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宁

作品数:40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食管
  • 11篇食管癌
  • 10篇手术
  • 10篇肿瘤
  • 8篇META分析
  • 6篇胸腔
  • 6篇随机对照试验
  • 5篇食管肿瘤
  • 5篇术后
  • 5篇外科
  • 4篇胸腔镜
  • 4篇引流
  • 4篇细胞
  • 4篇后并发症
  • 4篇肺癌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血管
  • 3篇食管癌术
  • 3篇手术治疗

机构

  • 32篇兰州大学第一...
  • 11篇兰州大学
  • 9篇兰州医学院第...
  • 6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甘肃省妇幼保...

作者

  • 40篇魏宁
  • 32篇韩彪
  • 29篇马敏杰
  • 17篇张瑜
  • 12篇杨侃
  • 11篇刘健
  • 7篇徐上清
  • 6篇陈昶
  • 5篇赵林
  • 5篇韩霞
  • 4篇高文
  • 3篇常贵霞
  • 2篇张容轩
  • 2篇郑卉
  • 2篇徐保彬
  • 2篇魏霞
  • 2篇常桂霞
  • 2篇王炜
  • 2篇何花
  • 2篇贺生亮

传媒

  • 5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ERCP途径与PTCD途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和CBM,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经ERCP途径或PTCD途径治疗MOJ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从建库起到2018年5月。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其中2个RCT,7个CCT,共计9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手术成功率:ERCP组治疗低位MOJ手术成功率高于PTCD组(OR^=2.52,95%CI:1.26~5.04,P=0.009),而治疗高位MOJ手术成功率低于PTCD组(OR^=0.17,95%CI:0.07~0.41,P=0.000),两组总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95%CI:0.52~1.49,P=0.631);②临床疗效:ERCP组治疗低位MOJ临床疗效高于PTCD组(O^R=5.80,95%CI:3.06~11.00,P=0.000),而治疗高位MOJ临床疗效低于PTCD组(OR^=0.13,95%CI:0.07~0.24,P=0.000),两组临床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75~1.62,P=0.609);③并发症发生率:ERCP组治疗低位MOJ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OR^=0.14,95%CI:0.06~0.32,P=0.000),而两组在高位MOJ并发症发生率(O^R=1.35,95%CI:0.66~2.78,P=0.414)和总并发症发生率(OR^=0.78,95%CI:0.39~1.57,P=0.489)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ERCP途径和经PTCD途径治疗MOJ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低位梗阻患者ERCP途径更有优势,对于高位梗阻患者而言,PTCD途径更有优势。
薛鸿岳鹏刘晶晶魏宁杨侃马敏杰韩彪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模式识别中图像匹配快速算法研究
图像匹配算法的研究是模式识别学科研究的一个分支,该问题的核心是找到两幅图像在空间上或儿何上的最佳映射函数,使得通过该映射函数能够将两幅图像相似的部分尽可能地进行重叠。在很多的研究领域,图像匹配算法的准确性及计算效率都对研...
魏宁
关键词:模式识别图像匹配计算机断层成像
文献传递
单孔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Ⅱ、Ⅲ期脓胸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Ⅱ、Ⅲ期脓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96例Ⅱ、Ⅲ期脓胸资料,其中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ATS)脓胸纤维板剥除术51例,包括Ⅱ期19例和Ⅲ期32例;开胸纤维板剥除术(open decortication,OD)45例,包括Ⅱ期23例,Ⅲ期22例。分别比较Ⅱ、Ⅲ期脓胸的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胸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4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后漏气>5天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术后心房纤颤和肺不张发生率。结果Ⅱ期脓胸中,与OD组比较,UVATS组手术时间短[(118.3±30.7)min vs.(160.0±40.8)min,t=-3.592,P=0.001],术中出血少[(220.0±60.0)ml vs.(280.6±100.3)ml,t=-2.274,P=0.029],胸管拔除早[(7.6±2.5)d vs.(10.7±4.5)d,t=-2.640,P=0.012],术后住院时间短[(8.2±1.5)d vs.(11.3±2.3)d,t=-4.864,P=0.000],疼痛VAS评分低[(2.3±1.5)分vs.(4.5±1.3)分,t=-4.973,P=0.000],2组术后持续漏气、切口感染、心房纤颤和肺不张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期脓胸中,UVATS组术中出血少[(250.4±80.4)ml vs.(310.3±50.1)ml,t=-3.264,P=0.002],胸管拔除早[(10.6±2.5)d vs.(13.7±3.7)d,t=-3.769,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1.8±3.2)d vs.(14.2±4.1)d,t=-2.483,P=0.016],疼痛VAS评分低[(2.8±0.9)分vs.(4.9±1.4)分,t=-6.869,P=0.000],术后持续漏气少[3.1%(1/32)vs.24.0%(6/25),χ~2=3.905,P=0.048],切口感染少[0%(0/32)vs.20.0%(5/25),P=0.013],肺不张少[3.1%(1/32)vs.24.0%(6/25),χ~2=3.905,P=0.048],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期脓胸UVATS组2例中转开胸,OD组1例术后2个月后复发,均无死亡。结论与常规开胸纤维板剥除术比较,总体上UVATS治疗Ⅱ、Ⅲ期脓胸安全、有效,可以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
岳鹏张瑜蔺瑞江刘礼新胡文滕薛红岳翰逊马敏杰魏宁杨侃韩彪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脓胸
食管癌切除术后不同重建途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经胸骨后或食管床2种重建途径吻合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eha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12;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经胸骨后或食管床2种重建途径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中文3篇,英文8篇,共9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胸骨后重建途径比较,食管床途径能明显减少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OR一0.52,95%CI:0.33~0.82,P=0.005)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OR=0.40,95%CI:0.25~0.66,P〈0.001),心、肺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0R值(95%CI)分别为0.50(0.24~1.04)、0.98(0.58~1.65)和0.97(0.27~3.39),P值分别为0.06、0.93和0.96。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经食管床途径较胸骨后途径能明显减少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
贺生亮韩彪马敏杰魏宁杨侃张瑜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学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全胸腔镜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1例。采用全身麻醉,双腔管气管插管,由同一组医师行侧俯卧位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通过胸骨后路径上提管胃,食管胃左颈部吻合。结果:中转开胸4例,手术时间(4.5±1.8)h,术中出血量(150±60)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5±3)d,术后住院时间(11±5)d。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颈部吻合口瘘2例,颈部吻合口狭窄1例,胸腔积液1例,声音嘶哑1例。结论: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微创、可行的。
胡文滕蔡谦谦蔺瑞江马敏杰魏宁张瑜杨侃把海兰韩彪
关键词:食管癌侧俯卧位胸腔镜
VEGF和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VEGF和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和MMP-2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VEGF表达率分别为60.3%(35/58),MMP-2表达率为79.3%(46/58)。VEGF和MMP-2的表达分别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而与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VEGF和MMP-2的协同表达在食管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食管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赵林韩彪刘健马敏杰魏宁
关键词:食管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影像学微特征与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影像学微特征与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62例肺部影像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腺癌患者的CT资料,依据影像学特征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组及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组,利用AI辅助诊断系统分别提取其影像学微特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GGN术后5年OS、RFS分别为89.7%、88.5%;MGGN组则分别为81.0%、79.0%,PGGN组术后5年OS及RFS均优于MGGN组(χ2=6.289/7.255,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微血管集束(P<0.001)、结节标准体积(P=0.013)及结节长径(P<0.001)等影像学微特征为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微血管集束(P<0.001)、结节标准体积(P=0.017)、结节长径(P=0.005)、结节中心密度(P=0.038)等影像学微特征及淋巴结转移(P<0.001)为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I辅助诊断系统可有效预测GGN型肺腺癌的预后,并对GGN的临床精准诊疗及早期肺癌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魏宁蔺瑞江马敏杰陈昶韩彪
关键词:人工智能腺癌
颈部与胸部吻合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颈部与胸部吻合对食管癌切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0期)、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0月30日,收集颈部吻合与胸部吻合对食管癌切除患者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个RCT,共26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83,95%CI 1.70~8.63,P=0.001),颈部吻合高于胸部吻合。而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RR=1.04,95%CI 0.62~1.76,P=0.87)、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R=0.73,95%CI 0.27~1.91,P=0.52)和死亡率(RR=0.89,95%CI 0.40~1.97,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胸部吻合相比较,颈部吻合提高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关于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肺部并发症等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魏宁蔺瑞江胡文滕韩彪马敏杰
关键词:颈部吻合食管癌META分析
一种量化交替冻融对土壤临界剪切力影响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化交替冻融对土壤临界剪切力影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冻融循环步骤:将过筛的风干土按照预先设计的含水量配置后放入温控箱进行交替冻融;土壤风干步骤,将完成冻融周期的土壤在干燥环境下进行风干;以及变流量冲刷步骤...
魏霞黄基华魏宁
文献传递
CT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预测肺磨玻璃结节肿瘤浸润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肿瘤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肿瘤浸润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8年6月—2021年5月入院且病理结果明确的38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共24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07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7.98±9.57)岁。将纳入研究患者DICOM格式的CT资料导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系统识别、自动计算并输出肺结节的性质、标准直径、实性成分大小、体积、平均CT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中心CT值以及有无分叶、毛刺、胸膜凹陷、血管穿行等特征。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浸润前病变(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及浸润性病变(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磨玻璃结节肿瘤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出临界值,根据约登指数得到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心CT值、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实性成分大小、结节性质、毛刺征是判断磨玻璃结节肿瘤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中心CT值、Cyfra21-1、实性成分大小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09.00 Hu、3.23 ng/mL、8.65 mm。预测模型的公式为:logit(P)=0.982–(3.369×结节性质)+(0.921×实性成分大小)+(0.002×中心CT值)+(0.526×Cyfra21-1)–(0.0953×毛刺征)。回归模型预测值曲线下面积为0.908,准确率为91.3%。结论通过分析CT特征及肿瘤标志物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肿瘤的浸润性。其预测效果均优于任何单一因素的预测效果。
何花胡文滕蔺瑞江魏宁马敏杰韩彪
关键词:CT特征肿瘤标志物肿瘤浸润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