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洁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病毒
  • 8篇禽流感
  • 8篇流感
  • 6篇禽流感病
  • 6篇禽流感病毒
  • 4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生物学
  • 3篇H9N2亚型
  • 2篇毒力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水貂
  • 2篇水貂犬瘟热
  • 2篇犬瘟
  • 2篇犬瘟热
  • 2篇瘟热
  • 2篇反向遗传操作
  • 2篇H9N2亚型...
  • 2篇病毒致病性
  • 1篇血凝

机构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军事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1篇丁洁
  • 8篇程凯慧
  • 8篇高玉伟
  • 8篇于志君
  • 7篇夏咸柱
  • 6篇王铁成
  • 6篇华育平
  • 6篇张坤
  • 5篇黄耕
  • 4篇岳秀芳
  • 4篇桑晓宇
  • 4篇杨松涛
  • 3篇赵永坤
  • 3篇忻悦
  • 3篇乔军
  • 3篇杨霞
  • 3篇柴洪亮
  • 2篇冯娜
  • 2篇郑学星
  • 2篇张钊伟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第十届中国实...
  • 1篇2014第十...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并利用水貂犬瘟热模型评价不同犬瘟热强毒株的毒力,为水貂犬瘟热病毒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猴、藏獒、犬的病料中分离犬瘟热病毒,测定犬瘟热病毒的毒力,并进行传代培养。利用犬的犬瘟热动物模型筛选稳定的犬瘟热强毒株,进行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毒力评估。结果筛选出了稳定的犬瘟热强毒株并进行了家犬动物实验,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临床症状,并利用不同的代次毒进行了犬瘟热动物模型的建立。结论成功建立了犬瘟热动物模型并对不同来源的犬瘟热病毒毒力进行了评估。
王胜乐王铁成冯娜李元果于志君丁洁许薇薇忻悦岳秀芳王铮郑学星杨松涛黄耕赵永坤高玉伟夏咸柱
关键词:水貂
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评估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探究A/H6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分子基础。方法通过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和点突变技术拯救病毒rA/H6N1和PB2 E627K位点发生突变的rA/H6N1-627,两株拯救病毒分别以101EID50~106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死亡率、病毒滴定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rA/H6N1的8个基因片段完全源于A/H6N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生物学特性与A/H6N1完全一致。rA/H6N1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MLD50>106.5EID50),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各个脏器中的病毒滴度与A/H6N1保持一致;rA/H6N1-627能感染小鼠,引起小鼠体重下降,但不能引起所有106EID50组小鼠死亡,病毒能在小鼠的肺脏和脑部进行增殖。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H5N1禽流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PB2-E627K位点并非A/H6N1流感病毒的毒力决定因子。A/H6N1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还有待继续研究,该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和点突变技术的建立为研究该亚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及病毒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程凯慧于志君忻悦张坤黄靖岳秀芳丁洁杨霞乔军王铁成杨松涛黄耕赵永坤高玉伟华育平夏咸柱
关键词:反向遗传操作生物学特性
H9N2亚型AIV鼠肺适应株的获得及其氨基酸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豚鼠体内连续性传播9代后,能够稳定的在豚鼠间传播,可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能力以及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因此,使用此株病毒A/Chicken/Jinan/Li-2/2010(H9N2)简称JN,应用小鼠动物模型,研究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小鼠肺内适应性传代后对小鼠的致病力,以及传代过程中流感病毒的变异。检测和筛选流感病毒致病性变异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探索H9N2亚型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Jinan/Li-2/2010(H9N2)在小鼠的肺脏进行传代,将小鼠解剖、摘除肺部、研磨离心后经滴鼻接种下一代小鼠,传播九代后,用MDCK细胞扩繁病毒,得到鼠肺适应株JN-P9-2-M1;扩增、克隆传代病毒JN-P5-2-M1和JN-P9-2-M1的全基因测序,推断各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JN原代病毒(P0)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比对,得到各代次病毒核苷酸与氨基酸变化的位点;解剖小鼠,获得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脑和肠,滴定各组织中的病毒滴度,检测病毒的组织噬性;乙醚麻醉小鼠后,每个病毒稀释度鼻内接种3只小鼠,检测小鼠的幸存率和发病率;采集攻毒小鼠的肺部,固定后进行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比较JN原代病毒与JN-P9-2-M1对小鼠肺部的损害。【结果】JN-P9-2-M1对小鼠的致病性明显提高,其MLD50为103.5EID50,106EID50、105EID50、104EID50攻毒剂量的小鼠幸存率是0,而原毒JN对小鼠不致死,JN-P9-2-M1对小鼠的致病性比原毒提高了至少1 000倍;攻入JN-P9-2-M1病毒剂量为106—103EID50的小鼠,体重明显减少,临床症状也很明显,攻毒后3—8 d,小鼠表现精神萎靡、被毛零乱、呼吸急促、弓背等症状,而原毒JN在106EID50时,小鼠的体重变化率都跟阴性对照组相似;JN-P5-2-M1和JN-P9-2-M1同原毒JN的受体结合特性相同,都是只能特异性结合SAa-2,6Gal受体,具有人样流感病毒
丁洁高玉伟桑晓宇程凯慧于志君张坤柴洪亮王铁成夏咸柱华育平
关键词:禽流感H9N2致病力
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水貂犬瘟热动物模型,并利用水貂犬瘟热模型评价不同犬瘟热强毒株的毒力,为水貂犬瘟热病毒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猴、藏獒、犬的病料中分离犬瘟热病毒,测定犬瘟热病毒的毒力,并进行传代培养。利用犬的犬瘟热动物模型筛...
王胜乐郑学星杨松涛黄耕赵永坤高玉伟夏咸柱王铁成李元果于志君丁洁许薇薇忻悦岳秀芳王铮
关键词:水貂动物模型
5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分子特征分析和豚鼠间传播能力的评估被引量:3
2012年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播能力,本研究以豚鼠为模型评价了5株H9N2亚型AIV在豚鼠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水平传播能力,并分析了5株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分子特征。结果表明,5株病毒均属于CK/Beijing谱系,其中2株病毒的HA具有人样受体特征(Lys226),2株病毒具有禽样受体特征(Gln226),而A/Chicken/JN/Li-2/2010(H9N2)株在该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为苯丙氨酸(Phe226)。裂解位点分析表明,5株病毒均具有低致病性AIV特征。个别病毒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存在增加或缺失现象。感染试验表明,5株病毒均能够在豚鼠呼吸道复制。并且在鼻甲骨处复制稳定,平均病毒滴度为2.01 Log EID50/mL~4.5 Log EID50/mL。传播试验表明,所有病毒株的人工接种豚鼠的鼻洗液中均能够检测到病毒,最长排毒期为接毒后第8 d,而接触组豚鼠鼻洗液中未检测到病毒。本研究表明,5株H9N2亚型AIV均属于CK/Beijing谱系,部分病毒株的HA蛋白已具备人样受体结合特征,并且关键氨基酸位点(226位)处出现新的突变。5株病毒均能够在豚鼠呼吸道复制并通过上呼吸道排毒,但不能在豚鼠间同群传播。
桑晓宇高玉伟李林丁洁朱晓文张钊伟于志君张坤程凯慧冯娜刘红王铁成杨松涛黄耕夏咸柱
关键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
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评估及与2009 A/H1N1亚型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为下一步研究H6亚型禽流感病毒重配和致病性变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野鸭源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以101EID50~106EID50的攻毒剂量经鼻内途径感染小鼠,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毒滴定和病理切片观察进行病毒学和组织学两方面检测对小鼠的致病性;同时,将此病毒与2009年A/H1N1流感病毒A/Changchun/01/2009(H1N1)混合感染豚鼠,分析两株病毒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遗传兼容性。每天采集豚鼠鼻洗液并用噬斑纯化技术获得重配病毒,对获得的重配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 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小鼠,但对小鼠不致死。106EID50的攻毒剂量可有效感染小鼠,攻毒后第5天,小鼠表现出被毛较粗乱、活动减少、体重下降、呼吸急促的临床症状,但至攻毒后第10天开始康复,而对照组(MOCK)小鼠在14 d的观察期内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毒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主要在小鼠肺脏和鼻甲骨中复制,病毒滴度可达104.5EID50/mL。病理学观察发现感染小鼠肺泡壁增厚,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并伴有轻微出血;在A/H6N1和A/H1N1混合感染豚鼠的重配实验中,经过三轮噬斑纯化从豚鼠鼻洗液中分离到6株重配病毒,说明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与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兼容性,能在豚鼠体内能发生重配。结论野鸭源A/H6N1亚型流感病毒无需适应就能够感染哺乳动物;该病毒与A/H1N1流感病毒具有很好的遗传兼容性,在哺乳动物体内能够发生基因重配,产生新的重配病毒,其公共卫生意义应引起高度关注。
程凯慧于志君忻悦张坤丁洁黄靖岳秀芳杨霞乔军王铁成杨松涛黄耕赵永坤高玉伟华育平夏咸柱
关键词:兼容性
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研究利用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评估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探究A/H6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分子基础. 方法:通过A/H6NI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
程凯慧黄耕赵永坤高玉伟华育平夏咸柱于志君忻悦张坤黄靖岳秀芳丁洁王铁成杨松涛
关键词:反向遗传操作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野鸭源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扩增、克隆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mallard/Sanjiang/275/2007(M-275)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探讨该病毒的进化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克隆2007年从三江自然保护区野鸭身上分离到的H6N1亚型AIV,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分析发现,M-275与H6亚型和N1亚型AIV同源性最高,说明M-275为H6N1亚型。其裂解位点为PQIETR↓G,无连续碱性氨基酸的插入,说明M-275属于典型的低致病性毒株。通过序列比对,M-275的HA基因与2000年以后北美以及中国地区分离到的H6亚型AIV同源性在97%以上,与HA基因同源性最高的毒株为A/northern pintail/Alaska/44202-143/2006(H6N1)和A/northern pintail/Alaska/44204-158/2006(H6N4),与N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毒株是A/mallard/ON/499/2005(H5N1),推测M-275的NA基因片段来自于该病毒谱系。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A基因与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流行的N1、H2、N4、N8和N9等亚型毒株处于同一分支;NA基因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流行的H2、H5、H6、H11、H3等亚型毒株处于同一分支;PB1基因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流行的毒株处于同一分支;而PB2、NP、M以及NS基因则与日本、韩国、香港和中国地区的病毒株处于同一分支;PA同中国地区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瑞典等国家的毒株处于同一分支。M-275毒株基因组构成来源复杂,NA基因和NP基因分别与野鸭源的H5N1和H1N1等毒株同源性很高,表明H6亚型禽流感病毒也在不断的发生重排,值得深入研究。
丁洁桑晓宇程凯慧于志君张坤柴洪亮王铁成高玉伟夏咸柱华育平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H6N1亚型AIV在豚鼠间传播能力及H9N2亚型AIV对小鼠致病性研究
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水禽,通常仅能感染鸡、火鸡、鸭、鹅、野鸟和水禽等宿主,具有种属特异性,很难突破宿主屏障感染哺乳动物和人类。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事件表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能够跨越种间屏障,感染人和哺乳动物,对人类...
丁洁
关键词:哺乳动物禽流感病毒
文献传递
H6亚型流感病毒在小鼠肺内的适应性传代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H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哺乳动物的感染与致病能力,建立H6亚型AIV哺乳动物感染模型。方法用H6N1亚型AIV感染BALB/c小鼠,并在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测定病毒的EID50。观察感染鼠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价病毒的致病性。结果经8~9代的适应后,该病毒即对小鼠产生明显的致病性,小鼠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竖毛、弓背等临床症状。测定鼠肺适应株病毒H6N1-P8-M1、H6N1-P9-M2、H6N1-P8-M3的EID50分别为108.5、106.75和108.25/ml,三毒株感染鼠在发作期全部死亡。H6N1-P0组小鼠感染后14d仍全部存活。结论 H6N1亚型AIV与其他亚型相似,同样具有经适应后对哺乳动物呈现高致病性的能力,提示应关注H6亚型AIV对人类的潜在风险,得到的毒力增强鼠肺适应株为H6N1流感病毒疫苗和药物研究以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忻悦于志君程凯慧张坤张钊伟朱晓文桑晓宇丁洁岳秀芳柴洪亮华育平高玉伟夏咸柱胡永浩
关键词:BALB/C小鼠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