HIV)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273例有眼底照片的AIDS病人的资料,分析85例有HIV视网膜病变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棉絮斑部位及数量、出血部位、眼别等,探讨HIV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结果273例AIDS病人中,发现有HIV视网膜病变的85例,发病率为31.14%。单、双眼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眼底棉絮斑,大多部分伴有出血,单纯出血和Roth斑较少。大多位于眼底后极部,可自行消退;HIV视网膜病变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细胞/μl,86%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细胞/μl,近50%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50细胞/μl;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间患眼棉絮斑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水平间棉絮斑、出血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病人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棉絮斑,出现在细胞免疫水平较低的病人。随着免疫功能降低而发病率增加。AIDS病人应做常规眼科检查。
- 杨娅玲石英何太雯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CD4^+T淋巴细胞计数
- 艾滋病合并视网膜病变85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HIV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273例有眼底照片的AIDS患者资料,分析85例HIV/AIDS视网膜病变患者的CD4+T淋巴细
- 杨娅玲石英何太雯卢洪洲
- 关键词:淋巴细胞计数HIV发病特点
- 文献传递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诊治被引量:2
- 2015年
-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基底膜与Bruch膜之间的分离。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 AMD)合并PED,可表现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存在。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抗VEGF治疗已成为目前AMD防治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AMD合并PED的分类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何太雯宫媛媛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出血玻璃膜疣自发荧光玻璃体出血黄斑裂孔
- 艾滋病合并眼部卡波西肉瘤二例报告被引量:2
- 2010年
-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的血管间叶组织恶性肿瘤,表现为紫色或红色斑片或结节,由皮肤科医生Kaposi于1872年描述。艾滋病-卡波西肉瘤(AIDS-KS)是AIDS晚期常见的机会肿瘤,除皮肤和黏膜外,常侵犯胃肠道等内脏。
- 杨娅玲何太雯冯艳玲张仁芳郑毓芳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8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80例(118只眼)CMVR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与细胞免疫的关系、CMVR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间CMVR发病率两两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80例(118只眼)AIDS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9例,年龄18~ 60岁,平均年龄(38±10)岁.本组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组患者的患病率与计数低于100个/μl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67、32.469,P=0.00、0.00).发生CMVR时80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0~141个/μl,65例低于50个/μl.8例(10.0%) AIDS以CMVR为首发临床表现.20例(25.0%) 26只眼经眼科常规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首诊时34只眼(54.2%)的视力低于0.3,其中74只眼(62.5%)因后极部视网膜坏死引起.51只眼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48只眼于出现症状3个月内接受治疗;35只眼治疗后视力下降或无改善,其中15只眼出现症状3个月后接受治疗.CD4+T淋巴细胞达150个/μl并持续3个月时停止抗CMV治疗.86.9%眼治愈,15只眼视网膜脱离,14只眼免疫重建葡萄膜炎,24只眼并发性白内障,6只眼视神经萎缩.治疗后34只眼视力低于0.05,其中24只眼由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CMVR并发症引起.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是CMVR危险因素.高效抗病毒治疗及抗CMV治疗可使CMVR达临床治愈.应对AIDS患者,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μl的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 杨娅玲江睿何太雯卢洪洲张仁芳沈银忠郑毓芳刘莉王文吉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D4淋巴细胞计数
- 以眼部病变为首诊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以眼部病变为首诊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眼部病变特点、临床症状。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回顾分析29例(4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眼底照相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载量。结果 29例(40眼)患者中,HIV感染者8例,AIDS患者21例。患者初诊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0.04者18眼,0.05~0.25者10眼,0.3~0.7者4眼,0.8及以上者6眼。15例(19眼)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11例(17眼)梅毒性葡萄膜炎,2例(3眼)CMV性视网膜炎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1例(1眼)组织胞浆菌性视网膜炎。CMV性视网膜炎和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7.80±25.44)、(259.45±177.38)个/μ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和梅毒性葡萄膜炎是AIDS/HIV患者最常见的首诊眼病,抗CMV、驱梅治疗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挽救患者视力。眼科医师应对CMV和梅毒性眼部病变予以警惕及重视。
- 何太雯卢洪洲杨娅玲张仁芳沈银忠刘莉江睿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眼内液病原微生物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眼内液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或门诊就诊的AIDS合并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3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8.51±11.17)岁。全葡萄膜炎20例,后葡萄膜炎10例,感染性眼内炎1例。同期血清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C)0~239个/μl。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采集的眼内液进行检测。31份标本中,房水、玻璃体液分别为27、4份。结果31份标本中,检测到巨细胞病毒(CMV)18份(58.1%,18/3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5份(16.1%,5/31);Epstein-Barr病毒(EBV)9份(29.0%,9/31);人类β疱疹病毒6型(HHV6)3份(9.7%,3/31),人乳头状软疣病毒(HPV)、人多瘤病毒、庚型肝炎病毒各1份(3.2%,1/31),均与其他微生物共存;细环病毒8份(25.8%,8/31);梅毒螺旋体5份(16.1%,5/31);刚地弓形虫和哈蒙哈蒙球虫1份(3.2%,1/31);Synitelium Polycarpum 1份(3.2%,1/31);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真菌、微杆菌共存1份(3.2%,1/31)。CMV 18份标本中,基因序列数>1059份(50.0%),104~1055份(27.7%)。VZV 5份标本中,基因序列数>1044份(80.0%)。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真菌、微杆菌共存的1份标本,基因序列数均<100。所有标本中读取到的HHV6、HPV、人多瘤病毒、庚型炎病毒、细环病毒基因序列数均较低。31份标本中,检测到病原微生物≥2种15份(48.4%)。结论CMV、VZV是血清CD4+TC<100个/μl AIDS患者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梅毒螺旋体、刚地弓形虫或其他原虫、结核杆菌、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葡萄膜炎更常见于血清CD4+TC>100个/μl的AIDS患者。合并感染性葡萄膜炎的AIDS患者眼内液中可检测到2种或以上微生物共存。
- 杨娅玲何太雯陈利荣柏林张仁芳刘倩卢洪洲
- 关键词:病原眼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