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金蕾

作品数:55 被引量:1,12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死亡率
  • 18篇疾病负担
  • 9篇疾病负担分析
  • 9篇艾滋病
  • 8篇伤残调整寿命...
  • 6篇血管
  • 6篇血管疾病
  • 6篇病毒
  • 5篇心血管
  • 5篇心血管疾病
  • 5篇死因
  • 5篇肿瘤
  • 5篇发病
  • 4篇性行为
  • 4篇影响因素
  • 4篇男男性行为
  • 4篇归因
  • 4篇恶性
  • 4篇恶性肿瘤
  • 4篇艾滋病病毒

机构

  • 52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复旦大学
  • 3篇山东省疾病预...
  • 3篇西藏自治区疾...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54篇齐金蕾
  • 34篇周脉耕
  • 30篇殷鹏
  • 29篇王黎君
  • 28篇刘江美
  • 26篇刘韫宁
  • 19篇由金玲
  • 13篇林琳
  • 9篇曾新颖
  • 6篇王丽敏
  • 6篇赵振平
  • 6篇张梅
  • 5篇付晓静
  • 5篇刘世炜
  • 4篇张大鹏
  • 4篇厉成梅
  • 4篇王宝华
  • 4篇王薇
  • 3篇孟思宁
  • 3篇单多

传媒

  • 20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中华预防医学...
  • 6篇中国慢性病预...
  • 4篇中国肿瘤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伤害医学(电...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9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招募途径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了解不同招募途径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7—12月,对中国卫生部一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地区的14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青岛、西安、南京、武汉、杭州、长沙、昆明、广州)及海南省的MSM进行招募。当地社区组织通过不同途径对MSM进行干预及动员检测,通过匿名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性行为相关信息等,收集静脉血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共招募MSM34100名,其中32701名接受梅毒检测。对不同招募途径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及梅毒螺旋体检测情况采用×。检验,对梅毒感染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701名MSM的年龄为(30.96_+9.57)岁,包括浴池组2284名(7.0%)、酒吧组4774名(14.6%)、网络组6266名(19.2%)、公园/公厕组1997名(6.1%)和其他组17380名(53.1%)。浴池组梅毒感染率(12.4%,282/2284)明显高于其余4组『酒吧组:4.5%(216/4774);网络组:6.7%(422/6266);公园/公厕组:8.3%(166/1997);其他组:6.4%(1103/17380)](x2=164.5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较大、近3个月男性性伴数在2人以上者【8.O%(1408/17714);0R(95%C1):1.44(1.04~1.98)]、最近3个月未与女性发生性行为者[6.8%(1446/21276);0R(95%C1):1.25(1.07~1.46)]、最近1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8.0%(769/9668);OR(95% CI):1.13(1.03~1.25)]梅毒感染风险较高;婚姻状态为已婚[7.2%(456/6305);OR(95%CI):0.84(0.73~0.98)];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者[5.3%(829/15684);OR(95%CI):0.60(0.53—0.67)1梅毒感染风险较小,现住址为本市和本省[本市:6�
齐金蕾张大鹏付晓静厉成梅孟思宁韩磊刘惠辛美哲罗玫戴闽孙江平
关键词:梅毒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及防治建议被引量:4
2022年
本专家共识编写组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控成效、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急性健康效应及大气污染防治的健康收益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主要发现如下:近年来我国大气PM_(2.5)污染总体防控成效显著,2020年我国大气PM_(2.5)年平均浓度较2013年降低明显,但当前我国大气PM_(2.5)污染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暴露于大气PM_(2.5)显著增加我国居民死亡风险,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同时还会显著增加上述两类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持续性PM_(2.5)重污染天气大幅增加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且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越长、PM_(2.5)浓度越高,健康影响更为严重;大气PM_(2.5)化学组分与健康危害程度存在关联,其中含碳组分、部分无机盐及重金属元素与PM_(2.5)的健康危害密切相关;大气PM_(2.5)短期暴露可引起反映人群早期健康损害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相关生物效应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继而造成人体各系统的损害;儿童、老年人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PM_(2.5)暴露的健康损害高于一般人群,是大气PM_(2.5)污染暴露的脆弱人群;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人群健康,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执行的大气污染防控行动均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由此引起的健康损失,同时个体防护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大气PM_(2.5)短期暴露的健康损害。鉴于当前我国大气PM_(2.5)污染状况,基于现有急性健康风险的科学研究,提出三方面建议。(1)大气PM_(2.5)污染防治政策建议:持续加强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和高效发展;继续推动工业产业升级;着力控制交通领域污染;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现代化体系;逐步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探索纳入保护健康效应评价在内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后评价。(2)大气PM_(2.5)污染防治公众健康防�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及防治建议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施小明段广才陈晨李淞淞齐金蕾杨汀刘芳超陈仁杰张晓敏邓芙蓉王琼杨海燕
关键词:空气污染细颗粒物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肺癌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归因于肺癌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中国人群肺癌的疾病负担情况进行描述,并通过计算1990年与2013年相应指标的变化幅度,描述全国肺癌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国人群肺癌的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36.04/10万增至2013年的40.41/10万,增加12.13%,标化YLL率从1990年的805.07/10万降至2013年的781.09/10万,降低2.98%;标化YLD率从1990年的8.57/10万升至2013年的11.13/10万,增加29.87%;标化DALY率从1990年的813.64/10万降至2013年的792.22/10万,降低2.63%。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群肺癌的死亡数、YLL、YLD和DALY值均显著上升,且男性上升幅度均比女性大。男性和女性的肺癌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每个年龄段的男性死亡率和DALY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东北、华北地区,西南的四川、重庆及部分东中部地区2013年肺癌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标化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结论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人群肺癌死亡造成的疾病负担仍较为严重,各省份肺癌造成的疾病负担水平各有差异,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刘韫宁齐金蕾刘江美殷鹏李镒冲由金玲曾新颖刘世炜周脉耕王黎君
关键词:肺癌伤残调整寿命年疾病负担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68
2016年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疾病负担结果。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描述中国人群肝癌的疾病负担现状,主要指标包括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同时,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并计算2013年与1990年的变化幅度,描述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结果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死亡总数约35.81万人,死亡率为25.85/10万,其中,继发于乙型肝炎(乙肝)的肝癌死亡约16.36万人(占45.69%),继发于丙型肝炎(丙肝)的肝癌死亡约13.42万人(占37.48%);肝癌造成的DALY为4080.40万人年,按照DALY排序,第一位依然是继发于乙肝的肝癌,其次是继发于丙肝的肝癌、其他肝癌、继发于酒精性肝病的肝癌,导致的DALY依次为465.20、339.43、96.43、59.21万人年,男性人群继发于肝病的肝癌DALY均显著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肝癌标化死亡葺墨下降25.00%,肝癌DALY绝对值上升16.95%,肝癌的年龄标化DALY率下降33.47%;其巾,继发于丙肝的肝癌疾病负担日趋严重,23年来,其标化死亡率上升106.18%,标化DALY率上升91.68%。分年龄组来看,青壮年和老年人群的肝癌疾病负担最为严重,与1990年相比,肝癌标化DALY率在各个年龄段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是5~14岁,其中,继发于乙肝的肝癌DALY率在5~14岁年龄段下降幅度为46.37%,而继发于丙肝的肝癌DALY率在各个年龄段均呈上升趋势。结论现阶段肝癌依然是造成严重疾病负担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继发于乙肝的肝癌疾病负担下降,但继发于丙肝的肝癌疾病负担冠著上升,男性人群肝癌疾病负担显著高于女性,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迫在眉睫..
王黎君殷鹏刘韫宁刘江美齐金蕾周脉耕
关键词:肝癌伤残调整寿命年疾病负担
三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经费实际支出及利用研究
背景: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国政府积极探索有效防治策略并不断加大对该人群经费投入,同时积极扶持、推动社区组织参与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虽然艾滋病防治项...
齐金蕾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NASA
文献传递
1990-2019年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被引量:30
2022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D)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分省研究结果,采用GBD2019世界标准人口对CRD死亡率进行标化,应用Joinpoint 4.8.0.1软件计算各类CRD死亡人数及标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基于GBD比较风险评估理论估计吸烟、室内空气污染、职业性气体、微粒和烟雾、环境颗粒物污染、低温、被动吸烟、臭氧污染、职业性接触二氧化硅、职业性哮喘、高体质指数(BMI)、高温和职业性接触石棉12个CRD危险因素的归因死亡数。结果1990-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人数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01),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124.4万(91.2万~139.5万)例降至2019年的103.7万(88.9万~126.6万)例,AAPC=-0.9%(95%CI:-1.5%~-0.3%),P<0.001;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217.9/10万(163.3/10万~242.0/10万)降至2019年的65.2/10万(55.5/10万~80.1/10万),AAPC=-4.2%(95%CI:-5.2%~-3.2%),P<0.001。支气管哮喘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4.0万(3.0万~5.8万)例降至2019年的2.5万(2.0万~3.1万)例,AAPC=-2.0%(95%CI:-2.6%~-1.4%),P<0.001;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6.4/10万(4.7/10万~9.5/10万)降至2019年的1.5/10万(1.2/10万~1.9/10万),AAPC=-5.1%(95%CI:-5.8%~-4.4%),P<0.001。尘肺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1.1万(0.8万~1.4万)例降至2019年的1.0万(0.8万~1.4万)例,AAPC=-0.2%(95%CI:-0.4%~0.1%),P=0.200;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1.4/10万(1.0/10万~1.7/10万)降至2019年的0.5/10万(0.4/10万~0.7/10万),AAPC=-3.1%(95%CI:-3.4%~-2.8%),P<0.001;肺间质性疾病和肺结节病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0.3万(0.3万~0.6万)例增至2019年的0.8万(0.6万~1.0万)例,AAPC=3.5%(95%CI:2.7%~4.2%),P<0.001;标化死亡率在1990-2019年变化不大,AAPC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CRD标化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1990年与2019年,COPD、支气管哮喘、尘肺、肺间质性疾病和肺结节病的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男性CRD死亡可归
龙政刘威齐金蕾刘韫宁刘江美由金玲林琳王黎君周脉耕殷鹏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
2015年西藏自治区居民主要死因及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5)中国分省结果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西藏的上报结果,进行死亡率、构成比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分析。结果 2015年西藏居民粗死亡率为672.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 146.81/10万),男性高于女性。3大类疾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76.27%),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14.64%)和伤害(9.13%)。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70岁组死亡率最高,为8 676.14/10万,5~14岁组死亡率最低,为83.94/10万。居民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死亡地点以家中死亡为主。结论西藏居民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各年龄别、性别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不同,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平措卓玛齐金蕾嘎玛仓决李亚杰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疾病负担
2008—2018年4省重点地区去胃癌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2008—2018年4省重点地区人群期望寿命以及胃癌对期望寿命影响程度的变化情况,为评估该地区综合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死亡以及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死因监测数据库中4省重点地区2008—2018年死因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年(PGLEs)指标分析2008—2018年该地区人群健康水平及胃癌对期望寿命影响程度的变化情况,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来评价期望寿命和胃癌PGLEs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8年4省重点地区人群期望寿命呈上升趋势(AAPC=0.5%,P<0.05),由2008年的75.22岁上升到2018年的79.16岁,增长3.94岁。男性增长3.67岁,女性增长4.17岁。其中蒙城县期望寿命增长幅度最大,为5.37岁。胃癌的PGLEs呈下降趋势(AAPC=-1.9%,P<0.05),由2008年的0.39岁下降到2018年的0.31岁。男性下降了0.09岁,女性下降了0.07岁。其中射阳县变化最为明显,下降幅度为53.8%。结论 2008—2018年4省重点地区人群期望寿命逐渐提高,胃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逐渐减少。
沙宇婷何凤蝶齐金蕾王雪威王宝华
关键词:胃癌去死因期望寿命
2005-2018年中国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32
2021年
目的掌握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现状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数据及社会决定因素相关协变量数据,对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居民死亡率及期望寿命进行估计,描述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和期望寿命差异及变化趋势。采用死亡数变化分解方法,分析年龄别死亡率、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增长原因对全国及分省总死亡数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数为10482297(95%CI:9723233-11466875)人,男性6113926(95%CI:5773158-6572407)人,女性4368241(95%CI:3950075-4894468)人;死亡率为755.54/10万(95%CI:701.49/10万-825.78/10万),男性861.78/10万(95%CI:813.75/10万-926.40/10万),女性642.73/10万(95%CI:581.20/10万-720.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2.27/10万(95%CI:599.22/10万-721.71/10万),男性806.38/10万(95%CI:755.10/10万-874.31/10万),女性503.37/10万(95%CI:450.50/10万-572.01/10万)。2018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7.15(95%CI:75.92-78.11)岁,男性74.81(95%CI:73.57-75.76)岁,女性79.87(95%CI:78.61-80.91)岁。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发达省份,较低的有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等欠发达省份。2005-2018年,全国死亡数共增长29.87%,男性27.74%,女性31.29%;其中,年龄别死亡率原因占比-35.74%,人口增长原因占比7.34%,人口老龄化原因占比58.28%。结论2005-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为其主要原因。期望寿命涨幅较明显,但省际间差异大。
王薇殷鹏王黎君刘韫宁刘江美齐金蕾由金玲林琳周脉耕
关键词:死亡率
2018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地点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掌握2018年全国及分省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地点分布特征,探索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相关因素、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等与CVD患者死亡地点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解释变量与CVD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关系。结果2018年,我国死因监测地区共有853832人死于CVD,其中,死于家中者,有661625人,占CVD总死亡人数的77.49%;次之的是死于医疗卫生机构者,有156441人(18.32%)。我国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的CVD死亡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根本死因、城乡等,且在省级水平上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个体因素解释了45.39%的省级空间差异。结论我国CVD患者以家中死亡为主,省级间差异较大,城市地区且个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CVD患者发生在医疗卫生机构死亡的可能性较大,死亡地点影响因素探索应尽可能多纳入潜在因素。在兼顾社会宏观因素和个人意愿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急性和慢性CVD患者具体情况,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并形成“家庭照护+上门医疗服务”的居家临终照护模式,将是我国CVD患者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王薇刘韫宁殷鹏王黎君刘江美齐金蕾由金玲林琳周脉耕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