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永秋

作品数:89 被引量:1,045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22篇农业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篇风沙
  • 11篇地貌
  • 11篇土壤
  • 10篇青藏
  • 9篇气候
  • 9篇青藏高原
  • 8篇气候变化
  • 6篇土壤侵蚀
  • 6篇切沟侵蚀
  • 6篇粒度特征
  • 6篇黑土
  • 6篇测量方法
  • 5篇沙丘
  • 5篇粒度
  • 5篇流域
  • 5篇环境演变
  • 5篇黑土区
  • 4篇沙地
  • 4篇浅沟侵蚀
  • 4篇全新世

机构

  • 79篇北京师范大学
  • 18篇北京大学
  • 5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济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北省科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89篇伍永秋
  • 17篇崔之久
  • 14篇程宏
  • 14篇刘耕年
  • 13篇刘宝元
  • 13篇张春来
  • 12篇潘美慧
  • 10篇邹学勇
  • 7篇高尚玉
  • 7篇张永光
  • 7篇葛道凯
  • 7篇贺佳嘉
  • 6篇刘辰琛
  • 5篇全占军
  • 5篇郑秋红
  • 5篇汪言在
  • 5篇胡刚
  • 4篇谢云
  • 4篇张健枫
  • 4篇黄文敏

传媒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中国沙漠
  • 4篇地理科学
  • 3篇资源科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怀来盆地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动态被引量:20
2006年
研究了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了代表弃耕地初期阶段、草地阶段和灌丛地阶段的3种样地,通过分层取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全量养分对生态系统恢复的响应与其相应的速效养分明显不同。随着弃耕地的恢复,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P循环和K循环由物质控制向生物控制转换,但速效P在恢复初期增加缓慢。速效N由于耕种期施肥的影响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特点。全量养分中,只有全N在弃耕地自然恢复中有增加的趋势。灌丛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土壤养分。植被的恢复与土壤肥力的提高密切相关,这种作用随着植被的恢复而不断增强。
郑秋红张宏贾海坤刘颖慧伍永秋全占军
关键词:自然恢复土壤养分动态
昆仑山垭口盆地松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构造和环境意义被引量:12
2002年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剖面 2 70万 a BP以来的连续沉积共计 6 3个样品的粒度特征分析 ,划分出 6个构造活动阶段 .粒度参数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都清楚表明垭口盆地在 2 70万~ 188万 aBP和 10 7万~ 72万 a BP发生构造抬升活动 ,前者对应着“青藏运动”,后者是“昆仑 -黄河运动”.还确定出垭口盆地古湖泊形成于 2 2 5万 a BP,消亡于 80万 a BP,其中 2 16万~ 10 7万 a BP是古湖泊的发展期 ,10 7万~ 80万 a
江樟焰伍永秋崔之久
关键词:松散沉积物粒度特征粒度分析古湖泊沉积环境
全新世环境演变沉积信息管理系统被引量:3
2001年
对国内外环境演变研究概况以及环境演变信息的管理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后 ,结合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常用的代用资料 ,建立起全新世环境演变沉积信息管理系统 (SIMS) .系统提供多种查询方式 ,既可应用本系统进行单一或综合信息查询 ,也可调用MapInfo软件 ,实现空间地图查询方式 ,为环境演变研究工作者管理、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和一个较友好的工作平台 .此外 ,系统还有一个简易的分析模块 ,为研究者能够基于此平台进一步综合集成开发已有的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 .
吴碧华伍永秋王平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演变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查询信息编辑
风沙蠕移层沙粒运动速度及其质量分布的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风沙蠕移层沙粒运动速度及其质量分布的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分离腔,分离腔具有:入口(205),入口(205)设置于分离腔的顶壁;分离壁(4),分离壁(4)设置于顶壁和底壁之间,其中底壁与顶壁相对,并且在分...
程宏邹学勇伍永秋高尚玉张春来刘辰琛贺佳嘉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岩溶地貌及其演化被引量:4
2001年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并参照洞穴次生方解石的年代资料和有关文献 ,指出青藏高原目前所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是第三纪古岩溶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形成的。更新世间冰期至少在高原南部的湿热型岩溶地貌得以延续 ;更新世冰期在灰岩山地冰川槽谷的边缘 ,冰川融水作用亦可发育小型洞穴。现代灰岩表面一些深度在十几厘米以下的平行溶沟则形成于全新世。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溶地貌经历了一个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较低纬度到较高纬度的三维演化过程。
高全洲崔之久刘耕年伍永秋张叶春
关键词: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岩溶地貌
青藏高原沙尘活动与气候因素关系分析
利用青藏高原沙尘活动高发区内十个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东北部、北部、西 部、西南部近40 多年来沙尘活动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 等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0 多年来...
苟诗薇伍永秋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文献传递
典型黑土区小流域浅沟侵蚀季节差异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通过2005年对黑龙江鹤山农场两个小流域进行定位观测,研究了典型黑土区浅沟侵蚀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并对作物类型和耕作措施对浅沟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流域年浅沟侵蚀量达285.9 m3km-2和290.8 m3km-2,仅浅沟侵蚀量就超过了黑土区的土壤允许侵蚀量。浅沟侵蚀量呈现出沿坡面波动的变化,沿坡面向下存在浅沟侵蚀的强弱交替带。春夏浅沟侵蚀在侵蚀强度、浅沟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3个方面存在差异,春季浅沟侵蚀受融雪、冻融影响显著,侵蚀较夏季严重;与春季相比,夏季浅沟长度变短、宽度变大、深度变浅,浅沟体积与长度的相关性较春季差,这与夏季暴雨历时短、雨强大以及植被盖度大有关。耕作措施和作物类型影响浅沟侵蚀深度和浅沟分布,尤其在夏季比较明显。
张永光伍永秋汪言在刘宝元
关键词:浅沟侵蚀典型黑土区小流域
基于重金属污染的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质量评价——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为准确把握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质量现状,了解重金属污染对西部地区耕地质量的影响程度,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及农用地基础地力调查等数据,运用GIS技术及统计方法,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在考虑重金属污染的条件下,对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自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区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物理性状相对较好,质量较好的4级耕地最多;而土壤肥力较差,质量较差2、3级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9.63%;②研究区As、Cd、Cr、Cu、Hg、Pb、Zn等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地区背景值,其中Cd和As最大值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污染评价标准值;③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部青城镇、中部和平镇和马坡乡的东北部为污染高值区;④耕地质量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耕地自然质量南部和中部川区较好,北部山区较差,除部分区域出现异常点值外,基本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差的规律。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自然质量虽然主要受降雨量、坡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但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已成为该区域不可忽视的耕地质量问题。
王雯伍永秋吴建东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质量重金属污染
切沟侵蚀的监测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切沟侵蚀在黄土高原上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造成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切沟以不能横过耕作为其主要特征,而浅沟可以通过耕作被消除.对于切沟来讲,预防是及其重要的,因为切沟一旦形成,...
伍永秋程宏
关键词:切沟侵蚀地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文献传递
风成沉积物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风成沉积物的物源追踪对于重建干旱区地表过程、恢复区域过去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历史以及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种不同类型风积物的环境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厘清物源变化与气候变化以及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在回顾了风成沉积物的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单矿物地球化学等物源示踪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物源分析方法的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物源研究进行了展望。
杜世松伍永秋黄文敏李拓宇蒿承智
关键词:风成沉积物物源分析矿物学地球化学单矿物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