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柳斌
- 作品数:47 被引量:36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期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地质意义
- 2024年
- 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附近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勘探新方向。在地层的暴露剥蚀和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作用下,寒武系顶部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储层,但岩溶古地貌尚未得到恢复,难以满足勘探的要求。本文基于录井、测井、岩心及野外剖面等资料,通过地层划分、对比和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寒武系上覆地层中优选马三段顶面作为岩溶古地貌恢复的基准面。根据寒武系顶部与马三段顶面之间的印模厚度,绘制地层等值线图,并恢复岩溶古地貌。基于此,可以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共3个古地貌单元,在岩溶斜坡中可划分出次一级地貌单元——残丘。研究区在怀远运动期为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西部庆阳、同心、鄂尔多斯一带为岩溶高地,中部条带状岩溶斜坡区发育乌审旗、大荔等残丘地貌,东部吕梁一带为岩溶盆地。根据古地貌单元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内的残丘有利于储层的形成,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 吴淳刘波魏柳斌刘新社芦飞凡石开波
- 关键词:古地貌恢复岩溶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区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累计提交了超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三级规模储量,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面对中国逐年上升的油气需求,维持产量快速增长与勘探接替领域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寻找规模储量来夯实资源基础。为了寻找新的潜在天然气勘探领域,在已取得的天然气勘探成果基础上,通过地震、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微观薄片及化验测试等资料分析,重点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模式开展了系统研究,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寒武系具有“新生古储、侧向供烃”和“下生上储、断裂输导供烃”天然气成藏模式,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和下寒武统烃源岩是寒武系气藏的供烃源岩,发育规模的裂缝—孔隙(洞)型白云岩储层有利于天然气聚集;②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地层具有“自生自储、断裂输导供烃”天然气成藏模式,其内部发育的泥质烃源岩和分散可溶有机质2类海相烃源岩具备供烃能力,沿古隆起分布的白云岩储层可为天然气富集提供规模储集空间;③盆地西部具有海相页岩“源内自生自储”与白云岩“上生下储、断裂侧接供烃”2种天然气成藏模式,克里摩里组和乌拉力克组泥(页)岩具备规模供烃能力,沿隆起发育的白云岩储层和沿坳陷发育的页岩储层具备规模储集能力。结论认为,盆地南部吴起—环县与正宁—黄陵地区寒武系、盆地东部榆林—靖边地区奥陶系马二段—马三段和盆地西部陶乐地区与马家滩地区奥陶系白云岩是下一步寻找油气规模发现的战略领域,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油气勘探选区及有利目标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于洲范立勇任军峰魏柳斌黄正良吴东旭白海峰罗开通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白云岩
-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沉积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潜力被引量:12
- 2023年
- 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交互的沉积体系,但对其沉积发育的规律性及其内部天然气成藏聚集的基本地质特征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形成时的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烃源供给及圈闭聚集等方面的分析,形成新的观点与地质认识:(1)受盐洼周边古隆起影响,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形成于与外部广海周期性隔绝的局限海蒸发环境,导致其岩性“相控”与“层控”分布特征极为显著;(2)首次提出“非层状沉积分异”的概念,并认为它是控制奥陶系内幕“溶孔型”储层发育的决定性因素;(3)受区域岩性相变及后期构造反转的控制,奥陶系盐下层系具有形成大区域分布的岩性圈闭体系的有利条件;(4)盐下层系虽自身的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但由于燕山期东部构造抬升与西侧上古生界煤系烃源“供烃窗口”及膏盐封盖层区域性连续分布等要素密切配合,仍具有规模供烃、大区带成藏的潜力。
- 包洪平王前平闫伟蔡郑红蔡郑红郑杰黄正良魏柳斌
- 关键词:奥陶系
- 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期不整合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 2024年
- 加里东早期的怀远运动是早古生代的重要构造运动,它在华北古陆主要表现为区域性不整合。基于野外露头、地质图、钻井与最新的地震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期不整合的标志、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砂砾岩、风化壳,测井曲线具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微量元素(U、Th、K)含量、高钍铀比值及低电阻率、低密度特征,地震响应特征为强相位,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波组振幅强度,频率、连续性存在明显差异,局部可见削截点反射。(2)怀远运动期鄂尔多斯盆地形成平行、低角度削截2种不整合,前者广泛分布于盆地及周缘,后者分布于盆内古隆起附近。(3)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受到怀远运动3幕活动影响,依次表现为:中寒武世张夏组沉积期盆地东南部最先发生抬升,而后向西北部推进;晚寒武世三山子组沉积末期,盆内古隆起发育并遭受剥蚀;晚寒武世末期—奥陶纪马家沟组沉积前,受全球海平面下降的影响,盆内马家沟组底部的碳同位素呈负漂。上述认识可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毛丹凤何登发包洪平魏柳斌成祥苟钧壹石婧许艳华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不整合
-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界的构造学分析:以石楼北地区为例
- 2024年
- 通常认为鄂尔多斯东部边界带由晋西挠褶带和离石断裂组成,但这一边界为残余边界,并非原始的沉积边界。文中以石楼北区域为例,过该区域构建了1条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盆-山尺度的区域地质大剖面,运用2D-Move软件进行构造演化的反演与正演模拟,对其构造变形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界进行重新厘定。研究认为:(1)石楼北地区在加里东晚期受深部基底断裂活动影响,奥陶系膏盐岩层中形成盐滑脱褶皱,之后沉积石炭系—白垩系,至燕山期受到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地层整体发生掀斜,最终在新生代吕梁隆起加速隆升,遭受差异风化剥蚀形成现今构造格局。(2)构建的区域地质大剖面现今长度为263.76 km,海拔最高可达2000 m,从加里东晚期到白垩纪地层缩短量为3.14 km,缩短率为1.18%,地层抬升高度为3.82 km。(3)根据地层、构造、演化特征对燕山运动期鄂尔多斯盆地的东部边界进行重新厘定,认为东部边界应向东延伸至吕梁隆起东侧。该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范围、构造变形研究以及晋西挠褶带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与新思路。
- 石婧何登发包洪平魏柳斌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断层相关褶皱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家沟组四段天然气勘探突破及意义被引量:22
- 2022年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沉积,马家沟组四段(马四段)是马家沟组沉积厚度最大的一套海侵碳酸盐岩沉积层,长期以来是天然气勘探关注的重点层位。基于地球物理、钻井岩心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重新认识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古构造、储层分布、烃源岩和圈闭等成藏条件,并取得以下成果认识:(1)盐下马四段天然气为油型气,主要来自奥陶系盐下海相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生烃母质除常规干酪根外,还发育分散有机质、有机酸盐,生烃物质丰厚,具备规模生烃潜力;(2)奥陶纪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坳陷存在乌审旗—靖边古隆起和东部盐下低隆两大次级构造单元,分别控制了盐下马四段台内滩、台内丘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岩晶间孔;(3)盆地中东部盐下马四段台内滩、台内丘白云岩上覆厚层膏盐岩封盖,上倾方向致密石灰岩侧向遮挡,海相烃源岩供烃,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自生自储式岩性气藏。在新的地质理论认识的指导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四段部署的风险探井MT1井钻遇气层43.4m,采用水力加砂压裂新工艺,试气获35.24×10^(4)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盆地战略接替领域的重大突破。
- 付金华刘新社魏柳斌任军峰古永红王前平师平平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差异性被引量:7
- 2018年
- 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下古生界风化壳成储、成烃、成藏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该盆地风化壳储层经历了准同生期层间岩溶、表生期风化壳岩溶及埋藏期局部热液改造,风化壳气藏气源来自上古生界、下古生界2套烃源岩生烃,其中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是其主力烃源岩,伊陕斜坡风化壳气藏具有差异聚集分布的特征。靖西地区发育(常规)低渗透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白云石晶间(溶)孔为主,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气藏分布不连续,有边底水,局部高产富集。靖边地区发育低渗透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古地貌—地层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孔洞型为主,天然气成因具有以煤成气为主,油型气为辅的混源气特征,气藏不含边底水,大面积连续分布。靖东地区发育致密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古地貌—地层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微孔隙为主,孔洞局部发育,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大面积普遍含气,但单井产能较低。气藏差异聚集主要受控于以下4个方面:(1)沉积微相是多类型储层发育的基础;(2)岩溶古地貌为风化壳储层发育创造了条件;(3)多源烃类有序聚集是天然气差异聚集的关键;(4)燕山期构造反转奠定了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差异分布的格局。
- 魏新善魏柳斌任军峰蔡郑红周黎霞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碳酸盐岩成藏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被引量:31
- 2020年
- 通过岩心、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能谱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工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马五段)白云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等开展研究,将研究区马五段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分为近地表-浅埋藏和中-深埋藏两个阶段。研究表明,马五段白云岩储层可分为泥晶-微晶白云岩型、晶粒白云岩型和颗粒白云岩型3大类;准同生期近地表环境中的溶蚀作用是储层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白云岩化作用是储层孔隙保存的重要有利条件,胶结作用是孔隙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含石膏结核和含石膏团块的泥晶灰岩在海平面短暂下降期间,受大气淡水影响,石膏溶解,形成膏模孔和不规则膏溶孔,后经浅埋藏期白云岩化作用,岩石抗压性得到增强,利于孔隙保存,中-深埋藏期经历胶结作用,部分孔隙空间被充填;颗粒灰岩在沉积期形成粒间孔,在准同生期经胶结作用,在浅埋藏环境下经历白云岩化作用,残余粒间孔得到保存,形成良好的储层。
- 罗清清刘波姜伟民于进鑫刘诗琦王远翀魏柳斌蔡郑红
-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白云岩奥陶系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沉积演化特征及古环境分析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的沉积体系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尚未达到广泛的共识,严重制约了盆地的勘探与开发。本次研究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结合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多种地球化学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晚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自西向东发育台地(未镶边)-斜坡-盆地相沉积,沉积相带呈南北带状分布,东西分异的特征。三道坎至乌拉力克沉积期,台地规模逐渐消减,陆棚和盆地相沉积区逐渐增大。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中-晚奥陶世研究区海平面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又包含有两期次级海平面的升降,在乌拉力克沉积期达到最大海泛面,δ^(13)C值达到最大。三道坎至桌子山沉积期,Sr/Cu比值平均250.62,V/(V+Ni)平均值为0.31,δCe平均值为0.10,表明研究区气候相对干热,处于氧化-弱氧化环境;克里摩里-乌拉力克沉积期,Sr/Cu比值平均2.69,V/(V+Ni)平均值为0.61,δCe平均值为1.93,表明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沉积环境逐渐转变为了弱氧化-还原。海平面和古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了鄂尔多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沉积物的分布和沉积相带的展布。
- 刘子铭付斯魏柳斌苏中堂刘浩邹承谕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环境沉积相模式
-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被引量:17
- 2021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巨厚的盐岩、膏岩沉积,封盖性能好,膏盐岩之下的碳酸盐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勘探领域。在对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及沉积相带分布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家沟组马五段膏盐岩盖层之下的马四段碳酸盐岩为目标,主要开展了储层及成藏特征研究。研究认为:马四段白云岩分布主要受控于古隆起控制下的台内分异作用,发育滩相晶间孔型白云岩储层,马三段等层段的溶孔型白云岩储层也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加里东期的风化剥蚀作用造成马四段白云岩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盐下海相烃源岩形成了空间配置关系,天然气成藏具有双源供烃的特点,形成岩性相变控制下的白云岩岩性气藏。在对不同区域生储盖配置关系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差异性对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盆地东部盐下马四段盐岩底辟隆起带和中部乌审旗古隆起控制下的岩性相变带是盐下勘探的有利目标,深层的马三段、马二段也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 任军峰刘新社喻建魏柳斌王前平
- 关键词:奥陶系盐下马家沟组勘探方向白云岩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