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农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粮食价格
  • 2篇国际粮食价格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机制
  • 1篇预警机制研究
  • 1篇政府
  • 1篇能源化
  • 1篇粮价
  • 1篇粮食储备
  • 1篇贸易传导
  • 1篇金融
  • 1篇金融化
  • 1篇国别
  • 1篇国别比较
  • 1篇国际粮价
  • 1篇国内粮价
  • 1篇PSC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龚芳
  • 4篇高帆

传媒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经济科学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经济学家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趋势及内在机理:1961-2010年被引量:40
2011年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是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61-2010年的长时期数据分析表明:1961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经历了6个周期,且呈现出从极其平稳到剧烈波动、再到相对平稳、最后到剧烈波动的变动轨迹。国际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已发生了结构性变化,1961-1999年供给、需求和库存对粮价波动的解释程度为89.50%,但2000-2010年金融和能源成为影响粮价波动的主要方面,其解释程度达到98.08%。2000年以来,国际粮食的消费品属性逐渐弱化,而投资品和能源品属性显著增强,以金融因素为主导、金融化和能源化相交织已成为当下影响国际粮价的核心因素,这种格局与美元发行缺乏实体经济吸纳和外部制衡机制紧密相关。从上述研究结论出发可引申出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若干政策建议。
高帆龚芳
关键词:金融化能源化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机理和预警机制研究
粮食价格是粮食安全中的重要问题,粮食价格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特定背景下多元主体行为博弈的制度问题。本文基于全球化的视角,从认识国际粮食价格出发,探析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机理和预警机制。 基于长周期数据分析表明:...
龚芳
关键词:预警机制
文献传递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趋势及内在机理:基于双重价格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8
2012年
本文试图借助对粮食政府价和市场价的比较分析,基于"价格-主体-行为"的框架对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机理进行新的诠释。我国粮食政府价与市场价分别呈现出6—8年和2—3年的波动周期。在影响机理上,前者受国内物价水平和国际粮价影响显著,其贡献度分别约为75%、25%;后者受供需、货币以及国内外价格水平影响显著,其贡献度约为50%、40%和10%。市场主体的参与程度以及行为特征是导致此种价格机理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粮食价格形成过程表现为政府与多种微观经济主体交互作用的产物,而政府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特定阶段的约束条件下,政府借助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来实现其粮食增产、粮价稳定和农民增收等组合型目标。
龚芳高帆
中国粮食储备的运行效力:基于国别比较的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粮食储备是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食价格的重要手段,粮食储备运行效力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粮食储备总量以及库销比水平均高于美国、法国、日本三个国家;在粮食储备的作用效应上,美国、法国的粮食储备有效地熨平了粮价波动,中国和日本的粮食储备效力发挥相对有限。基于粮食"高储备、低效率"的不对称状况,中国应从农业金融有效性、农村组织化程度等视角汲取发达国家经验,进而增强中国粮食储备的运行效力。
高帆龚芳
关键词:粮食储备
国际粮食价格是如何影响中国粮食价格的被引量:40
2012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关联性在不断增强。本文以1997年4月至2012年3月国际国内粮食价格数据为样本,借助协整分析和VEC模型得知国际国内粮价存在长期稳定的同向波动关系,相对于国际整体粮价、大米、大豆、玉米和小麦波动1%,国内对应品种的粮价分别波动0.614%、0.413%、0.849%、0.576%和0.362%。整体上国际国内粮价存在1~5个月的传导时滞。贸易传导和信息诱发是国际粮价影响国内粮价的两种基本方式,当前国际价格首先借助贸易或汇率渠道的直接传导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其后国内大豆价格借助替代效应等信息诱发渠道影响其他品种和整体粮价波动。从上述结论出发可以引申出对我国构建粮价预警机制、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若干政策建议。
高帆龚芳
关键词:国际粮价国内粮价贸易传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