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阿勇

作品数:1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语言文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日据时期
  • 3篇外语
  • 3篇文化
  • 3篇《路得记》
  • 2篇叙事
  • 2篇诗化
  • 2篇台湾社会
  • 2篇外语教育
  • 2篇教育
  • 2篇基督
  • 2篇覆灭
  • 1篇道德经
  • 1篇典例
  • 1篇新教
  • 1篇兴衰
  • 1篇叙事分析
  • 1篇叙事解读
  • 1篇言说
  • 1篇意蕴
  • 1篇溢流

机构

  • 15篇闽江学院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雷阿勇
  • 4篇王晓云

传媒

  • 2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基督教文化学...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闽西职业大学...
  • 1篇闽江学院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闽西职业技术...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基督宗教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路得记》的类型重构与文学性溢流
2011年
《路得记》是一篇简洁质朴而富有诗意的叙事作品,包含着多元的文本意义。尽管《路得记》书写文本背后呈现出的口述特点、牧歌风格、历史信息无不使其文类界定屡遭歧见,现有文本仍体现了这是一件经过多重书写的精致的文学艺术品。此外,《路得记》在不同语境的各种译本中解构其"原本"意义的同时,重构了读者对其文学性的认识。
雷阿勇
关键词:《路得记》《圣经》外国文学
一个王国的兴衰覆灭——对十七世纪前后中日关系的反思被引量:2
2009年
中国与琉球国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17世纪初,日本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控制了琉球,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王晓云雷阿勇
晚明基督论的传播——艾儒略的对话与翻译策略
2012年
一、导言:艾儒略的对话录耶稣会士艾儒略( Giulio Aleni,1582 -1649) 于明朝最后几年在中国传教,清初在福建去世。他出版了三本对话录,其中大量段落记录了有关基督与中国的讨论。当时,传讲基督在中国文人和士绅中引起了激烈辩论。对那些试图从神学和文化角度来考察研究这一辩论的人们来说,这些基督论主题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柯毅霖雷阿勇
关键词:THEOLOGY
扩张与角逐:日据时期传教势力在台湾的争夺被引量:3
2009年
日本割据台湾之后,外国传教士接踵而至,展开了在台湾的传教争夺。天主教与新教便是斗争的双方。现今学术界对两教在台关系基本没有涉及。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日据时期两者发展及相互竞争的状况,寻找矛盾冲突的深厚根源,以此加深对殖民时期台湾传教势力的认识。
王晓云雷阿勇
关键词:日据时期
在异教的葡萄园:日据时期台湾天主教研究(1895-1945)
该文研究的目的是在于透过的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天主教会因应时局的变化和发展,教会内部结构组织演变与健全,信徒的信仰及成分的演化,以及教会在社会服务方面努力及特点,尽力还原日据时期台湾天主教会的历史原貌,从而梳理出台湾天主...
雷阿勇
关键词:日据时期天主教
文献传递
诗意的言说:作为“牧歌”的《路得记》的叙事解读
2011年
《路得记》是一篇抒情韵致的文学典范,字里行间流动着诗情,透露了关于历史和生命的抽象命题。它的田园牧歌情调,构就了一种"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路得记》就文体展现的浪漫诗意而言,是一篇出色的"诗化小说";而从内容涵盖的丰富意绪来讲,它又称得上一曲动人牧歌。
雷阿勇
关键词:《路得记》牧歌诗化小说叙事分析
理雅各《道德经》译解中“以心见心”之辨被引量:1
2017年
17世纪以来英国翻译理论家倡导译者要与原作者达成一种"情感认同"。理雅各承袭了此翻译思想,在翻译中国典籍尤其是艰涩的文本时屡屡强调要与原作者"以心见心"。然而理雅各的价值取向和学术旨趣与道家传统的出入,使得恪守"忠实"原则的理雅各在通向"心灵融通"之境时倍感艰难,故而在"以意逆志"中,通过对前人注解的权取转换,于经意和不经意间给《道德经》译文带进了基督教意识,成就了其"道家文本"言外和言内的微妙张力,为后人留下了足够的诠释空间。
雷阿勇
关键词:道德经理雅各解经经典翻译
无声的圣战:日据时期台湾天主教与新教的竞争与矛盾被引量:1
2008年
历史上基督教新教与天主教伴着枪炮传到了台湾。现今学术界对台湾基督教新教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却忽视了同时来台的天主教的研究,特别对两教在台关系基本没有涉及。文章通过对比日据时期两者发展及相互竞争的状况,寻找矛盾冲突的深厚根源。
王晓云雷阿勇
关键词:日据时期
民国时期教会学校外语教育的历程、特点与影响——以福建地区为中心被引量:5
2011年
民国时期福建教会学校的外语教育经历了普及、规范、发展、困顿及恢复诸阶段,最终利用对外交流方面的传统优势,以其系统的课程设置、强大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用书、兼收并蓄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以致用、融贯各科的教育理念,使其外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外语素质十分突出。同时,教会学校外语教育所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促进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发展。
雷阿勇
关键词:民国外语教育
亦耶亦孔,半东半西——谈林语堂“一捆矛盾”的基督教情结被引量:2
2003年
美国宗教学家F.X.斯特伦认为宗教生活所具有的个人特征至少在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影响了信仰者的生活态度,这一点在其论述自己的态度感受和情感时表现出来;作用于信仰者对其他具有不同深度信仰的人的了解;在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信仰者又是旁观者)的学者指出自己的宗教研究课题,并下工夫解释它时起一定的作用。基于这点,通过对林语堂的生平与宗教的因缘,以及对其有关宗教文化论著的举隅,来诠释他的基督教的情结。
雷阿勇
关键词:基督教宗教文化人文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