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东
- 作品数:61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肥胖女性穿着不同高度鞋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 <正>研究目的:研究采用比利时生产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Footscaninsolesystem)对女性自然行走时进行测试,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足底峰值压强、足底冲量几个方面探讨肥胖女性穿着不同高度鞋自然行走时的足底压...
- 马国东
- 文献传递
- 阻力训练结合营养干预对减缓老年人肌少症的效益
- 本文针对阻力训练结合营养干预对减缓老年人肌少症的效应展开综述。并指出了运动减少是导致老年人肌少症主要因素之一。提出了延缓肌少症理想方法是合理营养与抗阻训练相结合。虽然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延缓老化,对老年人生活品质有...
- 马国东
- 关键词:老年人营养干预
- 文献传递
- 渐进式低氧训练后急性低氧暴露对健康男性大学生脑氧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渐进式低氧训练后急性低氧暴露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以45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其在6周实验期内,常氧常压、急性低氧暴露(模拟海拔4 800 m)、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模拟海拔2 500 m、3 500 m、4 800 m)、再次4 800 m低氧暴露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显著提高脑氧饱和度和SpO2;急性低氧暴露运动中脑氧饱和度和SpO2相对有效下降值存在相关性(r=0.792,P<0.01)。结论: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改善脑组织的氧合状况,产生耐缺氧适应;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随血氧饱和度的下降而降低。
- 马国东罗冬梅徐飞胡扬李岳腾轶超
- 关键词:低氧运动脑血氧饱和度
- 东京奥运会男子400m栏冠军Kareten Warholm运动学特征模型
- 2024年
- 运用视频图像解析、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东京奥运会男子400 m栏冠军Kareten Warholm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冠军技术模型,探求其运动规律。发现:Warholm跨栏跑全程速度分配较合理,具备较强的加速能力、速度保持能力与冲刺能力,是典型的速度型运动员;比赛全程节奏稳定,速度呈现“一提两降”,过栏时间出现“两角一方”,步幅特点是双减速模式,以上指标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特征。
- 龚旭阳苑廷刚马国东侯金宝刘嘉伟朱和平冷欣
- 关键词:东京奥运会运动学特征
- 优秀冰壶运动员投壶技术足底动力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该研究以国家优秀女子冰壶运动员(均为国际级健将)为对象,年龄、身高、体重分别是:27.8±1.1(yrs)、165.0±1.3(cm)、60.3±0.7(Kg)。采用德国Parotec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采集运动员投壶动作(分投准和击打)的足底压力信息,探讨投壶动作足底压力的动力学特征,以期为提高我国优秀冰壶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探索致胜规律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理论参考,力争为我国女子冰壶队取得更大的突破提供科研支持。研究结论:冰壶击打投壶动作中,足底压力最大值占体重的百分比越大,足底压力峰值越集中于足中部区域。投准动作中,力量输出消耗分配足跟部分的比率较大。
- 马国东
- 关键词:冰壶投壶足底压力动力学特征
- 立式八段锦托举动作上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实验研究
- 马国东梁占刚
- 间歇性断食结合复合式运动对过重及肥胖男性减脂的功效
- 当今国内外很多期刊刊登的有关导致诸多慢性疾病的文章,其罪魁祸首都是由肥胖症引起的.研究表明,肥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更高于正常人.此外,体重增加导致的中心型肥胖,即使BMI正常,但其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 张嘉瑜马国东
- 关键词:肥胖男性
- 文献传递
-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深入研究,确定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测量方法,可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并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师效能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宋淑英马国东侯宽
-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个人教学效能感
- 短道速滑运动员不同临场决策视觉搜索特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短道速滑比赛过程紧张而激烈,在不同临场决策,如启动加速、领滑、跟随滑行、超越、配合等技战术的运用和发挥时,都需要运动员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判断。视觉信息提取的不同模式可准确反映出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临场情境时采取不同技、战术策略。因此,记录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不同临场决策的眼动模式,有利于提供有效训练的模式和策略。
- 宋淑英马国东
- 关键词:短道速滑运动员视觉搜索
- 非稳定抗阻训练方法的释义、结构功能与应用辨析被引量:9
- 2020年
- 传统抗阻训练因过于强调发展大肌肉群力量而忽视深层小肌肉群训练,难以满足运动训练的需求。功能性训练通过增加“不稳定性”以提高脊柱和骨盆稳定性,以弥补传统抗阻训练的不足,但难以解决训练强度问题。近年来,通过构建不稳定支撑条件下结合抗阻训练的“非稳定抗阻训练”方法被提出,已逐渐应用于体能训练和康复领域。文章通过对非稳定抗阻训练的方法释义,在分析其原理、辨析其结构功能的基础上,综述其应用研究进展。结果发现,非稳定性抗阻训练脱胎于功能训练,是方法的改良。其在强调训练动作整合和“动力链”的功能基础上,采用更接近于专项练习和(或)提高训练难度的形式,以提高训练效率和效果。持续的非稳定抗阻训练对运动表现有正向促进作用,中等程度的非稳定性抗阻训练是安全有效的刺激方式。激活核心肌肉、增强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协调性、提高肌肉本体感觉是非稳定性抗阻训练提高运动表现的重要生理基础。
- 徐菁曾锦树吴润帆王国宇马国东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