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光奇

作品数:38 被引量:244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行政
  • 10篇清代
  • 6篇政治
  • 5篇政制
  • 5篇财政
  • 4篇精英
  • 4篇国民政府
  • 3篇地方行政
  • 3篇行政体制
  • 3篇行政制度
  • 3篇政府
  • 3篇政体
  • 3篇任职
  • 3篇清末
  • 3篇清末民初
  • 3篇自治
  • 3篇县财政
  • 3篇县官
  • 3篇民初
  • 3篇民政

机构

  • 35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37篇魏光奇
  • 1篇丁海秀
  • 1篇黄昊

传媒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河北学刊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清史研究
  • 2篇社会学家茶座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史学月刊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领导之友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全球史评论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8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州县财政探析(上)被引量:19
2000年
:清代实行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 ,通过定期修订《赋役全书》对州县经理的税收和开支实行严格控制 ,然而清代州县财政的实际运作却与这种制度设计严重背离。有清一代 ,州县不设职权独立的财政机构 ,财政事务由州县官一人负全责 ,依靠私人雇员和奴仆经理税收财务 ,造成州县财政在实际运作上的家产制。各州县均存在大量法外收支 ,贪污、中饱、陋规、摊派被合法化、制度化。
魏光奇
关键词:州县财政家产制清朝财政制度杂税地租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2018年
在清代州县行政中,各项常规运作和其他兴革举措均须通过相关具有固定格式的文簿向上司衙门报告,各上司衙门对于州县的相关指令也要通过文字形式发出。这种文簿册报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弊端严重。它一方面具有马克斯·韦伯所谓"合法型"政治的理性化、法制化、规范化表征,另一方面具有"传统型"政治的人治、随意、无序性质;二者相较,后者对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民生的影响更为主要。通过这种制度,可以较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行政制度的实相。
魏光奇
关于清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封信被引量:1
2003年
魏光奇
关键词:地方行政制度社会史政治史布政使直隶总督中原王朝
吸收与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进步史观”
2012年
在西方文化对于历史整体变化规律的观念中,"进步史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则是"循环史观"。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精英人士吸收了从西方传入的"进步史观",并加以重构。这种经过重构的历史观念,或者强调各民族的历史都具有某种普世的意义、目标和发展规律,以此来为自己的社会政治变革主张提供理论依据;或者将对中国文化前途的充分自信与历史进步观念相结合,论证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演进方式,主张通过融合西方文化来充实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近代中国精英对于"进步史观"的吸收与重构,体现了世界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
魏光奇
关键词:进步史观钱穆
清代“乡地”制度考略被引量:13
2007年
清代雍乾以后里甲制度趋于废弛,"乡地"成为各地的主体性乡村职役组织。乡地不同于保甲,是一种职能全面的地域性乡役组织,一般以村、庄等自然聚落为基层单位,其上置各级"地方"。各地乡地组织的生成途径互有不同,有些是出于原有地域性乡役组织的转化,有些是出于里甲组织的地域化演变,有些是伴随里甲制度的废除而创建,有些则长期与里甲组织共存,此外,有些地方的乡地通过编联保甲得到充实,呈现次生形态。乡地组织承担的职能包括催征田赋杂税、摊派征发差徭、报告刑事和治安事件、在民事诉讼和刑事案件审理中承担各种责任、进行道德教化和调节民事纠纷、办理保甲和统计户口、办理抗灾赈济事务,以及奉官府饬令办理各种临时性事务。清中期以后的乡地制度,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政治的实用主义特征,可以反映中国政治发展中国家组织逐渐向乡村社会延伸的趋势。
魏光奇
关键词:清代保甲里甲
清代雍乾后的赋役催征机制被引量:6
2012年
清初沿明制,通过里甲制度来催征赋役,但这一制度在其运作中很快就出现了现年负担沉重、豪劣包揽和催征系统严重紊乱等弊病。为矫正这些弊病,清廷和各地官府采取各种措施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但也仍然需要一定形式的催征。有清一代始终没有正式颁行过统一的赋役催征制度,雍乾以后各地自行改革,形成了顺庄催征、乡地催征、里甲催征和义图催征等几种不同的催征机制。这几种催征机制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可归结为当时人所谓的"板法"与"活法"。然"板法"与"活法"都存在严重弊病,导致催征效率低下。清政府不去建立常规的行政组织来管理户口、土地和赋役册籍,反映了它只求保证政府税收而不关心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治理理念。这种落后的治理理念是导致赋役催征弊病严重、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魏光奇
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分层的反复变更看“省管县”改革被引量:7
2006年
自秦统一直至今天,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经历了一个在“二级制”与“三级制”之间反复变更的过程(古代县以下不设正式职官,本文中的地方行政分层至县一级),似乎形成了“二级制一三级制一二级制……”的循环往复。而这种自发形成的历史现象,深刻反映出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当前,我国政界和学界正在进行关于“省管县”改革的探讨,回顾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分层的制度沿革,总结其利弊得失,可以为今天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魏光奇
关键词:地方行政体制职官政界
直隶地方自治中的县财政被引量:20
1998年
直隶地方自治中的县财政魏光奇在清末民初推行地方自治的过程中,全国许多地区均形成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县自治财政。这种县自治财政,不仅是当时中国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体现出当时地方自治所蕴含的中国行政体制近代化变革的积极意义。因此,...
魏光奇
关键词:清末民初地方社会清政府地方行政体制
清代乡地职役人员问题考辨被引量:2
2013年
清代乡地人员的设置大致分为"基层"与"地方"二级,村、庄等自然聚落一般设一人或数人,"地方"一级或为"独任制",或为"合任制"。乡地人员应充须具备"家道殷实"等条件。充任"地方"需要经地方推举、官府传验、批准等程序;基层乡地人员应充的基本形式为轮充、推选和"地方"选派,此外还存在代理、私授、朋充、霸充、差役点充和绅士指定等非常规形式。州县官府通过建立担保、点卯、请假、退役、失职和违法惩处等制度对乡地人员进行管理。乡地人员作为"职役",一方面相对于普通民人是一个权力群体,另一方面又被官府视为较普通民人还要卑贱的奴仆。在乡村社会中,乡地人员有时充当"领袖"角色,办理本地"自治"性事务,承担一些重要社会职能。清代乡村社会结构复杂,官府与乡村、士绅与普通乡民以及其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乡地人员往往会陷入这些矛盾的漩涡之中。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体制下,"官府"要将自己的统治机制深入乡村社会,但为了节省行政成本而不肯设立理性化的基层政府组织,为了保证"官治"的权威而不肯实行某种形式的自治制度,因此只能借助私人势力、社会势力来履行公权。这种体制的运作,必然导致整个统治机制的腐化和经济社会的危机。
魏光奇
关键词:清代职役官府乡村社会
走出传统:北洋政府时期的县公署制度被引量:7
2004年
清代州县行政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行政与司法不分和财政家产制等封建性弊病。北洋政府时期 ,县行政长官任用私人势力履行县政职能的情况开始得到改变 ,司法与行政开始有所分离 ,法制化的行政经费制度开始建立。所有这些改革均具有重要意义 ,标志着中国的县行政制度开始摆脱传统而走向现代。
魏光奇
关键词:北洋政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