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杰

作品数:45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厌氧菌
  • 8篇多糖
  • 8篇脂多糖
  • 7篇幽门螺
  • 7篇幽门螺杆菌
  • 7篇螺杆菌
  • 7篇螺旋体
  • 7篇内毒
  • 7篇内毒素
  • 7篇抗体
  • 7篇钩端螺旋体
  • 6篇牙周
  • 6篇牙周炎
  • 6篇免疫
  • 6篇杆菌
  • 5篇外膜蛋白
  • 5篇细胞
  • 5篇百日咳
  • 5篇百日咳杆菌
  • 4篇单克隆

机构

  • 40篇浙江医科大学
  • 12篇浙江医科大学...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杭州市第三人...
  • 2篇浙江省杭州市...
  • 2篇吕贝克医科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浙江省卫生防...
  • 1篇浙江省中药研...

作者

  • 45篇严杰
  • 14篇陈莉丽
  • 10篇方平楚
  • 9篇陈少菲
  • 6篇朱仲珍
  • 6篇罗海波
  • 5篇陆淼泉
  • 5篇吴清明
  • 5篇倪可夫
  • 3篇王贤军
  • 2篇沈建根
  • 2篇程东庆
  • 2篇钱可大
  • 2篇朱永良
  • 2篇蔡建庭
  • 2篇唐训球
  • 2篇来永胜
  • 1篇鲍行豪
  • 1篇王万青
  • 1篇王杭勇

传媒

  • 12篇浙江医科大学...
  • 9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口腔医学
  • 4篇现代应用药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佳木斯医学院...

年份

  • 4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7篇1996
  • 4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3
  • 8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0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内毒素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和人胃粘膜组织细胞的侵入和损害被引量:1
1996年
应用免疫胶金技术证实幽门螺杆菌内毒素(HP—LPS)作用于小鼠成纤维细胞后5min即能侵入胞浆,60min后可在细胞核中检出HP—LPS结合的胶金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表明,65.4%的胃粘膜活检标本组织中有HP—LPS存在。受HP—LPS作用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和HP—LPS检测阳性的胃炎患者活检标本细胞均出现相似的超微结构病变,如粗面内质网扩张、膜旁核糖体颗粒脱落、线粒体嵴或外膜消失等。实验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内毒素是该菌致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物质之一。
方平楚严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内毒素成纤维细胞胃粘膜
替硝唑注射液体外抗厌氧菌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0
1996年
作者观察了替硝唑注射液(TNZ)、甲硝唑注射液(MTZ)、乙酰螺旋霉素(AS)和克林霉素(CD)对660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效果。MIC测定结果:TNZ、MTZ、AS和CD对358株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2~4、4~8、16~32和8~16μg/ml,对302株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4~16、8~32、16~64和4~8μg/ml。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358株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对TNZ、MTZ、AS和CD的敏感率分别为92.7、82.4、46.6和64.5%,302株革兰氏阳性菌则分别为70.9、57.3、45.4和77.5%。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TNZ体外抗厌氧菌效果明显优于MTZ和AS(P均<0.01);TNZ抗革兰氏阳性厌氧菌作用稍弱于CD(MIC,P<0.01;纸片法,P>0.05),但抗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作用明显较CD为强(P均<0.01)。
陈莉丽朱仲珍赵丹萍严杰
关键词:替硝唑注射液药理学厌氧菌抗菌作用
青霉烷砜酸和头孢哌酮复合剂体外抗菌效果的观察
1996年
作者对青霉烷砜酸(SBT)与头孢哌酮(CPZ)的复合剂(CPZ-SBT)进行体外MIC和体内ED50的测定。CPZ-SBT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93株、大肠杆菌3-39株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株、大肠杆菌25922株、肺炎链球菌930624株、铜绿假单胞菌940416株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0.8312、1.0522、1.1977、1.5634、0.7783、1.2207mg/kg,CPZ分别为1.8418、2.5539、1.5778、1.8418、0.9781、1.4159mg/kg,SBT几乎无任何抗菌活性。CPZ-SB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93株和大肠杆菌393株的MIC分别为8和16μg/ml,CPZ分别为32和64μg/ml,SBT均>128μg/ml。实验结果表明SBT是活性很强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CPZ合用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有强大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陈少菲程东庆严杰陈媛媛
关键词:药理学头孢哌酮药敏试验
克林霉素磷酸酯体外抗菌作用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报告克林霉素磷酸酯时208株厌氧菌和204株需氧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克林霉素磷酸酯经碱性磷酸酶水解后可释放克林霉素,其抗菌效果和抗菌谱与克林霉素对照药相接近。克林霉素磷酸酯对革兰氏阳性厌氧和需氧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和甲硝唑。对于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克林霉素磷酸酯抗菌作用不如甲硝唑。由于克林霉素磷酸酯可用于注射,且副作用较小,故可成为临床上抗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和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感染的十分有效的药物。
曹筝王莹严杰
关键词:克林霉素磷酸酯细菌
甲硝唑-金霉素复合剂体外药效学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甲硝唑-金霉素复合剂作外抗革兰氏阴性需氧菌的作用较林可霉素为弱,但抑制革兰氏阴性需氧菌的效果却优于林可霉素。该复合剂对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和甲硝唑,表明对此类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甲硝唑-金霉素复合剂抗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的作用亦较林可霉素为强。1:1、1:3和1:6(甲硝唑:金霉素,W/W)的复合剂中以1:3的抗菌效果最好。实验结果表明,甲硝唑-金霉素复合剂(1:3,W/W)可用于制备药膜,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等疾病。
汪波郭建青陈莉丽严杰
关键词:甲硝唑金霉素药效学
钩端螺旋体脂多糖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和豚鼠脏器组织的侵入及损害被引量:1
1996年
应用免疫胶金技术证实钩端螺旋体脂多糖(L-LP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后5min即能侵入胞浆,30min后可在细胞核中检出L.一!I5。钩端螺旋体实验感染的豚鼠各内脏组织的细胞间隙、胞浆及核等内均存在1.一!,PS,尤以肾和肺脏检出阳性率较高。L-LPS检测阳性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和感染豚鼠内脏组织细胞均出现相似的超微结构病变,如内质网扩张、膜旁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嵴或外膜消失等。实验结果表明L-LPS是钩端螺旋体主要致病物质之一。
严杰程东庆朱平陈少菲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脂多糖成纤维细胞
不同引物检测庚型肝炎病毒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评价不同引物检测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效果和了解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台感染率及相互关系.方法5’-NCR,NSS引物和PCRELISA检测HGV,定量RT-PCR检测HCV及部分标本中的HCV分型,部分扩增产物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211例HCV阳性血清标本中HGV5-NCRRNA和HGVNSSRNA检出率分别为47.9%和31.8%,总阳性率高达49.8%。结论HGV和HCV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PCRELISA是一种极为敏感的HGV检测方法,HGV5’-NCR引物的检测效果优于HGVNS5。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PCR—ELISA检测结果可靠。标本中HCV浓度与HGV感染呈负相关,可能存在相互抑制的机制。
严杰DENNINReinhardH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PCR-ELISA
钩端螺旋体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Ⅴ 钩端螺旋体脂多糖增强机体特异性抗感染能力的作用
1989年
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钩端螺旋体脂多糖(L-LPS)免疫的豚鼠能抵抗同株钩端螺旋体的攻击而免于发病和死亡,旦其心血和肾脏培养阳性率也明显下降。L-LPS免疫动物后可产生以IgM为主的群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当有补体存在时,能在体外裂解钩端旋螺体。此外,L-LPS尚能特异性地抑制豚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作用。实验结果提示L-LPS为一种保护性抗原,可特异性地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严杰陆淼泉罗海波陈少菲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保护性抗原
牙龈类杆菌内毒素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 Ⅲ.牙龈类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被引量:1
1993年
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三株分泌牙龈类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CY—4、CY—5和CY—6。CY—4、CY—5和CY—6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属IgM,能与牙龈类杆菌内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且经ELISA证实具有较高的种特异性。该3株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7个月余和冻存3个月后复苏培养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
陈莉丽严杰
关键词:牙龈类杆菌内毒素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龈下厌氧菌群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3
1993年
从24例正常人、34例成年人牙周炎和18例青少年牙周炎患者龈下分离和鉴定了23种共296株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类杆菌、伴放线嗜血杆菌、核梭杆菌、衣氏和梅氏放线菌是牙周炎患者龈下优势厌氧菌群。两类患者龈下韦荣氏球菌的检出率与正常人相似。实验结果还提示,牙周炎非为单一的病原体所引起,而是多种厌氧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严杰陈莉丽朱仲珍陈桂珍
关键词:牙周炎病因学厌氧细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