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
- 作品数:61 被引量:36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鸦胆子油乳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探讨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油乳在体外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μg/ml)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h,以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SiHa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PI双染色后SiHa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对SiH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80μg/ml药物作用72h时的抑制率可达92.43%;20μg/ml药物作用后,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凋亡特征性的DNA片段化"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20、40μg/ml药物组作用48h后凋亡率分别为(8.02±2.41)%、(51.60±7.67)%、(77.22±5.80)%。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抑制SiHa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SiHa细胞发生凋亡。
- 王晓娜马力安春丽肖纯凌王雪莲王冬冬
- 关键词:宫颈肿瘤SIHA细胞鸦胆子油乳细胞凋亡
- 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HBV-DNA载量状态与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HBV-DNA载量的不同状况与实施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方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及婴儿血标本HBV-DNA载量。对母乳和人工两种喂养方式婴儿做追踪观察。结果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的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49.45%(P<0.01)。两种喂养方式婴儿的HBV感染率为15.63%和13.56%,无显著性差异;婴儿抗-HBs检测,母乳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结论HBV携带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明显低于血清。母乳喂养不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且有助于提高婴儿抗-HBs的GMT水平。
- 马力赵桂珍梁争论吴小音钟熙
- 关键词:HBV-DNA载量乳汁母乳喂养母婴传播
-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方法。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的mMSCs。A组原代培养;B组原代培养分别加刺激因子50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5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于培养的7、14、21、28d,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采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糖原染色情况。结果:分离纯化B组大鼠的mMSCs,应用HGF和FGF-4诱导10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细胞免疫荧光测定B组显示,培养第7dAFP即出现阳性,第21d表达明显减弱;第7dCK-19染色阳性,以后增强;第14d白蛋白与CK-18染色开始阳性,以后表达逐渐加强。A组在培养过程中不表达AFP、ALB、CK-18和CK-19。糖原染色显示,B组第14d开始阳性,一直持续到第28d;A组未见阳性染色。结论:大鼠mMSCs在较高浓度的HGF及FGF-4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 鲁学恒马力刘沛
- 关键词:细胞分化肝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
- TNF-α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被引量:25
- 2007年
-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定位和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增加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Caco-2细胞(20-30代)应用含有2 mmol/ L谷氨酰胺、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7d,细胞生长达到融合后加入不同浓度的TNF-α(0,10,100μg/L)继续培养24h,提取细胞蛋白制备NP-40可溶性及不溶性蛋白框架,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claudin-1蛋白含量,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laudin-1的定位,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laudin-1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对照组claudin-1沿细胞膜分布,呈蜂巢状线性荧光,10μg/L TNF-α引起claudin-1荧光信号减弱,并呈锯齿状异常分布;Western blot分析显示claudin-1蛋白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为20 kDa(非磷酸化claudin-1),主要存在于NP-40可溶性蛋白样品中;另一种为25 kDa(磷酸化claudin-1),只存在于NP-40不溶性蛋白样品中.TNF-α不影响20 kDa claudin-1蛋白的表达,但可使25 kDa claudin-1蛋白表达下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10,100μg/L:0.31±0.02.0.24±0.05 vs 0.43±0.09 P>0.05,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NF-α(10,100μg/L)作用24h或100μg/L TNF-α作用不同时间(4,8和24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不能引起claudin-1 mRNA的改变.结论:TNF-α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但可以引起有功能的磷酸化claudin-1蛋白表达减少.
- 崔巍刘冬妍马力刘沛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ACO-2细胞免疫荧光免疫印迹
- 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JEG3)模型,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方法应用HBV阳性且高载量的血清,感染JEG3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内的HBV载量;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不同代次上清液的HBsAg、HBeAg浓度;应用SP免疫组化检测感染细胞内HBsAg、HBeAg的表达。结果感染初代的JEG3细胞,随着时间增加病毒载量亦增加。传代后细胞及上清中的HBV载量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降低,5代后检测均为阴性;感染初代上清液HBsAg含量随时间增加,120h含量最高。传代细胞的上清液HBsAg检测1~4代为阳性,但浓度逐渐降低,5代后均为阴性。上清液的HBeAg检测,各时间点、各代均为阴性;1、2、3、4代细胞HBsAg、HBcAg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结论HBV可以在体外感染滋养层细胞,且能在传代细胞中有持续的表达。感染过程中参与调控的相关细胞因子及HBV复制的持续与否有待进一步探讨。
- 马力穆桂玲王心竹张健赵桂珍王兆荃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实时定量PCR
- Caspase-8和DR5在TRAIL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能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诱导凋亡作用。大多数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对TRAIL的诱导凋亡作用耐受与其Caspase8表达缺失有关,也与细胞表面TRAIL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有关。该文主要探讨Caspase8及TRAIL受体DR5的表达在TRAIL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DZ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IFNγ作用前后SKNDZ细胞Caspase8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化疗药作用前后SKNDZ细胞DR5的表达;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RAIL、IFNγ+TRAIL、化疗药+TRAIL及化疗药+IFNγ+TRAIL对SKNDZ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结果SKNDZ细胞不表达Caspase8,IFNγ作用后的SKNDZ细胞Caspase8表达明显增加。对照组未检测到DR5蛋白表达,而阿霉素和依托泊苷处理后检测到DR5蛋白表达。表达Caspase8的SKNDZ细胞对TRAIL的诱导凋亡作用仍不敏感,而同时表达Caspase8和DR5的SKNDZ细胞对TRAIL的诱导凋亡作用敏感。阿霉素/依托泊苷+IFNγ+TRAIL组早期凋亡率为:(17.9±3.6)%、(14.8±3.3)%,与IFNγ+TRAIL组(3.9±1.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6.233,P<0.01)。结论同时表达Caspase8和DR5的SKNDZ细胞恢复了对TRAIL的敏感性,Caspase8和DR5在TRAIL诱导SKNDZ细胞凋亡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 佟海侠张继红马力陆春伟张锦华
- 关键词:凋亡TRAILCASPASE-8DR5
-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硬化大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方法参照文献1,给大鼠反复腹腔注射CCl4制备化学性肝硬化大鼠动物模型。实验4周、8周分批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硬化进程中,大鼠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定位及表达的变化。结果occludin蛋白主要沿大鼠大肠粘膜上皮细胞膜的顶端呈线状分布,在肝硬化组大鼠,4周时occludin的阳性染色开始减少,8周时更为明显。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4周时开始下降(0.51±0.07),8周时达到最低值(0.32±0.05),与对照组(0.83±0.09)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硬化进程中,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
- 马力崔巍鲁学恒
- 关键词:肝硬化紧密连接蛋白
- HBV慢性感染患者PBMC凋亡与血清病毒载量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研究HBV慢性感染患者血清HBV载量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的关系.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42例HBV阳性患者及健康献血员10 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PHA的刺激下培养72 h 后收集细胞.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标记方法(terminal deoxyribo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biotinyl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HBV慢性感染患者PBMC凋亡,并用HBV-PCR定量试剂盒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对不同组的PBMC凋亡及血清HBV-DNA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凋亡情况及血清HBV-DNA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TUNEL法与FCM检测HBV阳性患者PBMC,证实PBMC存在凋亡,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中度组与肝硬化组凋亡率明显升高分别为(29.3±9.3%,24.8±10.8%, 28.8±5.0%),与健康对照(18.0±6.4%)比较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HBV-DNA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最高(14.3±24.8×107cp/L),与其他组比较病毒含量明显增高(P<0.05).HBV慢性感染患者血清病毒载量与其PBMC 凋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r=0.338,P=0.014(P<0.05). 结论:HBV慢性感染患者PBMC存在凋亡,其凋亡率较健康组明显增加.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血清病毒含量最高, 其凋亡率亦最高.凋亡状况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机体的免疫状态相关.HBV慢性感染患者PBMC凋亡与其血清病毒载量有相关性.
- 宋蕊王玉梅石理兰冯国和马力窦晓光
- 关键词:HBV慢性感染PBMC凋亡血清病毒载量
- 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与母子HBV基因分型及S基因变异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对照研究乙肝疫苗免疫阻断失败的儿童和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基因型及病毒S基因变异情况,探讨导致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病毒学因素。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RQ-PCR)法检测母子血清HBV-DNA含量;PCR法扩增出母子HBV DNA S基因片断,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结果:7对母子共15份血清HBV DNA均为高水平(〉1.0×10^8 copy/ml)。其中2对属于基因B型,5对属于C型。母子间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100%,HBV-S基因核苷酸测序结果与选定的标准株进行比较,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特别是“a”决定簇的变异。核苷酸变异影响病毒氨基酸的表达。结论: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失败的原因可能与HBV变异株的感染有关,特别是“a”决定簇的变异,变异株来源于母亲。
- 白菡张琳窦晓光马力石理兰李颖赵桂珍
- 关键词:疾病传播乙型
- α-干扰素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IFN-α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HSC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MTT)测定活细胞数及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AnnexinV和PI双染方法将早期凋亡与中晚期凋亡和死细胞区分开,从而测定HSC的早期凋亡情况.结果:MTT实验观察到IFN-α作用于大鼠活化的HSC后,作用组活细胞数目减少,1×10^7及1×10^8U/L两个作用浓度组与对照组的A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2,5.44,均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示HSC的早期凋亡率随干扰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1×10^7及1×10^8 U/L两个作用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t=4.31,5.07,均P<0.05).结论:诱导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可能是IFN-α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车雷马力吴丹李智伟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Α-干扰素肝纤维化早期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