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亚莉

作品数:88 被引量:363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4篇低氧
  • 14篇肿瘤
  • 14篇小鼠
  • 14篇干细胞
  • 13篇高原低氧
  • 13篇充质干细胞
  • 12篇当归
  • 11篇多糖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骨髓间充质
  • 1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0篇教学
  • 8篇微环境
  • 8篇模型小鼠
  • 7篇蛋白
  • 7篇当归多糖
  • 6篇自由基
  • 6篇自由基代谢
  • 6篇理学

机构

  • 81篇甘肃中医药大...
  • 21篇教育部
  • 7篇兰州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兰州市第二人...
  • 1篇国家心血管病...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重庆市铜梁区...

作者

  • 87篇骆亚莉
  • 53篇刘永琦
  • 25篇安方玉
  • 21篇舍雅莉
  • 19篇李能莲
  • 18篇张立
  • 18篇颜春鲁
  • 16篇王雅莉
  • 13篇伍志伟
  • 12篇胡树名
  • 12篇苏韫
  • 12篇张利英
  • 10篇刘雪松
  • 8篇卢志伟
  • 8篇史旭锋
  • 7篇李长天
  • 7篇何建新
  • 6篇李亚玲
  • 6篇张秋菊
  • 5篇黄勇

传媒

  • 5篇甘肃科技
  • 4篇甘肃中医学院...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成药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医研究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5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对炎性微环境中BMSCs的IL-6R、TNFR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该文旨在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对IL-6和TNF-α所致炎性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白介素-6受体(IL-6 receptor, IL-6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NFR)表达的影响,探讨IL-6和TNF-α导致BMSCs炎性损伤的可能物质基础。首先运用100 ng/mL IL-6和50 ng/mL TNF-α建立炎性微环境。设立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D组)和50μg/m L黄芪多糖干预组(H组)。之后,应用ELISA法检测s IL-6R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IL-6R、gp130、TNFR I、TNFR II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抑癌基因P53、PTEN和原癌基因Ras、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的s IL-6R含量降低,模型组细胞IL-6R、gp130、TNFR I、TNFR II、Ras、C-myc表达均升高, P53、PTEN表达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细胞上清液sIL-6R含量升高,细胞IL-6R、gp130、TNFR I、TNFR II、Ras、C-myc表达均下降,而P53、PTEN表达均升高。结果提示,黄芪多糖能够减弱炎性微环境对刺激BMSCs表达IL-6R、TNFR的影响作用,并且维护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对稳定性。
骆亚莉骆亚莉张利英张艳辉刘永琦张艳辉刘永琦安方玉
关键词:黄芪多糖IL-6IL-6RTNFR
“卫气营血”理论辨证防治急性肺损伤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3年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危重型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该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缺乏特效药且致死率高,是医学领域的难题。近年来,传统中医药在防治ALI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功效,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基于“卫气营血”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ALI的研究现状,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与中医病证对应分析。研究发现按“卫气营血”角度展开辨证论治,其发病进展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环节高度一致,可为临床中西医结合防治ALI寻找新的思路与用药。
齐晓风骆亚莉骆亚莉周世琴周雯安方玉魏本君刘永琦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卫气营血中医药
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对H22荷瘤小鼠STAT3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被引量:7
2020年
本研究前期证实,黄芪总皂苷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发挥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但其具体的抗瘤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并且与治肝癌的化疗药物顺铂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对H22荷瘤小鼠的抗瘤机制,本研究以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总皂苷治疗组、顺铂治疗组、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治疗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接瘤24 h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干预10 d后,采用HE染色、ELISA法、免疫组化染色,对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因子及凋亡蛋白质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可见肿瘤细胞生长密集,细胞出现明显的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像,其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出现大片凝固性坏死,各治疗组瘤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组的抑瘤率高于单用黄芪总皂苷组和顺铂组的抑瘤率(P<0.05),联合用药疗效具有相加效应;各治疗组小鼠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其肿瘤组织STAT3和存活蛋白素(survivin)的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以LH组作用最为明显。以上结果表明,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中IL-6的含量,以及存活蛋白素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上调,胱天蛋白酶-3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其结果阐释了黄芪总皂苷联合顺铂可能的抗瘤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颜春鲁骆亚莉安方玉刘雪松刘永琦汪永锋贺娟娟潘婷赵崇博
关键词:黄芪总皂苷顺铂
比较式教学模式在病理解剖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依据比较式教学模式理论,结合病理解剖学的桥梁课学科优势特点,在甘肃中医学院2008级护理本科专业中进行了比较式教学实践,并对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比较式教学模式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比较式教学模式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运用。
张立李能莲王雅莉舍雅莉骆亚莉
关键词:病理解剖学教学改革
温阳益气法对肿瘤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平衡及遗传稳定性的调控被引量:9
2015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癌性微环境中的遗传稳定性问题如何进一步明确并加以有效预防,日益成为推广其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非可控性炎症和肿瘤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现象,越来越受到科学界关注。目的:分析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炎性信号通路及遗传稳定性的变化,并基于中医学温阳固肾、益气升阳、扶正祛邪理论为指导,探讨温阳益气法提高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肿瘤相关炎性微环境中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平衡,补肾,温阳,益气,升阳,肿瘤,癌,阳化气,阴成形,遗传稳定性"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nflammatory balance,replenishing qi warming yang,strengthening shen,elevate yang,tumor,cancer,yang can transform qi,yin shaping up body,genetic stability"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维普和PubM ed数据库,严格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筛选,最终选择42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理化因素诱导或肿瘤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另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身也可被诱发转化为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发生遗传稳定性改变。炎性微环境及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信号通路异常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医学温阳固肾、益气升阳、扶正祛邪理论,发现温阳益气类中药可明显提高肿瘤微环境及化学癌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高卓越刘永琦何建新伍志伟骆亚莉苏韫张利英张齐武有明周妮娜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温阳益气
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黏膜及肠道菌群稳态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高压氧舱建立高原低氧模型小鼠。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黄芪百合颗粒制剂低、中、高剂量[1.75、3.5、7g/(kg·d)]组。常规饲养3d后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双蒸水,1次/d,连续17d。除空白组外,第15天起各组小鼠每日灌胃30min后于低压氧舱中模拟高海拔环境进行低氧暴露,连续3d。第18天出舱后取小鼠新鲜粪便抹片观察菌群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肠道球菌及革兰阴性菌百分比(分别为65.2%±2.4%、56.7%±3.3%)明显高于空白组(分别为24.7%±1.2%、23.2%±1.5%,P<0.05),小肠和结肠肠黏膜坏死水肿病理评分(分别为3.10±0.99、3.30±0.67)及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93±3.30、16.40±3.97/HP)明显高于空白组(分别为0.70±0.67、0.80±0.78、4.07±2.12、4.28±2.16/HP,P<0.05),肠组织HIF-1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百合颗粒中、高剂量组肠道球菌百分比(分别为46.7%±2.0%、32.0%±2.6%)及革兰阴性菌百分比(分别为34.2%±1.6%、28.0%±2.8%)明显下降(P<0.05),小肠和结肠肠黏膜坏死水肿病理评分(小肠分别为2.30±1.33、2.10±0.94,结肠分别为2.50±1.08、1.90±0.99)明显降低(P<0.05),炎性细胞计数(小肠分别为13.26±2.34、10.93±3.67/HP,结肠分别为14.40±2.02、11.33±2.96/HP)明显降低(P<0.05),肠组织HI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黄芪百合颗粒制剂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道微生态及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李玲安方玉刘永琦骆亚莉伍志伟王凤梅任春贞卢志伟苏韫
关键词:高原低氧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肠道菌群
基于分子对接探讨红芪中小分子拮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可能性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拮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的红芪小分子化合物。方法:从相关中药化学成分化合物库下载红芪小分子化合物结构,进行结构优化,获得红芪成分化合物库;确定炎症靶点TNFR1三维结构(PDB ID:1TNR),进行加氢、去水等处理,根据文献确定结合口袋残基;根据确定的靶点结构和结合口袋,将成分化合物库与靶点进行柔性分子对接,获得打分值(Glide Score);基于分子对接结果,选择Glide Score前9个小分子化合物为候选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类药性分析,即符合氢键受体数、氢键供体数量、分子量、可旋转键的数量、脂水分配系数的数值范围的小分子化合物;最后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及成分-靶点对接的复合物结构进行结合模式分析。结果:确定TNFR1药物结合口袋的残基组成为谷氨酸109(Glu109),赖氨酸35(Lys35),丙氨酸62(Ala62),丝氨酸74(Ser74),赖氨酸75(Lys75),半胱氨酸76(Cys76),精氨酸77(Arg77),谷氨酸82(Gln82),苏氨酸89(Thr89),天冬氨酸91(Asp91),精氨酸92(Arg92),天冬氨酸93(Asp93),苏氨酸94(Thr94),缬氨酸95(Val95),半胱氨酸96(Cys96),精氨酸104(Arg104),酪氨酸106(Tyr106),天冬酰胺110(Asn110),亮氨酸111(Leu111),苯丙氨酸112(Phe112),谷氨酸131(Glu131),赖氨酸132(Lys132);检索得到红芪43个小分子化合物;以对接打分等综合筛选出槲皮素、异甘草素、柚皮素、毛蕊异黄酮及甘草素5个红芪小分子化合物。结论:红芪抗炎的有效物质基础槲皮素、异甘草素、柚皮素、毛蕊异黄酮及甘草素具有成为TNFR1拮抗剂的较大可能性。
李研骆亚莉骆亚莉冯彩琴刘永琦朱永昌
关键词:红芪分子对接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属于细胞分离技术领域,分离器包括分离瓶体和分离瓶体上设置的上盖体,分离瓶体内设置若干过滤网,分离瓶体的侧壁上穿设进气管Ⅰ,分离瓶体的底部设置成品出口,成品出口的出口端设置下盖体...
刘永琦骆亚莉张利英冯彩琴李研任春贞张艳辉
文献传递
苦马豆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2013年
目的:苦马豆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选择。方法:以苦马豆为材料,通过乙醇回流提取、超声提取、水提取3种工艺提取其中的总生物碱,并比较3种工艺的差异。结果:3种工艺总生物碱平均得率分别为6.641 9%、3.998 6%、1.311 6%,在此基础上设制750,850,950 g/L 3个乙醇浓度,物料比1∶15,常温下进行提取得到总生物碱平均得率分别为0.100 4,0.053 9,0.044 9。结论:750 g/L乙醇为苦马豆中提取总生物碱最佳方法。此为苦马豆中提取总生物碱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张立李能莲舍雅莉王雅莉陈丽骆亚莉胡树名杨扶德
关键词:苦马豆总生物碱
黄芪总皂苷对H_(22)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对小鼠肝癌H_(22)肿瘤生长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_(22)移植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称重法检测小鼠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噻唑蓝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24.90±2.82)g]明显减轻,胸腺、脾脏指数[分别为(1.47±0.45)、(3.97±0.05)mg/g]明显下降,淋巴细胞增殖能力(0.10±0.02)及转化能力[(1.08±0.03)%]明显降低,血清IL-2含量[(87.59±28.60)pg/m L]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皂苷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黄芪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胸腺与脾脏指数[分别为(2.18±0.34/)、(2.47±0.54/)、(2.51±0.46/)与(5.42±0.84)、(6.13±0.71)、(6.46±0.85)mg/g]升高,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分别为(0.17±0.01)、(0.18±0.03)、(0.19±0.01)]和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分别为(1.14±0.07)、(1.15±0.06)、(1.20±0.07)%]增强,血清IL-2含量[分别为(117.67±30.28)、(121.80±34.04)、(124.93±37.10)pg/m L]升高。结论黄芪总皂苷可抑制小鼠肝癌H_(22)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安方玉刘雪松颜春鲁骆亚莉刘永琦史旭锋刘兴吉
关键词:黄芪总皂苷H22肿瘤抑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