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式楠

作品数:18 被引量:26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考古
  • 7篇考古学
  • 7篇古学
  • 5篇新石器
  • 5篇新石器时代
  • 5篇石器
  • 5篇石器时代
  • 4篇史前
  • 3篇龙山文化
  • 3篇笔谈
  • 2篇稻作
  • 2篇遗址
  • 2篇石家河文化
  • 2篇史前农业
  • 2篇图版
  • 2篇泥质
  • 2篇屈家岭文化
  • 2篇文物
  • 2篇文物工作
  • 2篇考古学文化

机构

  • 16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南京博物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陕西省考古研...
  • 2篇中国科学院考...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湖北省博物馆
  • 1篇敦煌研究院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上海博物馆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 1篇河南省文物研...
  • 1篇山东省文物考...

作者

  • 18篇任式楠
  • 3篇陈星灿
  • 2篇白云翔
  • 2篇高广仁
  • 2篇刘庆柱
  • 2篇袁靖
  • 2篇仇士华
  • 2篇王巍
  • 2篇李学勤
  • 2篇施劲松
  • 1篇吴耀利
  • 1篇彭适凡
  • 1篇陈方正
  • 1篇陈超
  • 1篇樊锦诗
  • 1篇许宏
  • 1篇郭大顺
  • 1篇徐湖平
  • 1篇徐湖平
  • 1篇高崇文

传媒

  • 8篇考古
  • 2篇东南文化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考古学报
  • 1篇文物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学术探索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3
  • 1篇1965
  • 1篇196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史前铜器综论
青铜器的制作和多量使用,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终在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上确立为青铜时代。而从新石器时代后期起,就开始出现了最初的铜器,经过缓慢的长期的发展,才导致青铜时代的诞生。那么,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是如何过渡...
任式楠
文献传递
中国史前城址考察被引量:58
1998年
我国史前城址的出现,是聚落形态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一种显著反映。凸现于大地上的城垣,或再围以护河、沟壕,这是空前未有的一项大型设防系统工程。目前发现这类城址,大都集中在公元前二三千年的一段时期,分属于8个以上的考古学文化。
任式楠
关键词:史前城址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考古学文化历史阶段屈家岭文化
山东邹县滕县古城址调查被引量:13
1965年
1964年4、5月间,我队调查了邹县的纪王城和滕县的薛城、滕城。邹县文物保管所和滕县文化馆都曾派同志协助我们工作。现将三处城址的调查情况分别报导如下: 一、"纪王城" (一)位置与地理环境今俗称之"纪王城"在邹县城南稍偏东约10.5公里,处于邹县中部的丘陵地区,北枕绎山,南依廓山。绎山周约十余公里,岩石峥嵘,殆无土壤,山多洞穴。
任式楠胡秉华
关键词:城墙东周地理环境陶片城址
山东曲阜西夏侯遗址第一次发掘报告被引量:52
1964年
西夏侯村位于曲阜县城东南约9公里。遗址在村西约200米,是一片略微隆起的平地,其西、北两面呈漫坡状,地势稍低。遗址东北方约150米有座孤立的小石山,名叫管勾山。乾隆《曲阜县志》记载了开凿这里的石材以作为"林庙巨桂丰碑"。现在当地群众仍旧采石,加以利用。遗址西南部分,今为一片坟地——储家林。在北边约半公里处,蓼河由东向西流经。南边五、六公里是丘陵地区,有卧虎山、九龙山等。
高广仁任式楠
关键词:标本图版泥质考古学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生与发展被引量:39
2005年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标志着由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根本转变,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食物获取方式。中国史前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从萌芽到形成、初步发展、发达、兴盛4个阶段,大体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末期相对应。中国史前农业明显形成南北两大系统,南方是以长江中下游为重心的稻作农业系统,北方是以黄河中下游为重心的粟作农业系统。这是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农作物祖本的自然资源以及居民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差别综合作用形成的。中国史前两大农耕系统各自独立起源、并行发展,又发生传播和交流影响。中国史前农业在世界史前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任式楠
关键词:史前农业稻作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五十年被引量:21
1999年
任式楠吴耀利
关键词:中国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新石器文化考古学文化新石器时代考古石家河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14
2000年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olithic settlement in China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mid Neolithic, agricultural settlements on rather a large scale were gradually formed, and the grouping of houses and tombs roughly embodied the large matrilineal family.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the late Neolithic, the structure of settlements presented unitary planning and regular layout, reflecting on the whole the collective's spirit of soIidarity and social equality; in the late phas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developed from initial appearance to increasing deepening, with rank-marking differences coming into being between settlements, houses and tombs. At the end of the Neolithic, i.e. in the I.ongshan perio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ettlements sharpened further,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stratified settlement groups with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s that between the principal and the subordinate, and in the areas of developed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society entered the initial stage of civilization.
任式楠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聚落社会生活
全文增补中
大汶口、龙山文化黑陶内碳纤维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利用扫描电镜、高分辨电镜能谱和元素分析仪等手段,对王因遗 址磨光黑陶和龙山文化蛋壳黑陶进行了分析测试,发现两种黑陶体内都存在大 量的碳纤维。该文进一步探讨了黑陶内碳纤维形成的工艺条件,认为黑陶中的 碳纤维是由泥炭或类似泥炭原料中的有机纤维在还原气氛下经烧结而形成的。
邱平王昌燧李凡庆周贵恩任式楠陈星灿梁中合
关键词: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碳纤维泥炭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考古》的历程--纪念《考古》创刊60周年笔谈被引量:1
2015年
今年是《考古》创刊60周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作为主编,我的心情十分激动。60年来,《考古》由一个主要报道考古工作信息的通讯类刊物,发展成为现在的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顶级专业杂志,期间经历了一次次社会动荡,克服了一个个困难,酸甜苦辣,艰辛磨难,只有亲历者才会有切身的体会。60年来,《考古》共出刊579期,刊发文稿总字数大约8500多万。
王巍仇士华卢兆荫白云翔朱乃诚朱凤瀚任式楠刘庆柱许宏杜金鹏杜德兰李学勤张长寿陈星灿杨泓赵辉施劲松宫本一夫袁靖高星黄展岳梅建军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
中国史前农业考古的几个问题(摘要)被引量:3
2005年
任式楠
关键词:农业考古耕作方式稻作农业旱地农业参照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