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安伟

作品数:681 被引量:4,371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5篇期刊文章
  • 193篇会议论文
  • 34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8篇医药卫生
  • 11篇化学工程
  • 10篇农业科学
  • 10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7篇中药
  • 90篇荆芥
  • 78篇色谱
  • 69篇相色谱
  • 55篇高效液相
  • 54篇学成
  • 54篇化学成分
  • 52篇液相色谱
  • 51篇高效液相色谱
  • 44篇活性
  • 41篇饮片
  • 41篇色谱法
  • 39篇正交
  • 37篇甘遂
  • 36篇药材
  • 35篇指纹
  • 34篇指纹图
  • 34篇指纹图谱
  • 32篇丹皮
  • 28篇液相

机构

  • 660篇南京中医药大...
  • 28篇江苏省方剂研...
  • 25篇江苏省中医药...
  • 18篇南通大学
  • 13篇南通市第三人...
  • 12篇南京中医学院
  • 10篇江苏省中医院
  • 10篇南京军区南京...
  • 7篇东南大学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市中医院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5篇江苏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贵州昌昊中药...
  • 2篇江苏省食品药...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680篇丁安伟
  • 340篇张丽
  • 122篇单鸣秋
  • 69篇段金廒
  • 68篇姚卫峰
  • 63篇陈佩东
  • 60篇曹雨诞
  • 55篇唐于平
  • 52篇包贝华
  • 45篇于生
  • 32篇严辉
  • 30篇窦志华
  • 20篇宿树兰
  • 17篇罗琳
  • 16篇赵学龙
  • 15篇李娴
  • 13篇王海丽
  • 12篇尚尔鑫
  • 12篇张兵
  • 11篇王陆军

传媒

  • 49篇中国中药杂志
  • 45篇中草药
  • 37篇南京中医药大...
  • 36篇中国实验方剂...
  • 33篇中成药
  • 21篇江苏中医药
  • 16篇中国药房
  • 16篇2008南京...
  • 13篇中药材
  • 1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0篇时珍国医国药
  • 10篇2006南京...
  • 10篇第五届中药炮...
  • 10篇中华中医药学...
  • 8篇中国药理学通...
  • 8篇中国药业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7篇中国中医药信...
  • 7篇中国现代中药
  • 7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6篇2017
  • 24篇2016
  • 31篇2015
  • 22篇2014
  • 28篇2013
  • 47篇2012
  • 53篇2011
  • 63篇2010
  • 57篇2009
  • 88篇2008
  • 56篇2007
  • 55篇2006
  • 46篇2005
  • 25篇2004
  • 8篇2003
  • 4篇2002
6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淫羊藿的炮制研究进展
本文从炮制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淫羊藿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淫羊藿的炮制研究应规范化而其炮制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陈彦丁安伟贾晓斌
关键词:淫羊藿
文献传递
浅谈中药的继承与创新
就中药学的继承与创新,提出继承要全面、深入、及时地挖掘古今成就,创新要坚持药性基本理论。大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结果。反思中药学研究现状,继承方面存在基础理论不全面、临床应用不深...
孙娥丁安伟
关键词:中医基本理论
文献传递
纳米砒霜磁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将MnSO<Sub>4</Sub>、ZnSO<Sub>4</Sub>、FeSO<Sub>4</Sub>按摩尔比x∶(1-x)∶2混合,x=0.4~0.6,用NaOH反应10~14h,80℃下干燥,400℃焙烧,冷...
张东生樊祥山郑杰贾秀鹏顾宁丁安伟金立强万美铃李群慧
文献传递
正交优选法筛选茅根炭炮制的最佳工艺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选茅根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工艺炮制的茅根炭吸附力的大小和鞣质含量。结果茅根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270℃、加热4min。结论重复试验表明,所选的最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焦坤张丽陈佩东丁安伟
关键词:鞣质
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筛选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最佳的提取方式。方法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给药后,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均sc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复制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观察茜草炭醇提物、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升高(P<0.01),体外血栓湿、干质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0.0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量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血栓素B2(TXB2)的量增加,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的量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茜草炭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物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缩短凝血时间、升高PAI-1与6-keto-PGF1α的量、降低TXB2的量(P<0.05、0.01),两者均能升高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醇提物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量(P<0.05),但对FIB量影响不大;而醇提加水提物显著升高t-PA的量(P<0.01),其中醇提加水提物对全血黏度、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影响优于醇提物,而醇提物对凝血时间的作用效果强于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与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弱于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提取物,两者均具有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干质量、缩短凝血酶时间(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PAI-1与TXB2的量、降低t-PA量的趋势,显著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FIB与6-keto-PGF1α的量、减轻血栓湿质量(P<0.05、0.01)的作用。结论茜草炭醇提加水提物化瘀止血作用强于茜草炭其他提取物,即醇提加水提法为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
王海丽肖林焱陈毅单鸣秋张丽丁安伟
关键词:茜草炭化瘀止血急性血瘀模型体外血栓
中药炭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8年
制炭为我国中药的传统炮制技术,可以改变药物固有性能,增强收敛止血、固涩止泻之功,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等。有关炭药的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单鸣秋张丽丁安伟
关键词:炭药历史沿革
甘遂炮制前后各部位刺激性和泻下作用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目的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各极性部位的刺激性和泻下作用。方法以家兔皮肤刺激和眼刺激的评分标准为依据,观察各受试物组的刺激性。以黑色炭末为指示剂,以正常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和数量为指标,观察各受试物组的泻下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品乙酸乙酯部位和二萜部位具有明显刺激性,醋制后刺激性显著下降,生品石油醚部位有轻度刺激,醋制后稍有下降,正丁醇部位刺激性不明显。甘遂各部位组均能缩短小鼠第一次排黑便时间,使排黑便粒数增加。其中生品石油醚和二萜部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生品乙酸乙酯部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醋制后各组作用皆有所降低。结论甘遂的刺激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和二萜部位,泻下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二萜部位,炮制后作用均显著下降。
耿婷黄海燕丁安伟张丽
关键词:甘遂醋甘遂刺激性泻下作用
二至丸保肝活性成分群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二至丸出自明代吴旻辑的《扶寿精方》[1],由女贞子(蒸)和墨旱莲等量组成,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眩晕耳鸣等症。通过前期二至丸乙酸乙酯部位对体外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表明了该部位的保肝活性[2],本实验进一步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对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0%乙醇洗脱活性成分群(AIEP),采用体外培养L-O2型肝细胞,用四氯化碳(CCl4)和过氧化氢(H2O2)分别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观察AIEP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蔡秀江闫冰姚卫峰张丽黄美艳丁安伟
关键词:二至丸保肝四氯化碳抗氧化作用
中药现代化之我见
通过对中药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性、现状与所存在问题及需注意问题的的评述,阐明了中药现代化应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走一条自己的路。
于生丁安伟
关键词:中药
文献传递
药材产地加工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认识
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较为系统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经过产地加工,不仅起到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以净制、终止其生理生活状态以利干燥等目的,同时通过适...
段金廒宿树兰吕洁丽严辉丁安伟
关键词:中药材生理活性药效物质
文献传递
共6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