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用森林腐殖土防治落叶松幼苗立枯病
- 魏作全张佩显刘秀茹郝玉春朱如奇杨杰
- 1.用腐土单因素七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及腐土与药剂混用正交设计两种方案进行正交试验,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其结果是药剂与腐土混用的没有防治效果,而腐土则有显著及极显著的防治效果。2.再从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比较中,无论是随机区...
- 关键词:
- 关键词:施用落叶松幼苗立枯病
- 锈寄生菌对落叶松褐锈病的抑制效应被引量:4
- 1999年
- 目测及镜检表明,褐锈病菌被锈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桔红色渐变为灰褐色,后期夏孢子失去发芽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寄生首的分生孢子器。锈寄生菌的发酵液代谢产物中含有3种抗生物质。自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分生孢子的发生量多于褐锈菌的孢子量,表明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增加而减轻。
- 康殿仲韩玉才钟传东何小雨牛玉良魏作全
- 关键词:锈寄生菌寄主
- 落叶松褐锈病锈寄生菌抑病机理的研究被引量:5
- 1995年
- 调查和镜检验证了落叶松褐锈病菌被重寄生菌寄生的前、中、后期的病理过程,并进行了病理解剖和摄像。锈寄生菌纯培养株系对枯草杆菌和玉米小斑病菌均有拮抗作用,该菌培养液在PDA+大豆煮汁的液体培养基、28℃、暗光下、120r/min的电动摇床上.培养5d(或7d)该寄生菌的发酵液性能最佳。以原发酵液浓缩至5倍的培养液为样品,不接菌的空白培养液为对照、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呈现3个吸收峰。该菌发酵液对锈病菌的冬、夏孢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魏作全孙宝贵冯莹苑建羽尚德发高喜廷
- 关键词:落叶松褐锈病锈寄生菌抑病机理
- 落叶松褐锈病寄生菌抑病机理的研究
- 苑健羽魏作全孙宝贵黄桂菊尚德发
- 该项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克服化学防治方法的诸多弊病,寻求生物防治途径,该课题经三年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提示了锈寄生菌和褐锈病之间的相互寄生关系及被寄生后褐锈病逐渐衰退至消解过程。并研究了培养锈寄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落叶松褐锈病寄生菌抑病机理
- 红松烂皮病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红松烂皮病(Cenangium acicolum(Fuch.)Rehm)在辽宁省发病面积达6×10~4ha,占全省红松林总面积的31.75%,损失材积16.5m^3/ha。全省防治面积1867ha,主要采取管林技术措施,有重点的辅以35%汽油焦化腊涂干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 魏作全石宝荣黎明尚德发
- 关键词:烂皮病
- 红松烂皮病大面积防治试验被引量:4
- 1991年
- 全省防治红松烂皮病2.8万亩,主要采取营林技术措施,有重点的辅以35%汽油焦化腊溶液涂治,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 魏作全黄桂菊黎明赵芳陈久余王建国尚德发王玉香牟忠良
- 关键词:烂皮病
- 红松烂皮病病情及发病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 1991年
- 辽宁省红松烂皮病发病面积达10万亩,占全省人工红松林31.54万亩的31.75%.每亩造成的材积损失1.07m^3.病原菌为松生薄盘菌[Cenangium acicolum(Fuck.)Rehm].该寄生菌为弱寄生菌,从枝、干皮都伤口侵入,以菌丝形态在皮内越冬,每年侵染1次.本病发生与林龄、纯林与混交林、郁闭度、坡向、坡位及林冠部位等因子有关.
- 魏作全黄桂菊黎明赵芳牟忠良何振清
- 关键词:烂皮病发病规律
- 红松烂皮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被引量:9
- 1990年
- 从对红松烂皮病发病林内的病害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的观察和测量.经人工接种的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证明了引致辽宁省东部山区红松林烂皮病的病原菌是松生薄盘菌(Cenangium acicolum(Fuck.)Rehm)而不是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这一结果仅是由抚顺地区人工红松林里调查、鉴定和人工接种的试验结果。至于该地区除这一种主要致病菌种外,是否尚有其它菌种,东北地区引致红松烂发病的病原菌种类除上述松生薄盘菌外,尚有那几种薄盘菌能引致红松烂皮病,以及不同地区引致该病害的优势菌种是否一致及其发生流行规律,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等,今后应继续进行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以达防病护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魏作全黄桂菊黎明赵芳王永千
- 关键词:烂皮病病原
- 锈寄生菌对落叶松褐锈病的抑制效应
- 1995年
- 目测及镜检结果表明,褐锈菌被锈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桔红渐变为灰褐,后期夏孢子失去发芽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器.锈寄生菌的发酵液代谢产物含有3种抗性物质.自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分生孢子的发生量多于褐锈菌的孢子量,表明落叶松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增加而减轻.
- 魏作全孙宝贵丁晓伟杨维宇苑健羽贾一
- 关键词:锈寄生菌
- 锈寄生菌抑制落叶松褐锈病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0
- 1993年
- 调查和镜检验证了落叶松褐锈病菌被寄生菌重寄生的前、中、后期即其衰亡至消逝的过程:并进行了病理解剖和摄像;锈寄生菌纯培养株系对枯草杆菌G(+)(Bacillus subtilis)和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oes)均有拮抗作用:该菌发酵液的培养条件以PDA+大豆煮汁的液体培养基、28℃、暗光下、120转/min的电动摇床上、培养5d时该生产菌的发酵液性能最佳;以原发酵液浓缩至5倍的菌液为样品、不接菌的空白培养液为对照,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25μL分别注入665型、检测器波长为A254nm的液相色谱仪内,样品于5′50″,12′2″,14′45″,显现三个特征峰。
- 苑健羽杨志勇魏作全孙宝贵黄桂菊尚德段杨立新
- 关键词:锈寄生菌落叶松落叶松褐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