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凡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血管
  • 8篇新生血管
  • 8篇细胞
  • 7篇脉络膜
  • 6篇脉络膜新生血...
  • 6篇骨髓
  • 5篇干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来源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血管形成
  • 3篇源细胞
  • 3篇金属蛋白
  • 3篇金属蛋白酶
  • 3篇来源细胞
  • 3篇基质
  • 3篇基质金属
  • 3篇基质金属蛋白...

机构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王雨生
  • 10篇高凡
  • 8篇侯慧媛
  • 2篇王海燕
  • 2篇燕洁静
  • 2篇李娜
  • 2篇张鹏
  • 1篇张朝霞
  • 1篇蔡岩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氧/高糖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对RPE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低氧高糖培养的细胞共培养模型,研究在与hMSCs共培养条件下低氧及高糖时RPE细胞增殖、凋亡和移行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对糖尿病刺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使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模型。将共培养模型按照培养氧浓度及糖浓度培养基类型分为4组:常氧常糖组(21%O2加5.56mmol/L葡萄糖培养液,A组)、常氧高糖组(21%O2加30mmol/L葡萄糖培养液,B组)、低氧常糖组(5%O2加5.56mmol/L葡萄糖培养液,C组)和低氧高糖组(5%O2加30mmol/L葡萄糖培养液,D组)。通过CCK-8检测间接共培养模型在12,24,48h时RPE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间接共培养模型在24h时RPE细胞的移行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间接共培养模型中24h时RPE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24和48h时,B组(1.61±0.41,1.80±0.34,1.91±0.35)、C组(1.34±0.46,1.94±0.40,2.14±0.41)及D组(1.98±0.47,2.26±0.42,2.55±0.40)中的细胞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0.92±0.45,1.27±0.32,1.59±0.41)增强(P<0.05),并且低氧高糖联合作用组增殖能力最强。在24h时,B组(149.5±9.19)、C组(140±9.90)、D组(170.5±7.78)较对照组(114.5±7.78)的RPE细胞移行能力增强(P<0.05)。而在24h时各组间的凋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hMSCs共培养条件下,低氧及高糖环境促进RPE细胞的增殖和移行,而对其凋亡并无影响。
燕洁静王海燕王雨生高凡李娜张鹏
关键词:共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低氧高糖
microRNA调控骨髓来源细胞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目的 骨髓来源细胞(BMC)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microRNA(miRNA)激动剂对CNV发生发展及BMC 参与CNV 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及生物信息学方法...
高凡王雨生侯慧媛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骨髓来源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骨髓来源细胞参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
2014年
眼部新生血管是多种眼病引发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C)经动员、迁移、黏附和分化等步骤参与其中,受衰老、吸烟等危险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需要精确调控的过程.目前,BMC参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阐明其中的机制对了解眼部新生血管发生及以BMC为靶点的临床疾病治疗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高凡王雨生侯慧媛
关键词:眼部新生血管骨髓来源细胞分子机制
两种缺氧模型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高凡王雨生侯慧媛
两种缺氧模型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其对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物理和化学缺氧模型中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的表达及其对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C57 BL/6J小鼠骨髓,培养鉴定BMSCs。采用三气培养箱模拟物理缺氧及氯化钴(Co Cl2)诱导化学缺氧。物理缺氧6h、12 h、24 h和48 h后检测MMP-13表达。选表达最高的处理时间,检测不同浓度Co Cl2(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300μmol·L^(-1)及400μmol·L^(-1))处理后MMP-13表达。检测缺氧后BMSCs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及BMSCs增殖能力,观察其条件培养基诱导的RF/6A管腔形成情况。结果细胞经鉴定符合BMSCs特征。物理缺氧24 h后,MMP-13蛋白表达量达高峰(3.16±0.24),较常氧组(1.00±0.12)增加3倍(P<0.01)。100μmol·L^(-1)和200μmol·L^(-1)CoC l2组(1.60±0.09、1.64±0.24)中MMP-13表达较常氧组(1.00±0.20)均增加(均为P<0.05),而300μmol·L^(-1)和400μmol·L^(-1)CoC l2组中MMP-13表达与常氧组相同或稍低。三气培养箱构建的和CoC l2诱导的缺氧环境下培养24 h后,BMSCs中HIF-1α蛋白表达较常氧组(1.00±0.23)明显增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0±0.26和3.12±0.13(均为P<0.01),而两种缺氧模型间无明显差异。在培养24 h时,物理缺氧组(1.53±0.04)和化学缺氧组(1.31±0.14)均较常氧组(1.04±0.10)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均为P<0.05),且物理缺氧促增殖效果更明显。三气培养箱模拟的物理缺氧组、CoC l2诱导的化学缺氧组和常氧组RF/6A管腔形成总长度分别为(5506±380)μm、(5109±558)μm和(3120±300)μm,三气培养箱模拟的物理缺氧组和CoC l2诱导的化学缺氧组较常氧组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而两种缺氧模型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C l2和三气培养箱均可建立缺氧模型,促进BMSCs表达MMP-13,提高其促血管形成�
高凡王雨生侯慧媛
关键词:缺氧基质金属蛋白酶间充质干细胞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与骨髓来源细胞
目的 只多着眼于局部来研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无法完全解释某些临床和研究现象。我们欲研究骨髓来源细胞(BMCs)在CNV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体内外细胞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骨髓移植建立BMCs 表达GFP...
侯慧媛高凡张朝霞蔡岩王雨生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骨髓来源细胞干细胞分化靶向MICRORNA
Aflibercep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以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为特征的湿性AMD是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制剂是治疗湿性AMD的一线药物.Aflibercept(商品名Eylea)是用于眼科治疗的抗VEGF新药,其结合范围广(可与VEGF-A,VEGF-B及胎盘生长因子结合),亲和力强,半衰期长,可延长给药间隔而达到较稳定的治疗效果.目前,有较多Aflibercept临床研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随着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进一步研究,Aflibercept可为临床治疗湿性AMD提供新的选择,或可联合其他抗VEGF药物巩固和提高疗效.
高凡王雨生侯慧媛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icroRNA差异性表达谱及其靶基因功能分析
目的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易发生于缺血缺氧微环境中。我组前期证实骨髓来源细胞,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CNV 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受microRNA(miRNA)调控。本文旨在构建缺氧和常氧条件下MSCs 中m...
高凡王雨生侯慧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MICRORNA基因芯片脉络膜新生血管
miR-188-5p 调控骨髓来源细胞表达MMP-2/13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
高凡王雨生侯慧媛
低氧和高糖促进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低氧高糖培养的细胞模型,研究其增殖、凋亡和移行等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培养健康成人h MSC。取第3代细胞,根据培养氧浓度及葡萄糖浓度培养基类型分为4组:常氧常糖组(210 m L/L O2加5.56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常氧高糖组(210 m L/L O2加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低氧常糖组(50 m L/L O2加5.56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和低氧高糖组(50 m L/L O2加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TM法检测细胞在24 h时的移行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在24 h时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4 h和48 h时,常氧高糖组、低氧常糖组、低氧高糖组中的h MSC增殖能力增强,低氧高糖联合作用组增殖能力最强。在24 h时,常氧高糖组、低氧常糖组、低氧高糖组h MSC的移行能力较对照组增强。结论低氧及高糖促进h MSC增殖和移行,而对凋亡并无影响。
燕洁静王海燕王雨生高凡李娜张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氧高糖脉络膜新生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