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水稻
  • 6篇导入系
  • 5篇性状
  • 4篇QTL
  • 4篇QTL定位
  • 3篇选择导入系
  • 3篇一般配合力
  • 3篇数量性状
  • 3篇配合力
  • 3篇基因
  • 3篇产量性状
  • 2篇低磷
  • 2篇性状基因
  • 2篇育种
  • 2篇杂交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数量性状基因
  • 2篇数量性状基因...
  • 2篇水稻产量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华安种业...

作者

  • 13篇项超
  • 8篇高用明
  • 7篇石英尧
  • 3篇张俊巍
  • 3篇王杰
  • 3篇张宏军
  • 3篇曲丽君
  • 3篇王超
  • 2篇王文生
  • 2篇李飞
  • 2篇任洁
  • 2篇刘周
  • 2篇张晶
  • 1篇傅彬英
  • 1篇夏加发
  • 1篇丁在松
  • 1篇崔会会
  • 1篇唐启源
  • 1篇李泽福
  • 1篇沈潜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个水稻骨干恢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水稻骨干恢复系是指在杂交稻育种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恢复系。探明骨干恢复系的遗传基础,发掘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水稻恢复系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三系骨干恢复系成恢727和两系骨干恢复系9311为亲本,培育了具有250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在2015年三亚和2016年合肥两个环境下进行了9个重要农艺性状表型和SSR分子标记基因型鉴定,用SAS9.2分析表型数据,用QTL Ici Mapping v4.1进行QTL定位分析。在三亚和合肥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39个QTL,三亚检测到16个,分布于第1、2、4、7、8、10、11和12染色体上;合肥检测24个,分布于第1、2、3、7、8、9、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qPH1-1在三亚和合肥两个环境下都能检测到,加性效应分别为-1.75和-2.46。在检测到的39个QTL中,有24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恢复系成恢727,15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9311。共计有26个QTL曾被前人定位,13个属于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QTL。另外,在RM279~RM521、RM336~RM3534、RM25~RM547、RM553~RM160、RM222~RM271区段内检测到5个多效性QTL位点。其中RM25~RM547位点与已经克隆的基因Ghd8位置相近。RM553~RM160位点是一个新的多效性位点,分别控制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和结实率,而且效应和表型变异贡献率都较大。其余3个位点在前人的研究中分别有所报道,但其多效性则是在本研究中首次发现。在本研究新发掘到的QTL中,控制穗数的QTL qPN12-1,控制穗长的QTL qPL1-2和qPL10-1,控制总粒数的QTL qSNP2-1和qSNP10-1,控制结实率的QTL qSF3-1,控制千粒重QTL qTGW7-1和控制产量的QTL qGY1-1效应均比较大,解释的表型遗传变异比例也较高。本研究的结果将会为相关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和育种应用奠定基础。
魏少博Priya Lal Biswas王文生王杰项超高用明
关键词:水稻农艺性状恢复系数量性状基因座
利用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水稻产量性状QTL被引量:1
2014年
水稻磷素利用率低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发掘水稻耐低磷有利基因、培育磷高效品种,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恢复系‘蜀恢527’、‘明恢86’作为轮回亲本,以‘爷驼崽’为供体亲本,构建了2个BC2F4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分别在正常施肥量条件下和低磷条件下对2个群体进行产量性状鉴定和分析,同时对2个群体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对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的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不同遗传背景下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单株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穗数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是造成低磷条件下减产的主要原因。2个群体在正常条件和低磷条件下共检测到控制单株有效穗数QTL 11个,控制每穗实粒数QTL 10个,控制结实率QTL 10个,控制千粒重QTL 9个,控制单株产量QTL 13个;检测到一因多效的位点12个。研究结果对低磷品种的选育、相关有利基因的发掘利用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选择导入系也为耐低磷育种提供了材料。
张俊巍项超张晶任洁刘周王超曲丽君石英尧
关键词:水稻耐低磷
利用导入系剖析水稻产量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及一般配合力QTL精细定位
我国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配合力的分析是杂交稻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深入探索配合力的遗传机理,发掘和研究配合力基因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水稻遗传改良和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超
关键词:水稻导入系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杂种优势
利用选择导入系QTL聚合设计方法改良水稻产量相关性状被引量:2
2012年
培育和种植高产水稻品种是解决粮食短缺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轮回亲本明恢86和供体亲本ZDZ057、辐恢838和特青构建了3个BC2F4高产选择导入系群体,从中选择5个稳定的高产导入系培育了4个聚合群体WD135/WD190、WD190/WD250、WD208/WD258、WD135/WD258。通过对4个F4聚合群体进行大田表型鉴定,考察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选取55个SSR多态性标记对聚合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项方差分析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检测和根据遗传搭车理论对增产的聚合系基因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卡方检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单株产量在所有4个聚合群体中都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基因型差异,抽穗期没有差异,其余性状在不同群体中表现不尽一致。在4个聚合群体中,一共有57个聚合系产量高于轮回亲本,增产幅度从0.36%~72.7%,其中有40个聚合系高于其各自的聚合亲本。与轮回亲本和导入系亲本相比,高产聚合系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高产聚合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得到了改良。利用卡方检验和单项方差分析分别检测到22和20个与产量及相关性状有关的QTLs,其中10个QTL与前人定位的结果一致。聚合亲本携带的QTL在聚合群体的效应与导入系群体估算的不完全一致。说明利用选择回交导入系进行复杂性状聚合改良虽然可以部分消除QTL与遗传背景的互作,但是QTL之间的上位性互作可能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采取的产量聚合系定位方法可靠性较好,为复杂性状的聚合系定位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沈潜张宏军项超李飞韩梅高用明石英尧
关键词:水稻选择导入系聚合育种QTL
利用选择导入系进行水稻耐低磷鉴定与 QTL 定位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我国当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籼稻恢复系明恢86和蜀恢527作为轮回亲本,以籼稻品种爷驼崽为供体亲本构建了2个 BC2 F4群体,在河北廊坊田间正常土壤正常施肥(对照)、贫瘠土壤正常施肥和贫瘠土壤低磷胁迫这三种处理下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表型评价.同时,在北京温室采用水培法进行苗期耐低磷鉴定.在廊坊检测到49个产量及相关性状主效 QTL,这些 QTL 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7%-16.5%;其中有25个(51.0%)QTL 的有利等位基因来自供体亲本爷驼崽.在北京检测到影响耐低磷相关性状(根长、根系干质量、根冠比、地上部分干质量和总干质量)的主效 QTL 48个,这些 QTL 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7.7%~16.6%;其中有21个(43.8%)QTL 的有利等位基因来自供体亲本爷驼崽.多达79?6%的 QTL 能在廊坊环境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下被检测到,特别是与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关的 QTL,不仅能稳定的表达,并且它们在不同处理下具有比较一致的效应.在检测到的所有 QTL 中,有8个染色体区段在两种环境的低磷胁迫条件下被同时检测到,其中与第12染色体 RM511(Bin12.4)紧密连锁的位点,同时控制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根长、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和总干质量等6个性状.
任洁赵秀琴丁在松项超张晶王超张俊巍Charles Augustino JOSEPH张强庞昀龙高用明石英尧
关键词:水稻低磷胁迫导入系数量性状基因座
水稻氮吸收转运利用生理机制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水稻需求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用氮量高和利用率低已成为其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给剖析水稻耐低氮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利用的生理机制及氮高效型水稻的形态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对近年来水稻耐低氮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及水稻耐低氮遗传基础方面作了分析,包括耐低氮QTL定位与克隆、转录组研究、蛋白组研究等。目前关于水稻对氮素响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相关的机制仍是一个谜团。开展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相关基因/QTL以及耐低氮遗传基础的研究是选育优良氮高效品种工作的有效途径。
王超项超曲丽君张俊巍石英尧
关键词:水稻生理机制耐低氮
杂交稻“大青棵”现象遗传基础剖析被引量:1
2013年
杂交稻的大青棵现象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大青棵产生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蜀恢527/辐恢838群体中的38个导入系为父本,以四个核心不育系II-32A、协青早A、冈46A和金23A为母本,构建4个测交群体。在合肥、杭州和广州3个晚稻环境下,对其进行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表型评价,结合基因型分析,利用单向(one-way ANOVA)和双向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检测与感光性相关的QTL及QTL间互作。表型分析表明,55个组合在合肥表现为大青棵,相比之下,这些组合在杭州和广州表现为正常抽穗,但抽穗期延迟。利用单向方差分析,在多个环境或者群体中检测到12个标记与感光性QTL紧密连锁。通过双向方差分析,共检测到31对感光性上位性QTL,其中4对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下稳定表达。结合基因型分析和上位性分析,发现位点RM331-RM2、RM331-RM5346、RM3395-RM16和RM3325-RM53间互作是导致导入系WD57、WD71、WD77、WD78、WD80、WD85和WD88与4个不育系测交组合产生大青棵的主要遗传基础。
曲丽君张宏军项超王辉夏加发李泽福高用明石英尧
关键词:杂交稻抽穗期感光性QTL定位
杂种优势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杂种优势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形成的遗传机理和分子基础尚不清楚。随着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尤其是DNA甲基化、小分子RNA和组蛋白修饰等技术的发展,为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和技术手段。DNA甲基化、小分子RNA、组蛋白三者在杂交种中水平的改变与杂种优势有着一定关系,同时,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影响杂种优势。本文简述了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杂种优势形成中的作用和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综述将有助于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认识杂种优势的形成机理,从而促进对杂种优势的表观遗传学基础的理解及其在植物杂交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崔会会项超石英尧王文生高用明
关键词:杂种优势表观遗传小分子RNA组蛋白修饰
籼稻开花期耐热性鉴定与QTL定位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高温热害是水稻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籼稻恢复系蜀恢527为轮回亲本,以来自不同来源的6个籼稻品种为供体亲本构建了131个BC2F3:4选择导入系群体,在正常大田和温室大棚高温胁迫条件下进行连续两年(2011年和2012年)的耐热性鉴定,并结合基因型分析进行产量相关性状和耐热性QTL定位。耐热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轮回亲本和供体本身不具备很强的耐热性,但绝大多数导入系后代出现了耐热性的超亲分离。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基因型和表型分析的单向方差分析进行产量相关性状(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和耐热性(热胁迫指数)QTL发掘,共定位的到39个产量相关性状QTL,贡献率为7.3%-39.7%和12个耐热性QTL,贡献率为14.7%-30.2%。12个耐热性QTL中,有9个也在产量相关性状中检测到。40例QTL有利等位基因来自供体亲本,61.5%的QTL能在不同群体或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产量性状和耐热性QTL在染色体上大多成簇分布,每个簇往往同时影响几个性状(多效性)。其中,第2染色体上RM341(Bin2.8)对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第7染色体RM051(Bin7.1)则是主要控制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耐热指数等性状。第10染色体RM258(Bin10.5)则是主要控制每穗总粒数和耐热指数等性状。研究结果将为水稻耐热性改良及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益信息。
刘周唐启源李飞U.A.Kapila Siri Udawela项超高用明石英尧
关键词:籼稻选择导入系开花期QTL
水稻产量一般配合力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在杂种优势利用中,育种亲本的选择是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分析亲本配合力,合理选配亲本,是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发掘...
项超王杰高用明
关键词:基因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