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峰

作品数:19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瘤
  • 5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颅内
  • 3篇血管
  • 3篇癫痫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细胞
  • 2篇蝶骨
  • 2篇蝶骨嵴
  • 2篇蝶骨嵴脑膜瘤
  • 2篇增殖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 2篇神经痛
  • 2篇栓塞
  • 2篇水肿
  • 2篇肿瘤
  • 2篇疗效

机构

  • 19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济宁市精神病...
  • 1篇兖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9篇丁峰
  • 7篇滕良珠
  • 6篇曲元明
  • 5篇栾立明
  • 5篇孙为群
  • 4篇王国栋
  • 3篇庞琦
  • 3篇尹连虎
  • 3篇宋玉瑄
  • 3篇韩韬
  • 3篇吴洪喜
  • 3篇罗静
  • 2篇符江
  • 1篇唐军
  • 1篇毕竹梅
  • 1篇陈颉
  • 1篇司志超
  • 1篇崔友强
  • 1篇张健
  • 1篇李国新

传媒

  • 8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静脉系统流出端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比观察颅内压增高与正常压力状态下脑静脉系统流出端的影像学特征,描述该段血管汇人静脉窦前的狭窄形成,结合前期实验结果探讨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机制中该血管狭窄节段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非血管性疾病1致颅内压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技术扫描成像,获得脑桥静脉及脑内静脉窦原始影像,以最大强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记录脑桥静脉汇人静脉窦前即两者交界处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不同压力状态下脑桥静脉的直径。结果颅内高压患者的脑桥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并且大部分颅内压增高患者(32/40)可出现影像学上脑静脉流出端磁共振信号的减弱甚至消失,形成影像学上的明显狭窄,而正常志愿者中仅有l例出现类似的信号减弱。结论脑桥静脉作为脑静脉系统的最后通路,在颅内压增高时形成的狭窄结构提示其可能参与脑静脉系统自身体积变化的被动调节,进而对颅内压的调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压力增高时脑桥静脉直径增加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该狭窄结构限制了静脉血液向颅外的顺畅引流,导致静脉血液的淤积并进一步增加了颅内压力。
陈颉司志超赵光宇王光彬栾立明丁峰武乐斌庞琦
关键词:颅内压增高脑静脉系统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1998年
对5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解剖治愈16例,畸形团减少80%以上9例、50%~80%19例、少于50%8例。4例栓塞后又行手术切除。术中发生血管痉挛6例,误栓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NPPB)3例。认为血管内栓塞治疗AVM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位于功能区、巨大和深部的AVM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王志刚李国新丁峰曲元明唐军刘作勤孔华夫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
颅内蛛网膜囊肿所致精神障碍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所致精神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1990年至2000年住院的24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伴发的精神障碍进行分析。结果 颅内蛛网膜囊肿所致的精神障碍多见于额叶病变,其次为颞叶病变,其临床分型可分为5型:①抑郁型;②躁狂型;③痴呆型;④人格改变型;⑤精神分裂型。其中以抑郁型多见。手术治疗有利于精神障碍的康复。结论 颅内各部位蛛网膜囊肿引起的精神障碍无特异性,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可作为手术指征之一。
刘琨陈成雨刘运振尹连虎丁峰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外科手术
皮质醇增多症
2000年
丁峰王国栋宋玉瑄杨建强
关键词:皮质醇增多症病因
半月节穿刺温控热凝射频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3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对采用半月节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358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及产生 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采用侧方入路或前侧入路穿刺半月节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效果欠佳者加用眶下孔或颏孔射频治疗,对合并 第1支痛的加用眶上孔射频治疗。结果:术后疗效优258例(占72%),良72例(占20%),无效28例(占8%),总有效率为92%。共 285例随访3个月~5年。1年内复发16例(5. 6%);2年内复发25例(8. 8%);5年内复发29例(10. 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 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半月节穿刺温控射频治疗的效果满意,加用外周支组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孙为群王国栋韩韬丁峰曲元明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半月节
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机理探讨被引量:9
2002年
对 5 8例脑膜瘤患者的 2 8个变量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筛选最有意义的指标。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当 F≥ 2时 ,筛选出影响脑膜瘤瘤周脑水肿最有显著意义的 4个变量 ,这些变量均反映了肿瘤的增殖能力。肿瘤的增殖能力与瘤周脑水肿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
滕良珠赵旭丁峰郭华
关键词:脑膜瘤瘤周脑水肿影响因素
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度脑挫裂伤患者 5 6例 ,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氏哥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为 3~ 8,均于入院1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 ;2 0例在伤后 5~ 2 0 h内行早期 HBO治疗 ,36例在脑水肿消退后 (7~ 18d)行常规 HBO治疗。两组均治疗 2个疗程。观察 3周后重新 GCS评分 ,6个月后进行格拉氏哥结果评级 (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3周 GCS评分和 6个月后 GOS评分和生存质量出现明显差异。早期 HBO治疗组明显优于常现 HBO治疗组。结论 在颅脑损伤患者中 ,重度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是神经外科最难处理的病症 ,因为它常伴有恶性的颅内压增高、脑缺氧 ,患者的预后也较差 ;早期的高压氧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氧含量 ,阻止恶性缺血缺氧的发生。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行 HBO治疗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吴洪喜毕竹梅丁峰刘续磊
关键词:脑挫裂伤高压氧硬膜下血肿脑外伤
经蝶垂体显微手术治疗柯兴氏病80例疗效观察
1999年
采用经蝶显微手术治疗柯兴氏病患者80例,其中微腺瘤59例,大腺瘤18例,垂体前叶切除3例。临床治愈38例,缓解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复发18例。认为只要患者有典型的柯兴氏综合征临床表现,即使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在排除了异位性、肾上腺性或医源性病因后,经蝶垂体手术探查也是必要的。
董勇宋玉瑄栾立明王国栋丁峰
关键词:垂体腺瘤柯兴氏病显微外科手术
脑膜瘤第1、10、14和22对染色体的LOH和MI与相关因素分析
2001年
目的 研究脑膜瘤第 1、 10、 14和 2 2对染色体的LOH和MI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39例脑膜瘤用PCR方法检测D1S188、D10S187、D14S43和D2 2S14个位点的LOH和MI,探讨其与病理学表现、FCM及肿瘤复发等关系。结果 间变型脑膜瘤 4个位点的LOH比率显著高于良性型 ;间变型D14S43LOH也显著高于非典型型。 4个位点LOH (+ )组DI均分别显著高于LOH (- )组 ,D1S188、D14S43和D2 2S1LOH (+ )组的超二倍体率均显著高于LOH (- )组。 6例复发性脑膜瘤组 ,LOH(+ )者 5例 ,显著高于初发性组。各组的MI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膜瘤的D1S188、D10S187、D14S43和D2 2S1LOH与肿瘤的发生和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有关。
滕良珠丁峰罗静郭辰虹
关键词:脑膜瘤杂合性丢失微卫星不稳定性流式细胞术
颞叶癫痫术前定位方法的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不同术前定位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头皮脑电图、视频脑电监测、皮层电极、深部电极、头颅CT、MRI、PET七种检查定位方法的阳性结果,计算出准确定位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头皮脑电图的定位能力明显低于视频脑电监测、皮层电极、深部电极监测及MRI、PET检查,后五种评估方法的定位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上述术前定位方法单一应用不具有特异性,颞叶癫痫灶的准确定位需综合应用各种定位方法。
翟国德庞琦丁峰许尚臣
关键词:颞叶癫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