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子同

作品数:236 被引量:3,743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2篇农业科学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天文地球
  • 10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92篇土壤
  • 28篇土壤系统
  • 27篇土壤系统分类
  • 25篇土壤分类
  • 20篇中国土壤
  • 17篇土壤发生
  • 16篇地球化
  • 16篇地球化学
  • 16篇城市土壤
  • 15篇中国土壤系统...
  • 14篇土壤学
  • 12篇成土
  • 10篇土壤质量
  • 9篇玄武岩
  • 9篇土壤地理
  • 8篇地理
  • 8篇地理学
  • 8篇土壤发育
  • 8篇土壤科学
  • 8篇理学

机构

  • 23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四川大学
  • 6篇河南省农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华南热带农业...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33篇龚子同
  • 87篇张甘霖
  • 22篇陈鸿昭
  • 18篇骆国保
  • 17篇陈志诚
  • 17篇陈杰
  • 16篇张学雷
  • 15篇黄成敏
  • 14篇黄标
  • 13篇赵玉国
  • 13篇史学正
  • 12篇卢瑛
  • 12篇赵文君
  • 8篇杜国华
  • 8篇刘良梧
  • 8篇武继承
  • 8篇于东升
  • 8篇孙维侠
  • 7篇王洪杰
  • 5篇张民

传媒

  • 57篇土壤
  • 27篇土壤学报
  • 25篇土壤通报
  • 12篇土壤学进展
  • 11篇地理科学
  • 9篇第四纪研究
  • 6篇农业现代化研...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土壤与环境
  • 5篇生态环境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山地学报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自然杂志
  • 2篇极地研究
  • 2篇热带亚热带土...
  • 2篇自然资源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34篇2004
  • 13篇2003
  • 13篇2002
  • 21篇2001
2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俄罗斯土壤科学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00年
通过与俄罗斯著名土壤学家来访时的交流 ,作者介绍了当今俄罗斯土壤科学的研究状况 ,包括俄罗斯主要土壤科学研究研究机构设置、主要研究内容和趋势 。
张学雷龚子同骆国保张甘霖
关键词:土壤科学
草原土壤:分布、分类与演化被引量:16
2009年
草原土壤系指草原、湿草原和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盐基饱和度高的暗色土壤。世界上此类土壤面积约900万km2,我国约76万km2,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本文比较了国际上草原土壤分类。不论俄罗斯或中国,均腐土开垦以后土壤有机质开始下降迅速,而后减缓,逐步达到与当地生物气候相适应的水平。所以至今仍保持一定厚度的黑土层。在均腐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上,一方面应保持其有机质平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严防水土流失,以保证其生产能力。
龚子同张之一张甘霖
关键词:草原土壤粮食安全
中国古土壤与第四纪环境被引量:26
1989年
中国古土壤现分为埋藏土和残余土两大类。青藏高原高寒区的埋藏土多保存在冰碛物中,具有结构紧密,颜色较为鲜艳,风化程度较深,其微形态呈不同形式铁染基质的特征;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黄土沉积深厚,在早更新统到晚更新统的黄土地层中常见有多层埋藏土,另外该地区尚有残余土的出现;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埋藏土较发育,而南部琼雷地区可见到不同时代红色风化壳发育的古土壤。这些古土壤在第四纪时期大尺度变化上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古土壤是一个较稳定的地理环境因素。其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可阐明第四纪环境的变迁,用来推断古气候的演变,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地形的改变和植被的演替。为了推动古土壤学研究,适应大系统环境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采用综合研究方法,突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东部季风区古土壤的研究,加强与第四纪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
龚子同陈鸿昭刘良梧
关键词:古土壤第四纪
南京城市土壤某些元素的富集特征及其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被引量:36
2003年
本研究以南京市的公园、校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郊区菜地等不同功能区的土壤为对象 ,对土壤的磷素和重金属以及一些土壤剖面点位的地下水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土壤构成了区别于自然背景的某些元素 (如磷和重金属 )的地球化学垒 ,形成了明显的元素富集区域 ,其中磷素含量是背景土壤的数倍甚至十数倍 ,Pb含量也远高出背景土壤 ,60 %以上样品达到中等污染程度以上。从磷素在剖面中的积累模式可以看出 ,城市土壤中磷含量最高的层次出现在表层以下的不同深度 ,说明土壤经历了不同的扰动过程 ,这意味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土壤的性质遭受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 ,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可以指示不同的利用历史。质量改变后的土壤对地下水等环境产生影响 ,使地下水的组成发生改变 ,其中磷素含量直接受到土壤的影响 ,效区菜地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极高 ,而本研究尚未发现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有显著相关。
张甘霖卢瑛龚子同杨金玲
关键词:城市土壤元素地下水
关于人为土壤分类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人为土壤分类研究的概况,并提出对人为土壤分类研究的展望。人为作用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使其向好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还可以改变成土作用的方向,创造出与原来自然土壤不同的土壤——人为土壤。近年来人为土壤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土壤学者的重视,并成为土壤分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史成华龚子同
关键词:土壤
水稻土作为人为土的分类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概述了水稻土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受人为影响的特点及其作为人为土壤的根据,人为潮湿条件的诊断方法和指标,归纳了水稻土作为人为土壤在不同体系中的归属和地位。
张甘霖龚子同
关键词:水稻土
从14届国际土壤科学大会看土壤系统分类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联合国图例单元系统、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和苏联分类出发,讨论了国际土壤分类的趋势。对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现状和前景作了介绍和探讨。历届国际土壤科学大会是土壤学各分支成就的一次总的反映,涉及土壤学各个方面的土壤分类学在14届国际土壤科学大会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不仅在第Ⅴ组中所设的晚近各国分类的发展,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准备工作的新进展中,直接讨论当前土壤分类,并在用于发展生态系统的土壤请查和制图新方法,1:100万世界土壤和土地数字化数据库的结构、发展和应用以及东亚土壤地理等6个分组中也有所反映,并且还渗透到Ⅴ组以外的其他各组中。
龚子同
关键词:土壤
新疆博尔塔拉盆地的盐生草与油气显示的联系
1996年
在新疆博尔塔拉盆地第三系油气显示区内,发现藜科盐生草属植物,并排斥其他植物生长;在油气显示区之外,其他草本植物繁茂而未见盐生草.通过对两类土壤及含油碎屑岩的对比研究,本文提出:盐生草有可能作为中高纬度地区的石油指示植物.
孙立广杨晓勇张兆峰龚子同骆国保黄标周云龙赵俊琳
关键词:盐生草石油
《中国红壤》简介
1986年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李庆逵主编的《中国红壤》一书,于198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一次印刷后已销售一空,1985年6月已再版发行。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是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它广布于长江以南14个省(区),面积约20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2%。红壤地区热量充足,雨泽充沛。10℃以上的积温可达4500-8500℃,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炎热、多雨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红壤上的生物物质循环旺盛,季雨林下残落物量可达 1500斤/亩·年。
龚子同
关键词:热带土壤科技图书亚热带地区土壤发生分类土壤分析化学土壤类型
SOTER的建立及其在世界上的传播被引量:33
2001年
介绍SOTER数据库方法的创立背景、兴起和发展的主要阶段 ,论述了SOTER方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点 ,并分析了SOTER方法在世界上的主要传播范围和应用领域。认为SOTER方法在土壤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上有独到之处 。
龚子同张学雷骆国保张甘霖
关键词:SOTER制图水土流失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