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涛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境界
  • 2篇红楼
  • 2篇红楼梦
  • 1篇心性
  • 1篇心性修养
  • 1篇形而上
  • 1篇易简
  • 1篇意象
  • 1篇忧患
  • 1篇哲学
  • 1篇儒家
  • 1篇弱德之美
  • 1篇三种境界
  • 1篇神境
  • 1篇诗钞
  • 1篇诗歌
  • 1篇诗境
  • 1篇诗人
  • 1篇诗学
  • 1篇天才

机构

  • 6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6篇马涛

传媒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黑河学刊
  • 1篇陕西学前师范...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尔汝群物”与“强草木以还泪债”——从钱钟书的“物我”观看古典诗学中的三种境界
2013年
钱钟书通过从"观物"之"我"所呈现出的不同心性修养入手,探讨了三种物我关系。第一种是具万物一体之爱的"大我"之境;第二种是"挟私蔽欲"的"小我"之境;第三种是呈现万物的本真情态,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
马涛
关键词:三种境界
和瑛《易简斋诗钞》研究——“易”、“佛”之道与和瑛精神境界及其诗境之关系
和瑛是清中期重要的蒙古族诗人,亦是历仕乾、嘉、道三朝的封疆大吏。其人学问淹博,著述宏富,《易简斋诗钞》便是其诗才的集中体现。故而对其诗的全面深入之探讨,将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瑛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心性人格等提供重要借镜与...
马涛
关键词:蒙古族诗人和瑛
文献传递
天才的“形而上”痛苦——论死亡忧患对李贺及其诗歌的影响
2013年
在死亡的压迫下,李贺以青春的生命负荷着极为深沉的年命之悲,表达出一种对生命和时间的"形而上"的焦虑与迷惘。这使他很自然地去思考永恒与毁灭,享乐与死亡,天国与地狱等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死亡忧患"直接影响了李贺的诗歌创作。
马涛
关键词:形而上
藕叶清香胜花气——论香菱名字的文化寓意与现实批判性被引量:1
2014年
曹雪芹将屈子所创的美人香草意象象征手法运用到小说叙事之中,使喷勃着"烈香"的"金桂"与弥散着"清香"的"莲菱"形成了一组相互对峙的象征性意象,其中蕴藏着浓缩了的文化信息和一番"微言大义"。香菱的血脉及文化渊源来自于具有高人逸士身份的甄士隐,而"金桂"象征着世俗文化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高人逸士正是曹雪芹正邪二赋所来的"与世难容""有命无运"的人物,他们与世俗的文化价值相抵触,深受其压抑,而"莲菱"意象与"金桂"意象正完成了这样一种象征喻示。在这种象征意象背后,是审美文化与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而曹雪芹正是通过意象暗寓褒贬,寄托他的文化理想。
马涛
关键词:红楼梦象征意象文化寓意
“通灵”宝玉与“灵明”之心————论《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哲学象征内蕴被引量:1
2013年
"通灵宝玉"是唯一贯穿《红楼梦》全篇的一个核心意象,象征着人得之于"天",并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灵明本心"。对其的理解融化了儒、释、道三家对生命"本体真性"的形而上之体悟,在这里映射着华夏哲学对人性之善的尊崇和期许。意象化的"通灵宝玉"、本体化的"灵明之心"、肉身化的贾宝玉,这三者在小说中的互相映射与生发,是《红楼梦》极为重要的思想蕴藏。
马涛
关键词:《红楼梦》
从儒家的心性修养看《白雨斋词话》之“沉郁”说被引量:1
2013年
儒家的心性之学直接关系到《白雨斋词话》的理论品质及其立论的内在肌理。"沉郁"作为一种深怀儒家道义信仰的贤人君子在道不可行、身处困境之中而依旧从善固执、忠爱缠绵的悲剧性情感,它即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高卓的词艺境界。由此可以得出"沉郁说"本身就潜藏着对"怨慕"之情和"弱德"之美的内在关涉。
马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