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汉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涎腺
  • 8篇激酶
  • 7篇涎腺腺样囊性...
  • 7篇腺样
  • 7篇腺样囊性癌
  • 7篇囊性
  • 7篇囊性癌
  • 4篇信号
  • 3篇蛋白
  • 3篇整合素
  • 3篇整合素连接激...
  • 3篇肿瘤
  • 3篇黏着斑
  • 3篇黏着斑激酶
  • 3篇细胞外
  • 3篇SACC-8...
  • 2篇调节激酶
  • 2篇信号调节
  • 2篇信号调节激酶

机构

  • 14篇辽宁医学院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丹阳市云阳人...
  • 1篇丹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黄汉
  • 11篇张斌
  • 4篇孙长伏
  • 4篇于涛
  • 4篇米磊
  • 2篇张辉
  • 2篇王璐
  • 2篇李岩峰
  • 1篇罗俊生
  • 1篇孙旭云
  • 1篇张卓
  • 1篇关宁
  • 1篇杨春雨
  • 1篇马竟
  • 1篇谷京城
  • 1篇王琳源
  • 1篇周伟
  • 1篇吴伟忠
  • 1篇马竞
  • 1篇王志红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口腔...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口愈合及Wnt信号通路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皮肤创口愈合及Wnt信号通路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Sprague Dawly大鼠BMSCs并CD29、CD44、CD90、CD45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构建SD大鼠皮肤创口损伤模型;实验分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组、BMSCs组,分别将PBS、BMSC细胞皮下注射到创口周围,观察创口愈合情况,计算创口愈合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第3代BMSCs形态多为梭形、多突形。BMSCs可均一表达CD29、CD44、CD90,其阳性率分别为87.29%、91.66%和76.18%;而CD45呈阴性,其阳性率为3.14%。BMSCs可显著促进大鼠创口愈合;BMSCs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免疫印迹结果 BMSCs促进Wnt1和β-catenin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BMSCs能促进创口愈合,其促进作用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王志红黄汉张斌马竞张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伤口愈合信号通路
阻断黏着斑激酶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阻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性细胞系(SACC-LM)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ACC-LM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组和Genistein组,应用Transwell小室通过平均穿膜细胞数观察Genistein对SACC-LM细胞侵袭的影响;将SACC-LM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Genistein组及Genistein不同作用时间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enistein组平均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FAK和ERK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阻断FAK表达可降低SACC-LM细胞的侵袭能力;在SACC-LM细胞中,FAK的变化影响了ERK蛋白水平的表达。
张斌孙长伏王璐黄汉周小平米磊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黏着斑激酶
口腔颌面损伤4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心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损伤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2.81:1,21~40岁为发生的高峰年龄段,占71.0%。骨折以5、8、9月份多发。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5.7%。颌面部骨折类型以下颌骨骨折发生率最高,占43.2%。伴有神经损伤者219例,其中以眶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高,占47.94%。合并损伤以四肢损伤最为多见,占合并损伤患者的37.86%,颅脑损伤居第2位,占26.70%。另有颌面部外伤伴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颌面骨折治疗以坚固内固定为主要方式,占83.60%。结论颌面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坚固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式。
黄汉
关键词:颌面部伤流行病学内固定
整合素连接激酶与磷酸脂酶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与磷酸酶基因(PTE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探讨ILK,PTEN在S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SACC标本及12例正常涎腺标本中ILK,PTEN在SACC中的表达。结果ILK在SACC细胞中高表达并定位在细胞浆,在正常涎腺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P<0.05),PTEN在SACC细胞中低表达,在正常涎腺组织中高表达(P<0.05)。结论ILK和PTEN在SACC的不同表达预示二者的功能不同。
黄汉王琳源关宁罗俊生
关键词:整合素连接激酶磷酸酶基因涎腺腺样囊性癌
阻断FAK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LM的侵袭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探讨阻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亚系细胞(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Lung metastasis,SACC-LM)侵袭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体外培养的SACC-LM细胞,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Genistein对SACC-LM细胞侵袭的影响,并应用RT-PCR法检测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mRNA的表达。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分组分析。结果:Genistein使SACC-LM细胞侵袭能力减弱;检测到随着Genistein抑制剂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FAK和ERK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阻断FAK表达导致SACC-LM细胞侵袭能力减弱,原因可能是FAK和ERK表达水平的改变。
张斌孙长伏李岩峰于涛黄汉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阻断涎腺腺样囊性癌
Livin和细胞色素C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TSCC)组织中Livin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观察其表达水平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TSCC组织中Livin和Cyt-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TSCC和1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Livin和Cyt-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Livin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TSCC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的高表达与TSCC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并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Cyt-C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TSCC和正常舌黏膜中Cyt-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和1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t-C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SCC组织中Livin和Cyt-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53,P<0.001)。结论:TSCC组织中Livin和Cyt-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TSCC恶性程度和评估预后。
黄汉李方遒张斌马竟
关键词:LIVIN细胞色素C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HIF-1α、VEGF、MV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SACC及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HIF-1α、VEGF及CD105,计算MVD。结果SACC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47.8%(22/46)、VEGF为65.2%(30/46)、MVD为(31.50±4.87)条/HP,正常涎腺组织均为阴性,两者相比,P均<0.05;HIF-1α、VEGF的表达及MVD值与SACC临床病理分型、TNM分期有关(P均<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2,P<0.01)、与MVD呈正相关(r=0.431,P<0.01)。结论SACC组织中HIF-1α、VEGF、MVD表达上调,可作为判断SA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于涛张斌孙长伏王璐黄汉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缺氧诱导因子-1Α微血管密度
粘着斑激酶在SACC-LM及SACC-83细胞中的活性及表达变化
2008年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活性及表达变化。方法: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LM)及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系中FAK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测定FAK酶活力。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SACC-LM细胞中的FAK活性为(18.320±2.050)pmol·min^(-1)·μg^(-1),SACC-83细胞中的FAK活性为(0.873±0.091)pmol·min^(-1)·μg^(-1)。与SACC-83细胞相比,SACC-LM细胞中FAK具有较高的活性(t=13.865,P<0.01)。FAKmRNA在SACC-LM细胞中的表达量为0.883±0.052,明显高于其在SACC-83细胞中的表达量(0.637±0.081,t=4.952,P<0.05)。在SACC-LM细胞中FAK蛋白的表达高于在SACC-83细胞中的表达。结论:FAK蛋白活性变化及蛋白表达与SACC的侵袭有关。
张斌黄汉李岩峰
关键词:粘着斑激酶涎腺腺样囊性癌
黏着斑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SACC-LM和SACC-83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肺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停止在G1/S期的SACC-LM和SACC-83细胞,测定其细胞内FAK和ERK酶活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ACC-LM及SACC-83细胞中FAK及ERK蛋白表达,对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FAK及ERK在SACC-LM细胞中的活性均高于SACC-83细胞(P<0.01),SACC-LM细胞中FAK酶活性与ERK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r=0.62,P<0.05)。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到在SACC-LM细胞中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SACC-8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FAK及ERK可能参与了SACC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转移信号转导通路,FAK及ERK蛋白表达变化与SACC的转移行为有关。
张斌孙长伏于涛黄汉米磊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涎腺肿瘤SACC-83细胞蛋白表达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ILK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LK和E-cadherin在SACC及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LK在SACC中表达,ILK的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分型不相关(P>0.05),与TNM分期有关,在发生神经侵犯及远处转移的病例中,ILK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涎腺组织相比,E-cadherin在SACC中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与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且在实体型、发生神经侵犯及远处转移的病例中,E-cadherin表达下降更明显(P<0.05);ILK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8,P<0.001)。结论:SACC组织中ILK表达上调而E-cadherin表达降低,有望成为临床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评估预后的潜在指标。
黄汉米磊张斌张卓张辉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整合素连接激酶上皮型钙黏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