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及华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扬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玉米朊
  • 5篇脱色
  • 3篇活性炭
  • 2篇商用
  • 2篇脱色处理
  • 2篇化学分析
  • 1篇蛋白质结构
  • 1篇等温线
  • 1篇性质分析
  • 1篇亚临界
  • 1篇仪器分析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免疫分析
  • 1篇中黄
  • 1篇色素
  • 1篇生育酚
  • 1篇热力学
  • 1篇萃取
  • 1篇脱色工艺
  • 1篇脱色效果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韩及华
  • 8篇徐斌
  • 3篇薛丁萍
  • 2篇吴其飞
  • 2篇董英
  • 2篇陈中伟
  • 2篇孙俊
  • 1篇张灿
  • 1篇王硕
  • 1篇肖香
  • 1篇段玉清
  • 1篇丁芬
  • 1篇赵芳芳
  • 1篇徐杰

传媒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脱色处理后玉米朊的品质评价
目的:为了解决我国白色玉米朊产品生产以及使用单位无检验标准可依的不足。方法:本文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溶解性试验以及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圆二色光谱等分析方法,从产品的化学组成与卫生指标;色泽与蛋白质变性程度;分子量分布以及二...
韩及华徐斌
关键词:脱色
活性炭微观结构对玉米朊脱色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研究国内外活性炭在玉米朊脱色过程中吸附色素特性的差异,以玉米朊的乙醇萃取溶液和商业玉米朊产品乙醇复溶溶液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国产活性炭(ACP)和进口活性炭(ACD)对比研究其对玉米朊的脱色效果,并对活性炭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玉米朊复溶溶液和萃取液的脱色效果没有明显差异;ACP对玉米朊溶液中色素的吸附率(77.31%)略高于ACD(67.27%)。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ACP结构向内延伸而ACD表面凹陷孔结构不明显;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表明,ACP的比表面积(1?438.082?m^2/g)和总孔容积(1.310?cm^3/g)大于ACD(779.809?m^2/g、0.626?cm^3/g),且ACP具有更多的微孔和中孔结构。ACD表面含有较多的羧酸和内酯类官能团,可与色素分子中的羟基结合,从而有效增强活性炭的化学吸附效果。ACD粒径分布更加集中,有利于脱色后的固-液分离。综合以上因素考虑,ACD更适合用于黄色玉米朊的脱色处理。
史嘉辰韩及华李运通孙俊陈中伟徐斌
关键词:玉米朊活性炭脱色
活性炭对玉米朊中黄色素的吸附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揭示活性炭脱色玉米朊过程中活性炭对色素和蛋白的吸附机理,本研究首先对活性炭进行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活性炭对色素和蛋白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活性炭P的吸附能力、比表面和孔隙结构最佳,可作为研究对象;活性炭P对色素和蛋白的吸附均可以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R^2>0.92)描述;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色素和蛋白过程中,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占主导地位;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色素和蛋白过程中,△G^0<0,△Ha^0>0,S^0△>0,△G^0绝对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活性炭对色素的吸附效果不仅受表面结构和比表面积影响,还与活性炭的微孔或中孔结构有关;活性炭以单层吸附与多层吸附共存的复杂吸附方式吸附黄色素,通过物理和化学复合吸附、膜扩散等共同作用脱除黄色素。
韩及华吴其飞徐斌薛丁萍
关键词:玉米朊活性炭热力学吸附等温线
西维因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与固相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的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以氨基甲酸酯农药西维因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分子荧光素标记西维因半抗原,建立毛细管电泳荧光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为30min,5min即可获得检测结果,对西维因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6~50ng/mL和0.05ng/mL,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与固相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相比更适合于食品或环境中痕量西维因残留的分析检测。
张灿王硕段玉清韩及华徐杰
关键词:西维因
玉米朊脱色用活性炭的筛选及其脱色工艺的优化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现有玉米朊脱色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建立了玉米朊脱色效果的科学评价方法;其次,以玉米朊保留率和色素残存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不同来源的商用活性炭产品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活性炭脱色效果的因素如脱色时间、脱色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活性炭脱色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活性炭P的脱色效果最佳。优化的脱色工艺参数为:脱色时间1.5 h、固液比1∶75、玉米朊质量浓度40 mg/mL、脱色温度35℃、乙醇体积分数90%、溶液pH 7.0、脱色次数1次。验证试验表明,脱色溶液中玉米朊保留率为67.28%,色素残存率为21.07%,每毫克玉米朊中色素含量为4.609×10-2μg。
薛丁萍徐斌韩及华董英
关键词:玉米朊活性炭脱色工艺
商用玉米朊产品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白色玉米朊产品生产以及使用单位无检验标准可依的不足,本文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溶解性试验以及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圆二色光谱等分析方法,从产品的化学组成与卫生指标;色泽与蛋白质变性程度;分子量分布以及二、三级结构等多层次,...
韩及华徐斌肖香董英
关键词: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蛋白质结构
脱色处理后玉米朊的品质评价
目的:为了解决我国白色玉米朊产品生产以及使用单位无检验标准可依的不足.方法:本文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溶解性试验以及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圆二色光谱等分析方法,从产品的化学组成与卫生指标;色泽与蛋白质变性程度;分子量分布以及二...
韩及华徐斌
关键词:脱色
亚临界丙烷萃取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动力学模型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揭示亚临界流体萃取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的动力学规律,该文以亚临界丙烷为萃取介质,研究了米糠油、γ-谷维素及α-生育酚等活性组分在不同萃取温度和时间的萃取率,并基于Baümler模型对目标物的萃取率进行模型拟合,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过程中目标物的相对萃取率随时间增长递增,且在初始阶段(洗涤过程)的增长速率快于第二阶段(扩散过程)的增长速率;同时,升高萃取温度可同时提高目标产物的扩散系数和相对萃取率;基于Baümler模型可较好拟合亚临界丙烷萃取米糠油、γ-谷维素和α-生育酚的动力学过程(R2>0.95),所得动力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由Arrhenius方程可计算出米糠油、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亚临界萃取反应活化能,其中米糠油的活化能最低(5.23 k J/mol),α-生育酚次之(7.05 k J/mol),γ-谷维素最高(9.11 k J/mol),表明γ-谷维素最难萃取且对温度依赖程度最高;根据拟合所得动力学模型,对米糠油提取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米糠油萃取率的预测准确率达95.8%,而对γ-谷维素和α-生育酚萃取率的预测准确度稍低,分别达94.7%和94.4%,对三者均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总之,基于Baümler模型可以较好地建立米糠油及其有益伴随物的亚临界萃取动力学模型,从而较为准确的预测米糠油及其微量活性组分的萃取率,对米糠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陈中伟赵芳芳丁芬孙俊韩及华徐斌
关键词:米糠油Α-生育酚
商用白色玉米朊的性质分析及其质量评价
2019年
为弥补我国白色玉米朊产品生产企业及使用单位无检验标准可依的不足,本研究采用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商用白色玉米朊的化学组成、重金属含量、色素含量、溶解性,分子量分布和蛋白质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白色玉米朊产品中蛋白质与重金属含量均满足国家药典标准。色素含量仅为黄色玉米朊的22.18%,且无明显变性现象。相比黄色玉米朊,白色玉米朊产品分子量与之相近,但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含量由56.37%上升至60.42%,β-折叠含量由10.51%降低至5.92%,三级结构则无明显变化。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脱色处理使白色玉米朊产品中的β-玉米朊、色素和变性蛋白含量降低,α-玉米朊含量显著提高。因此,白色玉米朊的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的白色玉米朊质量评价体系。而本研究为玉米朊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徐斌史嘉辰韩及华薛丁萍李运通李波吴其飞
关键词:脱色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