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春红

作品数:143 被引量:719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2篇玉米
  • 35篇病菌
  • 30篇小斑病
  • 30篇斑病
  • 29篇毒素
  • 28篇小斑病菌
  • 23篇玉米小斑病
  • 23篇玉米小斑病菌
  • 22篇小种
  • 19篇不育
  • 18篇雄性不育
  • 18篇细胞
  • 18篇小麦
  • 17篇细胞质
  • 14篇玉米小斑病菌...
  • 13篇胁迫
  • 12篇杂交
  • 12篇培养滤液
  • 12篇抗性
  • 10篇凋亡

机构

  • 138篇河北省农林科...
  • 33篇河北师范大学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唐山师范学院
  • 4篇石家庄市疾病...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河北广播电视...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承德民族师范...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黄骅市农业局
  • 1篇石家庄农业学...

作者

  • 140篇马春红
  • 44篇崔四平
  • 42篇贾银锁
  • 34篇李运朝
  • 33篇赵璞
  • 32篇董文琦
  • 29篇王立安
  • 24篇李广敏
  • 20篇郭秀林
  • 18篇魏建昆
  • 17篇翟彩霞
  • 16篇及增发
  • 14篇陈霞
  • 12篇李秀丽
  • 11篇李晓煜
  • 11篇张磊
  • 10篇刘子会
  • 10篇杨帆
  • 10篇董福双
  • 10篇周硕

传媒

  • 24篇华北农学报
  • 21篇河北农业科学
  • 9篇玉米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农业技术与装...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河北果树
  • 1篇种子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丽轮枝菌粗毒素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学测定方法上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测定过程中,棉花黄萎病病菌通过提纯复壮而达到较强的侵染能力,并制备出较多的黄萎病菌粗毒素。介绍了粗毒素的简易制备、根冠细胞培养与制备过程以及染色过程中染色剂的选择、染色时间的长短。实验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几点改进:总结出细胞振荡时间在1~2min之内;之后黑暗条件下静置培养2~6h;选用pH为6.5的0.01%中性红染色3~5min,之后加入一滴0.2%伊文思兰染色,伊文思兰的染色时问应严格掌握在3min以内等,为根冠细胞测定方法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范尉尉陈霞马春红李广敏张香云耿军义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生物测定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MLN)的研究现状与防治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MLN)先后在美洲和非洲严重暴发成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在我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隐患。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LN的研究报道,对其病原种类、地理分布、发病症状、检测方法、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等进行了...
赵璞温之雨董文琦马红霞马春红
关键词:玉米
文献传递
南非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及其利用被引量:2
2012年
从南非引入24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初步试种,结果表明:南非22号比对照农大108增产44.4%,子粒赖氨酸含量比对照略高;南非9号比对照增产37.5%,但子粒赖氨酸含量比对照低5.6%;南非3号增产11.2%。南非2号与5号的子粒赖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3%与8.6%,达极显著水平,其他12个品种子粒赖氨酸含量也均超过了对照。通过南、北方4个生长季节的试种、产比与选育,已获得各类优株穗选资源共计300个穗,丰富了当地种质资源。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李晓煜李良英甄占萍崔四平贾银锁
关键词:种质资源优质蛋白玉米赖氨酸
玉米离体根冠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简报)被引量:10
2008年
1969年Smedegard-Petersen和Nelson首次报道玉米小斑病菌毒素(Helminthosporium maydis toxin,简称Hm-毒素)时曾利用抑制种子根生长法和离体叶片法对Hm-毒素进行生物测定。以后Lim等人在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简称HMT毒素)的研究中提出了抑制根伸长法在抗病性鉴定和选育抗病品种方面有应用价值。但是,抑制根伸长法受种子个体间生活力差异的影响较大,不够理想,加上不同毒素制剂之间结果的差异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困难。1982年,
商闯贾银锁侯立白马春红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凋亡
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及相关酶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HM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作用及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方法】以两对同核异质玉米自交系(B37和C103)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的致病性,从中筛选适宜诱导的有效浓度,在诱导中和接种后两个阶段分别测定防御酶活性及与抗病性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不同基因型与不同细胞质玉米都可以利用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诱导以增强其抗性;不同处理时期,植物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诱导处理均导致抗病性反应的产生,对C细胞质的预处理效果好于N细胞质,且具有浓度效应。【结论】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后,刺激了POD、PAL酶活性提高和MDA含量下降,以此来启动玉米本身的防卫系统,因钝化作用而抑制侵染,当再接种高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后,抗病性相关酶得到了进一步激活,使C细胞质玉米对HMC敏感性降低,从而玉米叶片呈现出抗病性。
商闯贾银锁马春红董文琦李运朝崔四平侯立白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
黄萎病菌毒素粗提液对棉花抗性酶的诱导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叶和根的外部表现及发病情况,测定其植株形态的4~6片真叶萎蔫指标和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毒素液浸泡棉根48 h后,1﹕20组,真叶萎蔫,子叶倒挂;1﹕40组,真叶轻度萎蔫,子叶萎蔫;1﹕50组,仅表现为子叶失水,1~2片真叶略显失水,大多数真叶完好;而VD对照组表现为3级危害,严重萎蔫。当毒素液浓度降至1﹕50时,预处理棉苗72 h,虽子叶下垂,但真叶完好,对照全株萎蔫;再接高浓度毒素液48 h后,子叶倒挂,真叶开始失水,但对照子叶脱落,真叶严重失水且萎蔫。总之,1﹕50组对黄萎病的抵抗力均强于1﹕20与1﹕40组的预处理。(2)1﹕50预处理组不仅能降低棉株体内有害物质MDA的含量,例如预处理12 h达最低值0.536μmol.g-1,为同时刻对照2.055μmol.g-1的24%,显著差异;同时提高了体内抗性相关酶POD活性,例如预处理72 h活性高达11.94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即已检测不出POD活性。SOD的活性也呈现较高水平且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例如经预处理再接高浓度毒素液72 h后,SOD活性高达12.8μg.mg-1.min-1,而对照在24 h后也检测不出SOD活性。从而缓解了黄萎病菌毒素液对棉花的侵害,提高棉花的抗病性。【结论】适宜浓度(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可以做为生物激发子成功地诱导棉花对黄萎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马春红范尉尉董文琦李运朝崔四平贾银锁
关键词:棉花诱导系统抗性棉花黄萎病过氧化物酶丙二醛
光照对美国芦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采用美国芦荟无菌苗侧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和快繁。结果表明:光强度为500~800 lx有助于芦荟增殖分蘖,光强度为120~250 lx有助于芦荟生根苗生长。
马春红祝同娜崔四平郭秀林关军锋魏建昆李广敏
关键词:光照美国芦荟组培苗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诱导玉米抗小斑病T小种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用系列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玉米不育细胞质 C103-T 和正常 NC103细胞质叶片3天后,接种玉米小斑病菌 T 小种毒素孢子悬浮液,检测病斑面积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1 mmol/L 和19 mmol...
马春红翟彩霞李运朝崔四平贾银锁
关键词:水杨酸过氧化物酶诱导抗性
文献传递
甜高粱杂交种能饲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2年
甜高粱杂交种能饲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2A为母本,以甜高粱恢复系823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于2005~2007年连续3年在所内进行了产量和抗性鉴定,2008~2009年连续2年进行了河北省多点区域试验,2010年进行了生产试验并通过专家组检测,于2011年7月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正式定名为"能饲2号"。本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合能源和饲草用途,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侯升林吕芃李素英籍贵苏刘国庆马雪刘公社杜瑞恒刘占凯王丽华贾银锁马春红许丽萍孙庆军
关键词:甜高粱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棉花根部损伤程度对感染黄萎病菌后体内抗性酶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明棉花黄萎病对不同伤根程度棉苗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影响。方法棉苗长至四叶时,将纸钵与蛭石等去掉,用水小心冲刷,得到:⑴完整根苗。⑵将根下部3~5cm的余根用消毒的刀切掉为切根苗。⑶留主根,将大部分侧根切除为伤根苗。3种不同根系状况的棉苗浸于20ml棉花黄萎病菌的菌液中,以无菌水稀释至不同浓度。经0~48h,记载致萎蔫程度,并测定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3种伤根处理的棉苗浸黄萎病菌培养液后,其致萎度差异显著。当病菌液的浓度为1﹕10时,整根苗不出现感病,受害最轻;其次为伤根苗,2级感病;切根苗最为严重,3级感病。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以1﹕50浓度处理效果最好,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伤根苗达42.96Umg-1·min-1,整根苗达到较高值49.2Umg-1·min-1,切根棉苗为38.2Umg-1·min-1。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切根棉苗为39.483mmol·g-1,伤根苗为27.12mmol·g-1,整根苗为最低值3.845mmol·g-1。而体内相关抗性酶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高低与有害物质丙二醛(MDA)含量的多少,其顺序与受害轻重的顺序一致。结论棉花伤根后的棉苗外部病理反应与体内相关酶的动态生化反应进行研究,获得植株外部病理反应与内部生化实验相吻合的结果。
范尉尉马春红董文琦李运朝刘子会贾银锁耿军义张香云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