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希金

作品数:93 被引量:288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机械工程
  • 2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化学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2篇混输
  • 49篇混输泵
  • 40篇油气混输
  • 38篇油气混输泵
  • 18篇数值模拟
  • 18篇值模拟
  • 16篇含气率
  • 11篇叶片
  • 10篇优化设计
  • 9篇流场
  • 8篇流场分析
  • 6篇导叶
  • 6篇叶轮
  • 6篇叶片数
  • 6篇三维模拟
  • 4篇叶片包角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流固耦合
  • 4篇密封

机构

  • 92篇兰州理工大学
  • 4篇江苏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92篇马希金
  • 11篇李新凯
  • 8篇吴蓓
  • 7篇秦霞
  • 6篇周贯五
  • 6篇邵莲
  • 6篇赵学
  • 5篇刘高博
  • 5篇胡忠辉
  • 4篇齐学义
  • 4篇宋健
  • 4篇李剑华
  • 4篇王楠
  • 3篇王磊磊
  • 3篇敏政
  • 3篇岳华
  • 3篇常素玲
  • 3篇王春龙
  • 3篇侯祎华
  • 3篇肖兴均

传媒

  • 11篇西华大学学报...
  • 9篇流体机械
  • 8篇甘肃科学学报
  • 8篇兰州理工大学...
  • 6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排灌机械
  • 5篇石油矿场机械
  • 4篇石油机械
  • 4篇化工机械
  • 4篇第四届全国水...
  • 3篇液压气动与密...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油气储运
  • 1篇液压与气动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机械研究与应...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石油仪器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5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1篇2004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比转数高扬程化工流程泵研制中改善性能的几项措施
在研制80GHL200×2低比转数高扬程化工流程泵过程中,由于参数独特,尚无相近的泵作参考,参照国内低比转速泵扩大流量设计方法,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泵,试验结果,流量偏低,效率只有33﹪.经分析原因,采取了一些措施,使第二台...
马希金
关键词:比转数
文献传递
基于流固耦合油气混输泵双端面机械密封的变形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油气混输泵双端面机械密封的性能,采用Pro/E软件建立了密封动环、静环三维几何模型,由FLUENT软件模拟获得的液膜压力作为动、静密封环的边界条件之一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单相流固耦合计算,在不同工况下对动、静密封环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端面机械密封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发生在动环与静环的端面接触位置,动环、静环和动静耦合端面上产生的变形量随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应力分布变化不大。所选用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能够满足要求。
马希金包春辉贾维斌
关键词:双端面机械密封
一种两位换向阀
一种两位换向阀,可实现换向阀的可靠换向和快速的复位,包括阀体、换向阀芯、控制油路口,与阀腔相通,从左向右为进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换向阀芯的右端为锥体,与锥阀的进油口相对,换向阀芯的左端为一球冠体,接控制油路口,圆柱体与...
赵学马希金
文献传递
多级油气混输泵轴向间隙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以自主研发的YQH-100型多级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采用Mixture模型,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速度压力耦合采用simplic算法,对混输泵3种不同轴向间隙下,分别在0,10%,30%,50%,70%共5种含气率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耦合面上的压力分布云图,绘制了不同间隙变化下混输泵扬程、效率随含气率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间隙呈递增趋势变化下的扬程、效率都高于其他两组。
马希金张贞贞侯祎华
关键词:油气混输泵数值模拟
圆盘摩擦泵在轴封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针对电站水轮发电机组主轴支承轴瓦的润滑油密封系统出现严重漏油故障问题,研究了产生故障的原因,结合理论分析计算,提出了将开式泵壳改为闭式泵壳,使之成为圆盘摩擦泵。从广义上讲,实现了由“灌”到“排”的转变,使泵壳缝隙原本的泄漏流动变为吸油流动。实践证明采取的措施得当,水轮机主轴密封漏油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马希金肖聪张人会
关键词:滑动轴承水轮发电机油箱
回流孔面积大小对自吸泵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自吸泵回流孔面积对自吸泵性能的影响,以ZX80-65型外混式自吸泵为研究对象,设计5种不同回流孔面积方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分析方法对自吸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回流孔两侧压差、回流孔回流量及外特性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回流孔的存在对泵正常工作时的流动特性影响较大。在自吸阶段,适当增大回流孔的面积,可增大蜗壳回流量,在不改变泵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有助于提升泵的自吸性能。在大流量工况下,增大回流孔的面积导致泄漏量增加,从而增大了泵的容积损失,导致自吸泵效率下降。在额定工况下,回流孔面积越大,回流孔两侧压差越趋近于0,其泄漏损失越小。对于特定的自吸泵,存在一个最佳的回流孔开孔位置。
马希金张亚琼崔生磊张潮蔺尚杰
关键词:自吸性能回流孔容积损失
静叶安放角变化规律对螺旋轴流混输泵流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针对自主研制的一典型气液混输泵,以叶栅理论和Matlab为基础获得不同安放角变化规律下的静叶型线。基于FLUENT16.2、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研究不同含气率和静叶安放角变化规律对混输泵增压单元的增压能力及增压效率的影响、静叶能量损失和叶片负载沿流线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气体体积分数GVF=0.3工况下M3模型的静叶效率和静叶能量回收能力最优,相比线性变化的静叶其效率增加了1.1%;就压力负载而言,安放角呈线性变化时,静叶的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差逐渐减小;安放角呈非线性分布时,沿流线方向的最大压力负载差随着流线的增加越来越靠近静叶的出口边。研究结果对混输泵静叶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马希金韩作鹏宛航张立传
关键词:含气率
径向间隙结构对油气混输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以自主研发的YQH-100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采用Mixture混合模型和k-ε标准湍流模型,通过在动叶片叶顶处加不同"裙边"形成的3种结构形式,分别在含气率为0、0.1、0.3、0.5、0.7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3种不同"裙边"结构下油气混输泵的性能曲线。从曲线中可以得知:第2种方案("裙边"加在叶片背面)下油气混输泵的性能优于其他2种方案,且该方案下油气混输泵的扬程和效率较原模型分别提高了1.92 m和0.34百分点,也使得气体分布更加均匀,因此该研究可为油气混输泵径向间隙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希金李娜
关键词:油气混输泵含气率数值模拟
混输泵半螺旋型吸入室流场的三维模拟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吸入室的形状决定了混输泵的压缩级进口的速度分布,对混输泵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先进的三维模拟计算软件STAR-CD软件,对所设计的半螺旋型吸入室的三维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吸入室的三维模拟结果图。并通过分析模拟的结果,对半螺旋型吸入室的设计做出了一些改进。
马希金秦霞
关键词:混输泵内部流场三维模拟
油气混输泵进口气液混合器的设计被引量:12
2004年
结合气液混输泵外特性试验 ,对两种气液混合器做了比较分析 ,提出了气液混合器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得到了合适的结构尺寸。
马希金王宏亮吴蓓
关键词:油气混输泵外特性混合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