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小娣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重金属胁迫
  • 2篇微藻
  • 2篇急性毒性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毒性效应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增长
  • 1篇污染
  • 1篇细胞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术
  • 1篇海洋环境
  • 1篇海洋环境污染
  • 1篇海洋微藻
  • 1篇赤潮
  • 1篇赤潮微藻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山东省海水养...

作者

  • 3篇于小娣
  • 2篇周斌
  • 2篇王悠
  • 2篇王其翔
  • 2篇唐学玺
  • 2篇张鑫鑫
  • 2篇师玥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重金属离子胁迫对赤潮微藻的急性毒性被引量:5
2012年
重金属污染和赤潮都是较为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为给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u2+、Cd2+、Zn2+对米氏凯伦藻和微小原甲藻的急性毒性效应.通过2种藻的EC50(半数抑制浓度)比较了其敏感性差异,分析了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微藻的影响;同时,利用TEM(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透射电镜技术)和FCM(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研究了重金属Cu2+的急性毒性胁迫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米氏凯伦藻的损伤.其中,Cu2+、Cd2+、Zn2+对微小原甲藻的48 h EC50和96 h EC50分别为0.514和0.276 mg/L、0.835和1.215 mg/L及4.376和7.976 mg/L;对米氏凯伦藻的48 h EC50和96 h EC50分别为1.881和1.881 mg/L、5.405和6.268 mg/L及13.134和18.732 mg/L.结果表明:2种微藻的种群相对增长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表现出Cu2+>Cd2+>Zn2+的趋势,微小原甲藻对重金属胁迫更敏感;Cu2+胁迫可使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增大,内容物复杂程度增高,但叶绿素a的MFI(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不明显;Cu2+胁迫对藻膜结构的损伤较明显,但对线粒体及叶绿体的结构影响不明显.
于小娣师玥周斌王其翔张鑫鑫唐学玺王悠
关键词:重金属急性毒性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
重金属胁迫对海洋微藻的影响:基于整合生物学的毒性效应研究
重金属、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并称为三大海洋环境污染,由其所引起的生态学效应是全球性的焦点环境问题之一。海洋微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始和关键环节,海洋微藻群落的动态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
于小娣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重金属胁迫海洋微藻毒性效应
文献传递
重金属胁迫对两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在模拟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铜(Cu2+)、镉(Cd2+)和锌(Zn2+)3种重金属离子对2种海洋饵料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8701))的急性毒性效应,分析其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微藻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2种微藻的种群增长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急性胁迫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微藻的相对增长率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通过比较2种微藻的48hEC50和96h-EC50发现: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程度为Cu2+>Cd2+>Zn2+,等鞭金藻8701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高于青岛大扁藻。2种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显示,二者的膜结构及细胞核对Cu2+胁迫并不太敏感;与对照组相比等鞭金藻8701的色素体及贮能物质受影响较严重,而青岛大扁藻的叶绿体及淀粉粒受影响较大。
于小娣师玥刘泳周斌王其翔张鑫鑫唐学玺王悠
关键词:重金属急性毒性种群增长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