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4篇脑出血
  • 4篇康复
  • 4篇急性期
  • 4篇出血
  • 3篇疏血通
  • 3篇疏血通注射液
  • 3篇注射
  • 3篇卒中
  • 3篇脑梗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治疗
  • 2篇动功
  • 2篇毒性
  • 2篇肢体
  • 2篇生物反馈训练
  • 2篇疏血通注射液...
  • 2篇偏瘫
  • 2篇注射液
  • 2篇注射液治疗

机构

  • 14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14篇齐晓飞
  • 5篇贺娟
  • 4篇毛永军
  • 4篇刘罡
  • 3篇王智光
  • 3篇李泽宇
  • 3篇田乐
  • 2篇张春雨
  • 2篇刘建军
  • 2篇董欣敏
  • 2篇江铭芳
  • 1篇李春阳
  • 1篇张国华
  • 1篇鸿嘎鲁
  • 1篇江名芳
  • 1篇马文娟
  • 1篇姚志清
  • 1篇孟培培

传媒

  • 5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锦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对脑出血急性期病人予疏血通注射液,分析其对血肿吸收和血肿周围缺血的影响。方法:予35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以疏血通注射液4mL/d静滴,连用20d,与30例对照组比较第7d、17d头颅CT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结果:治疗组第7d、17d头颅CT显示血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第17d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治疗组较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可促进血肿吸收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
齐晓飞李泽宇贺娟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疏血通注射液
小剂量凝血酶抑制剂——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体积及周围缺血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凝血酶抑制剂-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后对血肿吸收及血肿周围缺血的影响。方法将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4mL/d静滴,连用15d;评价两组患者第7天、第21天头CT影像所示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变化。结果第7天、第21天治疗组CT显示血肿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17.8±2.1)mL vs(21.3±1.6)mL;(8.2±2.1)mL vs(15.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治疗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较对照组有缩小(1.433Illrnus3.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促进血肿吸收及减轻血肿周围缺血的作用。
齐晓飞李泽宇贺娟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
急性期脑出血病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出血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60例,病情稳定48h后(发病7d内)即依据病人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综合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30例,不接受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0、60、90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NIHSS、MRS、SIS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0、90d随访,两组仍有显著差异,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董欣敏齐晓飞毛永军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急性期脑出血
微创术配合凝血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09年
张国华贺娟江名芳李泽宇马文娟王智光齐晓飞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病理生理学机制神经毒性作用
脑梗死循环血中内皮素含量与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研究
1998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血中内皮素(ET)含量,并与健康同龄人对照,另同时行ECG检测,以探讨两者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结果显示脑梗死的急性期内皮素含量明显升高,ECG异常率也较高,3周后随着病情恢复,ET含量逐渐恢复正常,ECG改变也明显恢复。结论:提示梗死急性期及早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有益,并可根据ET浓度来判断疾病的恢复及预后。
刘罡齐晓飞毛永军阎广泽刘建军
关键词:脑梗塞内皮素心电描记术
血浆心钠素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1993年
血浆心钠素(ANP)是8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源于心脏产生和分泌的由28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多肽激素,脑内亦有 ANP 及其受体。它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及舒张血管作用是一种脑一心肽;列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日前对脑血管病
齐晓飞刘罡康拉娣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心钠素血浆
生物反馈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康复组(91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病情稳定48 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60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所有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0 d时2组上述评分较治疗前有差异,其中康复组改善明显;治疗60、90 d时上述评分显示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早期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齐晓飞贺娟田乐王智光江铭芳张春雨
关键词:生物反馈训练急性期脑梗死偏瘫
生物反馈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生物反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51例(脑梗死91例,脑出血60例)和对照组62例(脑梗死32例,脑出血30例),2组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于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瘫痪肢体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疗法。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0d、60d、9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时2组上述评分较治疗前有差异,其中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60d、90d时上述评分显示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生物反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齐晓飞贺娟董欣敏田乐王智光江铭芳张春雨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
血管回声追踪技术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进展
2010年
对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的成像原理、动脉硬化测定方法、分析参数及其公式、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介绍该方法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培培齐晓飞李春阳
关键词:回声跟踪技术脑梗塞颈动脉动脉弹性
10例癔病患者心理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癔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治疗前充分了解病情,消除患者的情绪障碍,帮助患者矫正人性中的弱点。结果: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结论:心理治疗对癔病患者意义重大,应予高度重视。
刘建军齐晓飞
关键词:癔病心理治疗心理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