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仁红

作品数:66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化学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冶金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耐火
  • 18篇耐火材料
  • 13篇氮化
  • 12篇刚玉
  • 10篇浇注料
  • 7篇热震
  • 5篇氮化钛
  • 5篇氧化铝
  • 5篇微粉
  • 5篇镁铬耐火材料
  • 5篇抗渣性
  • 5篇非氧化物
  • 5篇
  • 5篇
  • 4篇电性能
  • 4篇氧化铝微粉
  • 4篇溶胶
  • 4篇溶胶-凝胶法
  • 4篇溶胶-凝胶法...
  • 4篇水泥

机构

  • 48篇河南科技大学
  • 14篇西安建筑科技...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4篇江苏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钢集团洛阳...
  • 4篇常州江苏大学...
  • 4篇洛阳泽川高温...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钢集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洛阳奔腾耐火...

作者

  • 64篇于仁红
  • 20篇周宁生
  • 13篇王慧芳
  • 11篇孟庆新
  • 10篇蒋明学
  • 9篇毕玉保
  • 8篇胡书禾
  • 7篇李新利
  • 7篇王宝玉
  • 6篇张三华
  • 5篇李丽华
  • 4篇杨永涛
  • 4篇张小会
  • 3篇程晓农
  • 3篇徐东
  • 3篇毛志平
  • 2篇张希君
  • 2篇张成华
  • 2篇陈开献
  • 2篇顾永军

传媒

  • 19篇耐火材料
  • 2篇河南冶金
  • 2篇广州化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第五届全国有...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河南化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科技资讯
  • 1篇安徽冶金科技...
  • 1篇高教学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04年全...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镁铬耐火材料抗粗铜侵蚀的因素被引量:4
2002年
研究了温度、保温时间、粗铜的加入量和气氛等因素对镁铬耐火材料抗粗铜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侵蚀温度的升高 ,侵蚀保温时间的延长和粗铜加入量的增加 ,其渗透面积增大 ;气氛对粗铜渗透性影响较大 ,粗铜熔体中 [O]浓度越高 ,粗铜的渗透性越强。
陈开献于仁红李勇洪彦若蒋明学
关键词:镁铬耐火材料影响因素侵蚀性渗透性
一种轻质钙长石微孔耐火骨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轻质钙长石微孔耐火骨料,由高岭土、铝矾土、硅石粉、石灰石和氢氧化钙混合球磨后加入糊精,经烧结、破碎后制得。本发明制得的耐火骨料中主要物相为钙长石,钙长石相的存在使得骨料具有在还原气氛环境中使用时高度稳定的特性;起始物...
毕玉保周宁生王慧芳于仁红张希君李纯明
文献传递
结合系统对刚玉基浇注料常温断裂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揭示结合系统对刚玉基浇注料常温断裂行为的影响,以板状刚玉颗粒、板状刚玉细粉、α-Al2O3微粉、Si O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和水合氧化铝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基质中纯铝酸钙水泥的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3%和5%),制备了低水泥、超低水泥和无水泥刚玉基浇注料,采用楔入劈拉法研究了刚玉基浇注料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结合体系的不同显著改变了浇注料的断裂行为。低水泥和超低水泥刚玉基浇注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呈线性,属典型的脆性断裂,表明浇注料的韧性差。无水泥刚玉基浇注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呈非线性,属准稳态断裂,说明浇注料的韧性高。含水泥浇注料中结合相为玻璃相或钙长石,玻璃相多且连续分布导致浇注料呈脆性。而在无水泥浇注料中,结合相为针柱状莫来石,玻璃相少且孤立分布于莫来石形成的网络中,有利于韧性的提高。
于仁红周喜文刘鹏程任梦璐
关键词:刚玉基浇注料
一种含金属塑性相的Sialon结合刚玉复合耐火预制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金属塑性相的Sialon结合刚玉复合耐火预制件。本发明的原始料为:刚玉骨料、刚玉细粉、SiC细粉、Si粉、硅铁合金粉、Al2O3微粉、纯铝酸钙水泥、水合氧化铝和SiO2微粉;外加分散剂和水或硅溶胶,采用...
于仁红王宝玉周宁生张小会孟庆新
一种高纯高强轻质莫来石耐火骨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高强轻质莫来石耐火骨料以及制备方法。这种骨料以天然硅石和工业高纯氧化铝为起始物料,外加入结合剂、添加剂和可在高温下挥发的碳质烧失物,通过湿法共磨,真空压滤成形,坯体干燥后进行煅烧,烧后产物经破碎后得到...
毕玉保周宁生张三华胡书禾王慧芳于仁红孟庆新
文献传递
一种无水泥的原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预制件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水泥的原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这种无水泥的原位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预制件是由碳化硅、金属硅粉、氧化铝微粉、二氧化硅微粉和水硬性氧化铝为原料,外加分散剂,水或硅溶胶组成。采用振动浇注的方法成形...
王慧芳周宁生张三华胡书禾毕玉保孟庆新于仁红
文献传递
电熔锆刚玉对Al2O3-SiO2系浇注料抗铅渣侵蚀性的影响
2009年
以特级高铝矾土(粒度为8~5、5~3、3~1和≤1mm)为骨料,电熔棕刚玉粉(≤0.044mm)、α-Al2O3微粉(≤5μm)和SiO2微粉(≤1μm)为细粉,铝酸钙水泥(Secar71)为结合剂制备了卡尔多炉直升烟道用Al2O3-SiO2系浇注料。用电熔锆刚玉粉(≤0.044mm)部分替代棕刚玉粉,采用静态坩埚法(1300℃5h,空气气氛)研究了添加物电熔锆刚玉的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8%、12%、16%)对Al2O3-SiO2系浇注料抗铅渣性的影响,对抗渣前后试样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锆刚玉后,浇注料的抗铅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适宜加入量为8%;显微结构分析表明,铅渣对Al2O3-SiO2系浇注料的侵蚀主要表现为铅渣中的PbO与Al2O3-SiO2系浇注料中的SiO2、CaO反应,生成硅酸铅或铅酸钙等低熔物而导致浇注料的损毁;而浇注料的添加物锆刚玉中的ZrO2未与PbO反应,从而使浇注料表现出良好的抗铅渣侵蚀性。
敖平于仁红周宁生彭倩
关键词:铅渣抗渣性
原位生成非氧化物对刚玉基浇注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刚玉基浇注料的高温使用性能,在超低水泥刚玉浇注料中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4%、6%、8%、10%的硅粉,经振动浇注成型、养护、烘干后,在氮气气氛中于1 450℃氮化处理40 h,测定试样的加热永久线变化及烧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不同温度(分别为1 000、1 200、1 300和1 400℃)下的热态抗折强度,并对部分氮化后试样进行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硅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在氮化处理过程中从发生微收缩到发生微膨胀,显气孔率略有增大,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下降,热态抗折强度显著提高;2)氮化处理后,试样中原位生成了非氧化物β-SiAlON、O’-SiAlON和α-Si3N4等。
杜鹏辉于仁红王慧芳周宁生
关键词:刚玉浇注料氮化原位反应非氧化物
不同粒度莫来石球形骨料对Al_2O_3-SiO_2浇注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由于球形骨料的流动性高,有利于致密堆积,可制备高性能耐火材料,因此,在以传统不规则形状莫来石骨料(以下称"传统骨料")、矾土均化料细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等为原料制备的低水泥Al_2O_3-SiO_2浇注料基础上,研究分别用粒度为8~5、5~3、3~1和≤1 mm的球形莫来石骨料(以下称"球形骨料")逐级取代同粒度的传统骨料对浇注料施工性能以及热处理后强度的影响,并借助SEM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粒度球形骨料的引入均有效地改善了浇注料的流动性,降低了加水量,其中以引入3~1和5~3 mm的改善效果较好,使浇注料的加水量从采用传统骨料的5.8%(w)减少至5.2%(w);2)与传统骨料相比,除≤1 mm的球形骨料外,均可提高浇注料的可泵送性;3)球形骨料的引入提高了浇注料的致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但对浇注料的常温抗折强度影响不大,其中3~1 mm的球形骨料对浇注料强度的提升较大;4)热处理后浇注料的显微结构分析表明,球形骨料与基质边界结合紧密,与传统骨料的相当。
刘鹏程于仁红马亚西董高峰董红芹
关键词:粒度
“互联网+”背景下材料类大学生双创能力研究
2021年
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竞争的有效途径。提出并分析了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通过改革教学形式、师资优化、创新教育平台的搭建等措施,实现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李新利李芳李丽华于仁红毛志平韩超马窦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