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67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能源
  • 2篇能源结构
  • 2篇能源投资
  • 2篇污染
  • 2篇空间溢出效应
  • 2篇产业转移
  • 2篇雾霾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发展
  • 1篇低碳转型
  • 1篇演进
  • 1篇演进历程
  • 1篇再生能源
  • 1篇中等收入陷阱
  • 1篇中国产
  • 1篇中国产业发展
  • 1篇中国能源
  • 1篇失衡
  • 1篇失衡问题
  • 1篇能源发展

机构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作者

  • 10篇马丽梅
  • 3篇史丹
  • 3篇张晓
  • 1篇李钢
  • 1篇王涛
  • 1篇刘生龙
  • 1篇裴庆冰
  • 1篇覃毅
  • 1篇黄娅娜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能源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当代财经
  • 1篇经济学家
  • 1篇改革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被引量:412
2014年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这两大经济增长极相连接的中部地区,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其重要原因,产业转移加深了地区间经济与污染的空间联动性,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建立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水平与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此外,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或还未出现,即随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污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实证分析得到,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所换取的环境质量改善仅仅是短期的。由于污染溢出的存在,环境规制更严格的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不能获得其规制的全部利益。治理雾霾,区域间联防联控势在必行。长期看,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关键,而短期看,减少劣质煤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马丽梅张晓
关键词:能源结构PM2空间溢出效应产业转移
近年来我国能源投资发展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投资规模总体呈不断增长趋势,2015年能源投资为32564亿元,比2000年增长7.16倍。特别是2002年以来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对能源投资限制造成的能源短缺。使我国能源投资进入一轮高速增长期,2002-2008年平均增速达25%。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能源投资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增速放缓,2008-2015年平均增速仅10%。我国能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2.2%降至2015年的5.8%。煤炭选采、石油开采、石油及炼焦业投资在金融危机后增速放缓.至2012年左右均呈现负增长。占能源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煤气生产和供应与电力、热力及燃气投资在危机后仍保持强劲增长,占能源投资比重不断攀升。从区域上看,我国能源投资不断向能源资源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运输处理大省集中。国有经济占能源投资总额比重不断下降,2004年后基本稳定在48%的水平上。能源投资与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的关系密切,经实证分析,能源投资与能源消费在总量上显著正相关.但除煤炭外的其他分行业在增速上相关性均较弱,表明我国能源投资与能源消费存在失衡问题;我国能源投资与能源价格显著正相关,且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外在增速间的相关性也较强,说明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产业结构变动和节能等措施使我国工业用能比重和能源强度不断下降,对能源投资有重要影响。推动能源投资健康发展,要解决好投资和消费的失衡问题,保证在国家主导下推动能源投资市场化,鼓励引导对绿色、智慧能源的投资,限制落后投资,引导海外投资。
李华杰马丽梅
关键词:能源投资能源消费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失衡问题
中国能源低碳转型(2015—2050):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可行路径被引量:77
2018年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下,第三次能源革命正悄然发生,中国也已走入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现有关于能源转型路径的研究,大多关注于能源转型本身,忽视了能源转型需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契合的重要特征,即中国能源转型所面临的问题是何种能源转型方案在近期所带来的成本能够被经济系统消纳包容,而在长期又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鉴于此,本文通过跨国比较以及CGE模型研究中国的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跨国比较分析发现,人均收入水平及一定的产业结构基础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条件,从产业结构及人均GDP的对比看,中国在近5年内如注重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人均二氧化碳将在2035年甚至更早进入排放的"下降期",选择何种能源转型道路是当前中国所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模型演化结果及跨国经验分析,将中国能源转型的可行路径分为三个阶段:2015—202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经历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时期,能源转型应采取"温和"手段,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将对经济产生较大负向冲击,不具备可行性;2025—2035年,是能源转型方向确定期,可以制定较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亦可逐步挖掘化石能源自身的"清洁潜力",转型方向应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紧密联系;2035—2050年,为能源转型的成熟期,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步入崭新阶段,中国能源系统或将呈现两种可能,一是到2050年实现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60%以上;二是局部地区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供应,而整个能源供应体系呈现出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平分秋色的局面。
马丽梅马丽梅史丹
关键词: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中等收入陷阱低碳发展
创新政策体系触及的边界:由市场与政府关系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均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两种手段各有其适用的产业空间。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政策是以前期非市场化政策为基础的,国家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都会频繁地采取非市场化的手段。技术不确定性能够较好地概括产业技术特征,技术不确定性越低的行业,创新政策中非市场化的手段越可能成功。我国需要建立起协调两种激励手段的国家创新政策体系,通过企业的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李钢马丽梅
中国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首届全国产业经济学博士后论坛”观点综述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对"首届全国产业经济学博士后论坛:中国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效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与企业治理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论坛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总结与展望,也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覃毅马丽梅黄娅娜王涛
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00
2016年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对能源结构、交通模式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展开分析。实证显示,雾霾污染区域特征明显,主导东、中、西部地区污染的因素各不相同。对中、西部而言,能源结构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集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损人利己"效应;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通过国际间横向对比发现凡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都同样存在雾霾污染严重的问题;三是产能过剩加剧了污染。对于东部而言,交通拥堵以及来自邻近地区的影响是其高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污染的治理需要联防联控,而在东部地区,打破省域行政界限实现市级层面的联合防控则更为有效。短期看,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劣质能源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的中长期布局规划至关重要;而长期看,发展清洁能源相关技术则更具战略意义。
马丽梅刘生龙张晓
关键词:能源结构PM2.5空间溢出效应
对近年来我国海外能源投资发展的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对2005—2017年我国海外能源投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我国海外能源投资规模总体呈增加趋势,权益投资比重不断下降。投资结构方面,石油投资起步最早,但2013年油价大跌导致投资剧减;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电力投资增长强劲;煤炭投资受国内外煤价波动影响经历3轮增降;天然气和燃气投资由于受气价倒挂以及国内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规模有所下降,近期受益于能源结构调整其规模上升。投资区域从早期投资资源国向投资资源国和发达国家能源公司并举。国企是投资主力军,且跨界投资增加,民营企业活跃。随着各国对能源投资管制加强,优质能源投资难度增大。基于我国能源国情,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提高海外能源投资规模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是国家要做好引导和支持;二是金融要战略支持;三是投资主体要提高投资和经营水平;四是要借鉴经验教训,策略性开展投资。
李华杰马丽梅
关键词:能源投资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演进历程:基于环境规制视角被引量:16
2017年
利用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及河北11个城市的数据,基于环境规制视角,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演进特征进行研究。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环境规制直至2010年才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协同性才开始显现。京津冀的"中心"呈现出明显的"示范效应",存在"逐顶竞争"的可能,空间效应作用明显。而京津冀的"外围"则呈现"逐底竞争"趋势。进一步地,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污染溢出效应的存在,淹没了环境规制严格区的"规制收益",本地环境规制的提高并不能起到环境质量改进的作用,而邻近地区整体环境规制的提升才能使本地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因此,实现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增强空间关联,进一步打破行政分割,深化区域协同是区域环境规制整体提升的重要环节。
史丹马丽梅
关键词:环境规制
基于大数据方法的经济研究:前沿进展与研究综述被引量:25
2018年
随着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基于大数据方法对经济的研究日益增多,大数据对经济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大数据方法研究经济的文献,根据经济研究中使用大数据的目的将其大致归纳为3类:优化传统经济指标或构建其先行指标、构建新的经济预测指标、寻找建立经济变量间的联系。本文介绍了基于大数据方法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一般方法和主要阶段特征:数据抓取和数据分析,介绍了目前经济学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方面的主流工具和算法,从经济预测和验证经济理论两方面阐述了目前基于大数据的经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现阶段大数据研究面临的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困难、基于大数据的经济分析方法的某些理论基础尚不完善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基于大数据的经济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清晰、全面地展示了目前基于大数据的经济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发展,为基于大数据研究经济夯实了基础工作,补缺了近年来国内在基于大数据方法的经济研究综述这一领域的空白。
李华杰史丹马丽梅
关键词:大数据经济研究
区域大气污染空间效应及产业结构影响被引量:77
2014年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由大气污染所导致的公共健康风险及经济损失日益突出,探询污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是制定治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PM10进行研究,特别探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本地与异地之间PM10交互影响的问题及产业结构影响。首先,分析全局空间相关性,发现地区间PM10存在着空间自相关,且逐年增强;其次分析局域相关性,发现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高-高类型的集聚,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9个省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低-低类型的集聚,主要集中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以及云南等5个省份。虽出现个别年份的波动,但从长期看,各集聚区均处于较稳定状态;第三,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PM10进行比较全面的模型数据分析,包括经济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气候等因素对PM10的影响,以较为新颖的视角刻画PM10的形成,发现地区间PM10的交互影响存在着"负效应",分析表明这种"负效应"具有短期性,而且"负效应"与"溢出效应"可能存在联系。此外,重点分析工业中对PM10贡献较大的典型行业,以及以典型行业为代表的工业结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PM10的影响特点,与劣质煤进口量逐年增大的事实相结合,阐述了降低PM10的困难所在。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论证影响不同地区PM10的主导因素,空间因素对PM10的影响,长期看在部分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降低PM10的不可行性;论证中,以北京地区为主要分析案例,发现交通拥堵程度以及空间因素是其出现高雾霾的重要原因。根治雾霾,区域间的联合治理势在必行。
马丽梅张晓
关键词:PM10空间计量模型产业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