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奇萍

作品数:8 被引量:95H指数:4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杜鹃
  • 2篇遗传分化
  • 2篇云锦杜鹃
  • 2篇珍珠菜
  • 2篇铅锌尾矿
  • 2篇种群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尾矿
  • 2篇细菌
  • 2篇居群
  • 2篇ISSR
  • 1篇大血藤
  • 1篇血藤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过程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作用

机构

  • 7篇台州学院
  • 5篇西南大学

作者

  • 8篇顾奇萍
  • 7篇李钧敏
  • 6篇金则新
  • 2篇王超
  • 2篇童杭海
  • 2篇赵兴江
  • 1篇陈彤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金属胁迫下珍珠菜居群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RAPD技术对自然生长在堆放时间为10年(YS)、20年(ES)的铅锌尾矿及对照土(DZ)上的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带为92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8.60%,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3个居群的平均P为44.16%,其大小顺序为ES居群>DZ居群>YS居群。Shannon信息指数(I)估算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312 3,平均为0.253 0。Ne i指数(h)计算的总基因多样性为0.208 6,平均为0.172 6。3个居群的I、h大小顺序为DZ居群>ES居群>YS居群。3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可能与珍珠菜世代更替中对重金属敏感基因的丢失及耐受基因的固定有关。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21.67%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78.33%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3个居群之间发生了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Φst=0.217)。居群间基因流(Nm)较高,其值为2.395 7。2个尾矿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对照居群与2个尾矿居群的遗传距离均较大,表明重金属胁迫对珍珠菜居群的遗传分化影响较大。
顾奇萍金则新李钧敏
关键词:珍珠菜居群RAPD分析重金属胁迫
不同植物对铅锌尾矿土壤重金属耐受性细菌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分析了铅锌尾矿上珍珠菜、白茅、葛藤、一年蓬4种植物周围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细菌数量、耐性细菌数量及比例、细菌重金属抗性和抗生素抗性特征。结果表明铅锌尾矿上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改变具有不同的作用,这种改变将为细菌提供不同的生长环境。珍珠菜周围土壤中细菌总数最多,一年蓬次之,葛藤第三,而白茅周围土壤中细菌总数最少。4种植物周围土壤细菌的耐锌与耐铅能力差异较大,存在铅依赖细菌,锌污染可能是尾矿区细菌生长受限制的主要原因。铅锌尾矿不同植物周围土壤细菌具有较广泛的抗重金属特性,但抗生素抗性较弱,且不同植物周围土壤细菌的抗性能力差异较大,显示不同植物周围土壤的细菌种类可能已具有明显的差异。
王超李钧敏赵兴江童杭海顾奇萍
关键词:铅锌尾矿植物重金属细菌
短柄枹种群在不同群落演替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解群落演替与种群遗传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利用RAPD技术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短柄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5条条带,其中多态条带为120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76%,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4.14%;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474 7,平均为0.364 2。N ei指数计算的总基因多样性为0.323 4,平均为0.248 4。3个种群的的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30.27%的变异发生在种群间,69.73%的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31 9,基因流(Nm)为1.653 9。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850 1,遗传距离平均为0.162 6,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的短柄枹种群遗传相似度最高。对不同群落的短柄枹种群进行UPGMA聚类,在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的短柄枹种群先聚到一起,再与常绿阔叶林中的短柄枹种群相聚。短柄枹种群这种遗传结构是其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反映,同时也与群落的微环境密切相关。
顾奇萍金则新李钧敏楼文燕
关键词:RAPD演替
红藤饮片提取物抑菌活性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了解3个不同产地、2个不同批次的红藤饮片6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抑菌活性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红藤饮片提取物的6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分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以平板二倍稀释法统计最小抑菌浓度(M IC);以试管二倍稀释法统计最小杀菌浓度(M BC)。结果:红藤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以安徽产地第一批次最高,抑菌圈大小、M IC、M BC分别为(9.67±0.29)mm、12.5 m g/m l、31.25 m g/m l和(10.17±0.58)mm、12.5 m g/m l、31.25 m g/m l,江苏产地第二批次最低,抑菌圈大小、M IC、M BC分别为(7.67±0.29)mm、25 m g/m l、125 m g/m l和(8.17±0.29)mm、25 m g/m l、125 m g/m l。红藤饮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在不同产地和不同批次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在不同产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不同批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红藤药液的6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安徽产地第一批次最高(3.61%),江苏产地第二批次最低(1.90%)。红藤提取物的总生物碱和游离蒽醌在不同产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不同批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总鞣质和总皂苷在不同产地和不同批次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响红藤饮片对2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可能为总皂甙、总鞣质、游离蒽醌及总绿原酸。结论:不同红藤饮片的次代谢产物的含量及抑菌活性以安徽和浙江产地较高,江苏产地较低;红藤的抑菌活性与饮片中总皂甙、总鞣质、游离蒽醌及总绿原酸的含量密切相关。
李钧敏金则新陈彤顾奇萍
云锦杜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48
2006年
利用ISSR技术对浙江省境内的5个云锦杜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2个引物共检测到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8.24%。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17,Nei指数(h)为0.2848,表明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高;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P%平均为48.23%,I平均为0.2682,h平均为0.1818。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40.0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9.9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居群间的基因流较低,为0.8824。居群隔离、自交衰退可能是导致云锦杜鹃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5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755。聚类显示,括苍山居群和天台山居群组成一组,凤阳山居群和百山祖居群组成另一组,干坑居群单独成一组。
金则新李钧敏顾奇萍
关键词:云锦杜鹃自然居群遗传分化ISSR
铅锌尾矿重金属耐受细菌分析和质粒检出率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含不同铅锌浓度的重金属选择性平板,对堆积时间为20a的铅锌尾矿中细菌重金属耐受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质粒检出率进行测定,为深入了解细菌对重金属的适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尾矿中重金属(Pb、Cu、Co、Cd)总量及EDTA提取态含量均显著性地高于对照土壤,而可培养细菌的数量要极显著性地低于对照土壤。尾矿与对照土壤均有一定的重金属耐受细菌群体,但总体上,铅锌尾矿重金属耐受性细菌数量要略多一些。耐锌细菌的质粒检出率分别为74.07%(尾矿)和70.59%(对照),耐铅细菌的质粒检出率分别为93.1%(尾矿)和90.3%(对照),尾矿土壤耐性细菌质粒的检出率要高于对照土壤。
顾奇萍李钧敏金则新王超赵兴江童杭海
关键词:铅锌尾矿细菌
铅锌尾矿区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种群遗传分化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铅锌尾矿由于其高含量的铅锌等重金属,低含量的营养物质,使其成为一个特殊的环境。为了探讨铅锌尾矿对地上珍珠菜种群遗传分化及地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采用RAPD方法对定居在铅锌尾矿上珍珠菜(Lysimachia cl...
顾奇萍
关键词:尾矿区珍珠菜种群遗传
文献传递
云锦杜鹃ISSR扩增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2
2007年
以云锦杜鹃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包括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含量、TaqDNA聚合酶量、BSA浓度、引物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进行筛选和优化,建立了稳定、可重复的最佳反应体系:10μL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10mmol/LTris.HClpH9.0,50mmol/LKCl,0.1%TritonX-100),1.5mmol/LMgCl2,0.15mmol/LdNTP,0.45UTaqDNA聚合酶,2mg/mLBSA,12pmol引物,16ng模板DNA。利用所建立的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2个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的引物,对5个居群共100个云锦杜鹃个体的DNA进行扩增,检测到1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88.24%,5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48.23%。云锦杜鹃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云锦杜鹃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顾奇萍金则新李钧敏
关键词:云锦杜鹃I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