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立花

作品数:33 被引量:57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4篇盆地
  • 18篇鄂尔多斯盆地
  • 13篇延长组
  • 9篇油气
  • 7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吐哈盆地
  • 5篇三叠
  • 5篇砂质
  • 5篇砂质碎屑流
  • 5篇碎屑
  • 5篇碎屑流
  • 4篇地层
  • 4篇地层切片
  • 4篇地震属性
  • 4篇地质
  • 4篇三叠系
  • 4篇砂体
  • 4篇反演
  • 4篇成藏
  • 3篇地震沉积学

机构

  • 3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3篇魏立花
  • 17篇李相博
  • 16篇刘化清
  • 14篇完颜容
  • 11篇廖建波
  • 10篇黄云峰
  • 8篇陈启林
  • 7篇冯明
  • 7篇杨占龙
  • 6篇马玉虎
  • 6篇黄军平
  • 5篇郭精义
  • 4篇郝彬
  • 4篇黄小鹏
  • 4篇张丽萍
  • 3篇吴青鹏
  • 3篇龙礼文
  • 2篇刘显阳
  • 2篇王菁
  • 2篇黄思静

传媒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沉积学报
  • 3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吐鲁番坳陷侏罗系物源体系变迁及其油气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为明确吐鲁番坳陷侏罗系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重矿物特征、砂岩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物证,从不同角度对坳陷中东部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下侏罗统存在南、北2个物源区,坳陷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主物源体系存在明显差异.物源的变迁控制着沉积体系的演化,北部山前掩伏带为找油新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水西沟群沉积早中期,轻、重矿物及源岩判别图解(La-Th,La/Yb-ΣREE等)显示的物源方向一致,坳陷北部碎屑锆石显示2组年龄峰值,主峰值为(297±2)Ma,次峰值为(427±4)Ma,对应于2期构造热事件,与南缘觉罗塔格山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受南缘长物源控制,坳陷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远源、长轴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博格达地区为汇水沉积区,V/V+Ni,V/Cr,Ni/Co等泥岩地化指标表明古水介质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的形成.在水西沟晚期和三间房沉积期,重矿物和碎屑成分具有明显分区性,坳陷北部物源和沉积环境均具有近源沉积的特征,主物源来自博格达山,表明水西沟晚期是博格达山再次隆升的初始时间.
张晶郝彬郝彬李双文魏立花刘娟娟吴青鹏
关键词:博格达山物源体系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水西沟群
大型坳陷湖盆含油砂体成因及富集高产区预测技术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陈启林刘化清李相博完颜容魏立花廖建波马玉虎冯明
1、任务来源:2007年度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根据长庆油田石油勘探现状先后设立了多个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大型坳陷湖盆含油砂体成因及富集高产区预测技术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课题就是由中...
关键词:
关键词:成藏规律石油勘探开发
干旱环境河流扇概念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满盆砂”成因新解被引量:9
2021年
河流扇是陆相盆地中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新沉积模式,其主要形成于干旱气候环境中。该文阐述了河流扇的概念演变与发展由来、沉积特征、鉴别标志与控砂机理等,讨论了河流扇与分支河流体系、末端扇及浅水三角洲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为河流扇形成主要受“分支型”河道控制,而末端扇及浅水三角洲主要受“分流型”河道控制。在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古气候环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河流扇概念对延长组“满盆砂”形成机制进行了重新解释。主要结论是:1)延长组沉积时期,古气候具有三分性——早期为干旱环境,中期为湿润环境,晚期再次转变为半干旱—半湿润环境;2)在干旱气候环境下,缺少大面积汇水区,以洪水搬运—事件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河流扇体系,这可能是造成延长组“满盆砂”的主要原因之一;3)干旱环境河流扇砂体与潮湿环境水进域富含有机质泥岩相匹配,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性油气藏,从而使延长组由“满盆含砂”变为“满盆含油”。该研究改变了以往大型坳陷湖盆以“三角洲模式”为主导的传统认识,对丰富发展我国陆相盆地沉积理论认识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均有积极意义。
李相博刘化清邓秀芹王雅婷龙礼文魏立花郝斌
关键词:干旱环境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被引量:21
2012年
基于60多条地表露头考察及300多口重点探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原理,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构造环境、盆地构造属性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等几个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具有三分性:主体为克拉通坳陷盆地,南(西南)缘具前陆盆地性质,西北缘具裂陷盆地性质,这一格局与鄂尔多斯盆地特殊的地质边界条件以及晚三叠世特殊的受力方式有关;(2)晚三叠世原型盆地主要经历了4期多种方式的后期改造作用,造成盆地面积与改造前相比缩小了约30×104km2;(3)依据残存烃源岩分布,指出除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西缘冲断带下盘外,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相邻的六盘山盆地以及南缘渭河盆地也是今后值得探索的勘探新区域。
李相博刘化清完颜容冯明魏立花
关键词: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质碎屑流储集体的首次发现被引量:85
2009年
依据岩心、露头观察与分析测试及地震层序解释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长6段地层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物,即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最为发育,而由浊流作用形成的经典浊积岩分布有限,以往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夸大了浊流沉积作用。进一步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等深水重力流砂体平面分布及其物性变化主要受深水沉积坡折控制,总体而言,砂体物性坡上比坡下好,缓坡比陡坡好。从3种类型岩石的含油气性看,砂质碎屑流含油性最好,经典浊积岩A段含油性次之,而滑塌岩含油性较差。
李相博刘化清完颜容魏立花廖建波马玉虎
关键词:砂质碎屑流浊积岩坡折带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鄯勒-勒东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2009年
古构造和现今构造是鄯勒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对鄯勒-勒东地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有利于该区油气深入勘探.在断层分级基础上,描述了断层的剖面和平面特征,分析了断层与构造、沉积的关系.讨论了印支、燕山、喜山运动形式及对该区构造的影响.在NS向上将鄯勒-勒东构造分为冲断带、断褶带、南部斜坡3个带.断褶带是油气富集主要部位,斜坡带紧邻生油洼陷,也具备较好的成藏能力,如勒东断鼻.在构造演化分析基础上,指出勒12块圈闭在鄯善群沉积之前已形成,是油气运聚有利指向区.
李在光刘俊田杨占龙黄云峰郭精义魏立花
关键词:断层古构造油气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解释被引量:4
2009年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地震层序解释,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标志,划分了新的层序,并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格架。提出在延长组传统分层中存在明显穿时现象,延长组中部SQ4底界穿时最为明显,大致规律是:在湖盆中心的华池、合水地区,SQ4底界位于长7上部,向外围的北东和南西方向,SQ4底界逐渐抬升到长61底部。此外,还分析了新的层序划分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魏立花刘化清李相博完颜容冯明廖建波马玉虎
关键词:石油地质意义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用于沉积分析的地震沉积学技术研究——以鄯南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鄯南地区SQ7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沉积砂体展布认识不明确,常规沉积分析方法和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精细油气勘探的要求。基于地震沉积学分析原理和研究方法,利用90°相位化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岩性归位,采用地层等时切片等技术对该区SQ7砂体展布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通过对等时格架下的地震属性切片和岩性体等时切片的分析,揭示了该区SQ7时期南部物源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精细刻画了砂体分布范围,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地震沉积依据。
黄云峰韩小峰魏立花黄小鹏张丽萍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相位地层切片地震属性沉积微相
吐哈盆地台北西部中侏罗统三间房—七克台组沉积相特征被引量:14
2006年
对吐哈盆地台北西部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中侏罗统三间房—七克台组沉积相类型与特征、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间房组—七克台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并存在5种微相组合模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盆地短轴方向凹陷西部的湖岸缓坡带,主要微相是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滩砂、泥滩等;从中侏罗统三间房期至七克台期,研究区整体表现出湖域逐渐扩大、湖水变深的过程并发育了呈下粗上细旋回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还探讨了沉积相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认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是研究区较好的油气聚集场所,是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
完颜容杨占龙魏立花黄云峰郭精义李再光
关键词:沉积相油气三间房组吐哈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沉积期湖盆迁移演化及沉积响应被引量:7
2014年
依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实验室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长9、长10段沉积微相、岩矿特征、粒度特征及地层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延长组下组合沉积时期,湖盆沉积中心并不固定,从早期的"泄水区"逐步转变为"汇水区",湖盆沉积中心向西作大规模迁移。(2)沉积中心迁移导致盆地东南与西北沉积体系先后呈现出不对称发育的沉积格局,早期(长10期)西部(西北)与北部河流沉积体系强盛,基本无南部物源体系;晚期(长9期)开始发育南部(西南)物源体系。(3)盆地南部昆仑-秦岭洋由东向西呈"剪刀式"碰撞闭合是湖盆沉积中心迁移演化,以及沉积体系不对称发育的根源。(4)受湖盆沉积中心迁移演化的控制,长9与长10的有利勘探方向不同,长9期西部体系勘探前景最好;长10期河道砂体与上覆长9油页岩匹配,在纵向上可以形成"上生下储"式成藏组合,值得关注。
完颜容李相博刘化清魏立花廖建波黄思静
关键词:石油地质意义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