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笠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瘢痕
  • 3篇干细胞
  • 2篇衰老
  • 2篇瘢痕疙瘩
  • 2篇小鼠
  • 2篇小鼠T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2篇免疫衰老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角质
  • 2篇角质形成
  • 2篇角质形成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日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严笠
  • 5篇肖苒
  • 3篇赵振民
  • 3篇吕晓岩
  • 2篇胡正云
  • 2篇曹春艳
  • 2篇石兵兵
  • 2篇康宁
  • 2篇刘霞
  • 2篇王春梅
  • 2篇焦虎
  • 2篇范金财
  • 2篇张磊
  • 1篇庄洪兴
  • 1篇田佳
  • 1篇巩福星
  • 1篇董平
  • 1篇景伟明
  • 1篇宗宪磊
  • 1篇谷聪敏

传媒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整形再造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托普利在抑制瘢痕增生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了卡托普利在制备治疗和/或抑制瘢痕增生性疾病的应用。具体的说,所述的疾病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尿道瘢痕性狭窄和硅凝胶假体隆胸术后包膜挛缩。在治疗上述疾病时,以卡托普利为活性成分,以常规的制剂工艺,制备成临床上...
潘博蒋海越郄淑燕严笠刘学红庄洪兴
文献传递
血清微环境对小鼠T细胞衰老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微环境对小鼠T细胞衰老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取年老(12~14月龄)及年轻(1.5~2月龄)小鼠各10只,提取其脾脏淋巴细胞及血清,实验分4组。组I为年老鼠T淋巴细胞+10%年轻鼠血清;组II为年老鼠T淋巴细胞+10%年老鼠血清;组III为年轻鼠T淋巴细胞+10%年轻鼠血清;组IV为年轻鼠T淋巴细胞+10%年老鼠血清。培养48h后,经流式细胞术研究CD8+CD28+共表达率差异。结果:组I和组II 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分别是(10.84±0.6841)%和(3.18±0.1789)%,组III和组IV 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分别是(12.5±0.9445)%和(8.36±0.2074)%。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微环境具有调节小鼠T细胞衰老的作用,年轻鼠血清能使年老鼠的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提高,年老鼠的血清能使年轻鼠的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降低。
石兵兵颜薇张磊周碧玉曹艺美高峰尹宁北严笠赵振民
关键词:T淋巴细胞免疫衰老流式细胞术
两种提取冻存全血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冻存全血中基因组DNA的效果和特点。方法分别用改良碘化钾法和Promega全血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凝胶电泳、PCR进行检测。结果改良碘化钾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330.9±0.94)ng/μL和(490.3±3.16)ng/μL;纯度为(1.87±0.03)和(1.85±0.06)。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含量稍高于改良碘化钾法,质量和纯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试剂盒法更简便、快速、无毒地进行提取DNA,但价格较贵;改良碘化钾法价格低廉,适合大量临床血液标本的提取,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
吕晓岩严笠刘霞肖苒
关键词:基因组DNA改良法外周血
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PTBP1)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明确选择性剪切因子—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PTBP1)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作为瘢痕疙瘩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PTBP1在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焦虎肖苒董平严笠杨志刚吕晓岩李秋晨宗宪磊范金财傅欣刘霞
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氯胺酮麻醉效果的改进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改进速眠新单纯与复合麻醉方法的不足,观察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实验家兔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肌肉注射速眠新(0.3 m L/kg),B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 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 L/kg),并静注地西泮注射液(1.5 m L/kg),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显效时间、初次麻醉维持时间、总麻醉药用量及总手术时间。结果 C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1);初次麻醉维持时间C组长于A、B组(P<0.01);总麻醉药用量C组明显少于A、B组(P<0.01);C组总的手术时间少于A、B两组(P<0.01);C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B组(P<0.01)。结论采用速眠新、盐酸氯胺酮联合地西泮复合麻醉明显提高了麻醉效果,是适于家兔敏感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较长的动物实验的理想麻醉方法。
曹春艳康宁严笠胡正云申志惠肖苒
关键词:麻醉速眠新氯胺酮地西泮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学研究被引量:39
2005年
目的寻找瘢痕疙瘩致病相关基因,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含1100个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cDNA芯片(cDNAmicroarray)对耳垂和胸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检测,初步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总体表达的差异,并筛选出差异基因。结果在耳垂及胸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有8种和17种特异性表达基因被检出。在正常皮肤中特异性表达的细胞增殖抑制基因Mda7,在耳垂及胸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未被表达。结论多种基因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之间存在基因表达的差异,增殖因子受体PAR1和增殖抑制基因Mda7可能参与瘢痕疙瘩的形成。
王春梅百束比古张启旭严笠中泽南堂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基因组学研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MDA-7PAR-1增殖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衰老小鼠T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衰老小鼠T细胞的节作用影响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对比衰老小鼠和年轻小鼠T细胞培养48h后CD8+CD28+的共表达率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分别对比隔离共培养组、混合共培养组和对照组之间T细胞上CD8+CD28+的共表达率差异。结果:实验一中衰老组培养48h后CD8+CD28+共表达率为(4.08±0.3493)%,年轻组培养48h后CD8+CD28+共表达率为(5.04±0.5741)%。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隔离共培养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以1:1在Transwell系统中共培养,48h后其对应的CD8+CD28+共表达率为(10.26±1.0784)%,混合共培养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以1:1比例在六孔板中共培养,48h后CD8+CD28+共表达率为(6.42±1.5680)%。对照组中淋巴细胞以106数量进行培养,48h后CD8+CD28+共表达率为(4.08±0.3493)%。两两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衰老小鼠和年轻小鼠的T细胞在CD8+CD28+的共表达比例上存在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使这种衰老的T细胞变得趋向于"年轻态"。
张磊石兵兵周碧玉严笠李艳曹艺美赵振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衰老流式细胞术
人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向成脂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从人体抽吸的脂肪组织中获得的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向成脂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情况。方法临床提取8例人脂肪抽吸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别进行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并通过油红O染色、阿尔辛蓝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证实。结果脂肪干细胞经成脂诱导后,向成脂细胞分化,细胞内出现油红O染色阳性脂滴;经成软骨诱导后,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分泌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硫酸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结论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来源于人体多部位脂肪抽吸组织中的干细胞具有向成脂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本实验为进一步应用人体脂肪干细胞进行脂肪和软骨组织工程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严笠王春梅曹蕊尹艳花吕晓岩
关键词:脂肪抽吸术干细胞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HT-29细胞所形成的裸鼠肿瘤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结肠癌细胞HT-29所形成肿瘤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将裸鼠分为3组:HT-29组、BMSC组、BMSC+HT-29组。分别将相应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皮下,测量形成肿块体积,7周后取材、称重并HE染色;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上皮标志基因E-CADHERIN表达。体外实验将HT-29细胞与BMSC隔离共培养,观察HT-29细胞形态,RT-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体内实验中BMSC组未见肿块形成,HT-29+BMSC组形成肿块质量和体积与HT-29组无明显差异,但肿块分化水平较低,E-CADHERIN表达水平较低。体外隔离共培养后HT-29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亦发生相应改变。结论 HT-29细胞形成肿瘤的分化程度可能与BMSC微环境诱导HT-29细胞发生EMT有关。
巩福星焦虎董平严笠尹艳花肖苒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T-29细胞共培养EMT微环境
人小涎腺成纤维样单克隆细胞的成骨分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索人小涎腺成纤维样单克隆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鉴定其性质,研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人小涎腺细胞,收集成纤维样细胞,用96孔板稀释铺板法克隆培养,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细胞表型,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通过骨钙素、一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茜素红钙结节染色鉴定成骨分化。结果:成功的在体外扩增培养出人小涎腺成纤维样单克隆细胞,免疫荧光证实细胞表达CD13、CD29、CD106和CD44,RT-PCR显示CK18、α-SMA、vimentin、CD106、nestin基因表达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成骨诱导8天后,碱性磷酸酶表达阳性率100%,19天后骨钙素和一型胶原大量表达,并形成钙结节。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培养体系能够获得大量人小涎腺成纤维样单克隆细胞,免疫表型类似于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杜明娟赵振民严笠尹宁北宋涛李海东
关键词:小涎腺成骨诱导组织工程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