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梓荣

作品数:82 被引量:50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南海北部
  • 10篇渔业
  • 10篇群落
  • 8篇群落结构
  • 7篇鱼类
  • 7篇植物
  • 7篇资源密度
  • 7篇南沙群岛西南...
  • 7篇浮游植物
  • 6篇资源现状
  • 6篇海域
  • 5篇渔业资源
  • 5篇种群
  • 5篇海洋生物
  • 5篇海洋生物学
  • 4篇多齿蛇鲻
  • 4篇优势种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头足类
  • 4篇群落结构特征

机构

  • 8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2篇黄梓荣
  • 54篇陈作志
  • 21篇许友伟
  • 21篇孙铭帅
  • 13篇范江涛
  • 11篇张魁
  • 10篇徐姗楠
  • 9篇张俊
  • 9篇陈国宝
  • 7篇粟丽
  • 6篇江艳娥
  • 6篇邱永松
  • 5篇蔡研聪
  • 5篇孙志伟
  • 5篇张汉华
  • 4篇王跃中
  • 4篇于杰
  • 4篇林昭进
  • 3篇董丽娜
  • 3篇梁小芸

传媒

  • 10篇南方水产科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南方水产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台湾海峡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湛江海洋大学...
  • 3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齐鲁渔业
  • 2篇水产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3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蛇牙龙鰧属新记录--克氏蛇牙龙鰧(Kali kerberti)
2023年
2021年5月于南海中层渔业资源调查中采集保存鱼类样本1尾,依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克氏蛇牙龙鰧(Kali kerberti)。蛇牙龙鰧属(Kali)隶属于鲈形目,叉齿鱼科,其突出特征为:体延长、侧扁,口大;前颌骨和齿骨具齿2行,内列齿向后弯曲、獠牙状;下颌前端联合处未骨质化;体裸露、无皮刺。克氏蛇牙龙鰧鉴别特征为:颅骨脆弱,上下颌弯曲、具鳃耙;前颌骨内列齿和齿骨中列齿显著延长、獠牙状;前颌骨内列齿5~6枚,其中4~5枚獠牙状齿;齿骨内列齿4~5枚。该调查首次在南海采集到蛇牙龙鰧属克氏蛇牙龙鰧,为南海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可为南海叉齿鱼科鱼类的研究提供资料。
江艳娥蔡研聪蔡研聪孔啸兰张俊杨玉滔孔啸兰陈作志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南海北部海域多齿蛇鲻的种群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对南海北部海域5个多齿蛇鲻地理群体(北海、湛江、茂名、东莞、汕尾)共7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在78个个体的568bp序列中共检测到48个单倍型,39个变异位点。经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得出5个地理群体内遗传变异度为98.82%,群体间遗传变异度仅为1.18%,各群体间成对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值在0.00024~0.03008;78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5。通过对基于序列片段构建的NJ树和基于序列单倍型利用中介网络法构建的群体间关系网的分析发现,5个群体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遗传分化差异不大;再结合种群、种及属的界定标准,判定5个多齿蛇鲻群体归属于同一种群;而且,在经历快速增长、变异和瓶颈期之后,多齿蛇鲻种群就以小群体模式继续快速增长,形成地理群体。
孙冬芳董丽娜李永振卢伟华李希国于杰黄梓荣艾红朱文聪崔科李娜娜
关键词:多齿蛇鲻种群分析
海南岛西北部沿岸海域白蝶贝生物质量和污染评价
白蝶贝是我国南海特有的珍稀水产种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对海南岛西北部沿岸海域白蝶贝生物体重金属、石油烃和粪大肠菌群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采用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负荷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综合分析生物体的...
肖雅元徐姗楠黄梓荣陈作志
关键词:污染评价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陆架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被引量:7
2009年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有蟹类51种,隶属于10科24属,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区系中的南中国一东南亚海区;这些蟹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依据Pinkas判定,优势种为银光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锈斑蝎、香港婚、逍遥馒头蟹、武士蜉、直额蟳、威迪梭子蟹;优势种类渔获率(2.99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81.69%;经济蟹类为红星梭子蟹、锈斑蜉、武士蝎、三疣梭子蟹、日本蝇、拥剑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均属梭子蟹科种类,经济种类渔获率(2.37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64.75%;蟹类资源密度为97.47kg/km^2,经济蟹类资源密度为63.20kg/km^2。蟹类资源密度区域分布以D断面最高(125.60kg/km^2),C断面最低(70.93kg/km^2);蟹类资源密度季节分布以秋季最高(181.60kg/km2),冬季最低(50.13kg/km^2)。蟹类密集区为10-60m深水域,尤以10m深附近水域分布最多,达222.13kg/km。,其数量分布趋势大致与水深呈负相关。
黄梓荣
关键词:蟹类
北部湾3种金线鱼属鱼类COI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运用直接测序法对产自北部湾的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红棘金线鱼(N.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3种金线鱼属鱼类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并探讨了3种金线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所分析的48条COI同源序列片段(696 bp)中共检测到29个单倍型和10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之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与红棘金线鱼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利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混杂聚为一支,而苏门答腊金线鱼单独聚为一支。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与红棘金线鱼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可能为同种,而苏门答腊金线鱼则与日本金线鱼、红棘金线鱼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证实红棘金线鱼和苏门答腊金线鱼是2个不同的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董丽娜黄梓荣艾红卢伟华李希国李娜娜李夏李永振
关键词:金线鱼属MTDNACOI亲缘关系
南海北部陆架区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被引量:7
2009年
根据2006年-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甲壳类有99种,分隶于2目22科46属,其中虾类32种,蟹类51种,虾蛄类16种;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优势种为口虾蛄、黑斑口虾蛄、红星梭子蟹、锈斑蝇、银光棱子蟹、逍遥馒头蟹、猛虾蛄、宽突赤虾、武士蝠、香港蛹、长叉口虾蛄;渔获率B断面最高(7.94kg/h),C断面最低(4.94kg/h);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最高(10.31kg/h),冬季最低(4.05kg/h);平均渔获率为6.54kg/h,其中:虾类渔获率0.88kg/h,占13.46%,蟹类渔获率3.68kg/h,占56.27%,虾蛄类渔获率1.98kg/h,占30.27%;甲壳类60m以浅水域分布较多,并密集分布于10~20m水深处;平均资源密度为87.20kg/km^2,资源密度秋季最高(137.47kg/km^2),冬季最低(54.00kg/km^2)。
黄梓荣陈作志钟智辉梁小芸
关键词:甲壳类资源密度
基于线粒体cytb序列的花斑蛇鲻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文章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中国近海和陆架的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的遗传结构特征。从8个采样点266尾样本中共检测到142种单倍型,各采样点均表现出很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251~0.9929)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3145~0.003852)。单倍型的中间连接网络图呈现以4个优势共享单倍型为中心的星状发散结构,未发现与地理群体对应的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表明花斑蛇鲻的遗传变异绝大部分(99.79%)来自种群内的个体之间,而群体之间几乎没有贡献遗传变异。成对遗传分化系数(FST)显示花斑蛇鲻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是一个随机交配群。中性检验表明种群历史动态显著偏离稳定种群模型,核苷酸错配分布表明花斑蛇鲻历史上曾经历过种群的快速扩张,扩张时间推算约在距今4万~10万年之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和陆架的花斑蛇鲻遗传分化不显著,在渔业上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来管理。
李敏黄梓荣许友伟陈作志
关键词:种群遗传结构细胞色素B渔业管理
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依据2015年2月(冬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及2016年4月(春季)海陵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132种和浮游幼虫14类,其中桡足类最多(54种)。浮游动物群落在两个相邻调查季节间无相同优势种,显示了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除夜光虫(Nocitiluca scintillans)外,浮游动物丰度表现为春秋季高于冬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海陵湾夜光虫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并大量繁殖,夏秋季节消失,相关分析表明,以夜光虫为主的原生动物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水温是影响海陵湾夜光虫生长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龚玉艳肖雅元徐姗楠刘永杨玉滔黄梓荣李纯厚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大亚湾夏、冬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被引量:4
2019年
根据2015-08和2015-12大亚湾海域的调查数据,对大亚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夏冬两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39属102种,其中硅藻70种,甲藻27种,金藻和绿藻分别为2种,蓝细菌1种。浮游植物丰度夏季波动范围为(0.80~42.43)×10~6个/m^3,均值为10.70×10~6个/m^3;冬季波动范围为(0.13~43.80)×10~6个/m^3,均值为7.24×10~6个/m^3;浮游植物丰度组成夏季以硅藻为主,占总丰度的97.51%,冬季则以金藻和蓝细菌为主,占97.41%。夏季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拟菱形藻(Pe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冬季优势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冗余分析显示,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夏季为透明度、氮磷比、温度和盐度,冬季为盐度、pH、温度和亚硝氮。
粟丽黄梓荣黄梓荣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北部湾生态通道模型和保护区效应的模拟被引量:4
2009年
作为一种有效的养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工具,海洋保护区正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在20世纪90年代EwE模型的基础上,以20 a为周期,利用空间化模块Ecospace模拟了不同的管理情景(禁渔、伏季休渔、共同渔区、<30 m沿岸水域)对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组的生物量和渔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乏管理和渔民合作的禁渔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对资源的养护作用不显著,大型鱼类和真鲨类等高营养级生物量继续衰退。在北部湾沿岸和中南部海域设立大型的非渔业活动区都可有效地降低捕捞强度和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获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保护区对栖息地养护和渔业管理上有重要作用。从北部湾渔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将30 m等深线内的沿岸水域划为非渔业保护区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养护和渔业资源的恢复。
陈作志徐姗楠林昭进黄梓荣钟智辉
关键词:海洋保护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