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红珍
- 作品数:1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无事生非
- 本文主要运用新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家卡仑·霍妮的理论来分析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所体现的真理与阐释者的关系。通过对小说结构、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的分析,旨在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说明了真...
- 雷红珍
- 关键词:宣泄基本焦虑防御机制神经症
- 美国福克纳研究最新动态
- 2010年
- 本文着眼于把美国福克纳研究的最新动态介绍到中国,使得中国的福克纳研究者放眼世界的同时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原创性。文章从两个方面考察了美国福克纳研究的最新动态:福克纳期刊和福克纳会议,发现新近的福克纳研究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1)跨学科的福克纳研究仍有更广阔的空间;(2)开始关注福克纳作品在美国之外的影响。
- 雷红珍张松柏刘燕红
- 关键词:福克纳福克纳研究
- 心理分析视域中美国的福克纳研究
- 2014年
-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是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在美国福克纳研究中,心理分析视域中的福克纳研究影响深远。许多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运用弗洛伊德、拉康、诺曼等的心理分析理论来解读福克纳的作品,对理解福克纳及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雷红珍
- 关键词:福克纳研究心理分析
- 林芙美子与林海音的女性意识之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一、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作为女性作家,无论是日本的林芙美子还是中国的林海音,她们都从女性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出发,以两性关系为视角,剖析情感的方方面面以呈现女性的真实状态。
- 王麦巧雷红珍
-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作家女性形象两性关系
- 真相与旁观者——浅谈福克纳小说的固定模式
- 2008年
- 福在小说中,总是会创造出一个神秘的、固执的、坚强而有点邪恶的缺场人物,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坚守一个残缺的梦想,并且为此付出昂贵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而福总喜欢让这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缺场,而让故事中的其他旁观者对他们感到好奇,并且尽力猜测他们的故事。旁观者于是就按照他们的观察结合自己的想象,编撰出关于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 雷红珍
- 关键词:观察者心理动机
- 《喧哗与骚动》中的神经症人格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利用心理分析家卡伦·霍妮的人际关系理论来分析康普生家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即父母的冷漠,没有责任心,使他们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基本焦虑。为了防御这种焦虑,杰生采用了反对人的顺应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人称为“敌对型”。这种人的安全感建立在只要我有权利,就谁也伤不到我的逻辑上;昆丁采取了避开人的顺应模式,采取这种顺应方式的人,称为“退缩型”。这种人的安全感建立在只要我离群索居,就什么也伤不到我的逻辑上。所以,昆丁和杰生都是神经症人格。凯蒂的失贞,给了他们一个宣泄的机会,他们趁机制造了大量的喧哗与骚动。
- 雷红珍崔雅萍
- 关键词:安全需求基本焦虑宣泄
- 福克纳小说的阐释学解读
- 2009年
- 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开放的语言、错落的故事情节安排,使得其文本呈现出一种召唤结构,召唤着读者参与到故事的建构之中。故事中的旁观者都带着自己的偏见去建构缺场人物。而福克纳的读者也带着自己的前理解来进一步阐释。诚如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主旨:所有的理解都不可能摆脱自身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的限制。文学作品从一种文化和历史环境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人们可能会从作品中发现新的意义。
- 雷红珍
- 关键词:阐释学召唤结构前理解历史性时间性
- 带给青春的启示——评青春感怀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 2014年
- 笔者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定义为青春感怀片,因为其不仅仅是怀旧层面的影像展示,也不因其单纯地包含着一种追寻昨日美好的良好愿景,更多的是它在这样一种怀旧的过程中,同时掺杂着参差的对照。片中蒙蒙这一角色与不同人物之间的横向对照和蒙蒙自身经历的前后对照所带来的苍凉的感伤,恰恰也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的一种,而这样一种苍凉的审美过程,不仅为当下炒得正热的青春影视剧带来一种别样的启迪,也更因其与生俱来的哲思性,为我们带来了远高于文艺创作层面的启示意义。
- 雷红珍
- 关键词:怀旧感伤青春苍凉
- 《抽彩》中体现的原始集体无意识被引量:1
- 2008年
- 《抽彩》是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经典之作,1948年首次刊登在美国的《纽约人》杂志上。小说描述的是某个小村镇全体居民参加一年一度的抽彩,最后众人一起用石头把中彩者砸死的骇人故事。笔者从荣格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这一角度,证明了抽彩是一种变相的祭祀,是一种牺牲一个生命延长其他生命的模式,是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以及渴求永生这一人类共有的原型的仪式化,从而冠冕堂皇得使得私欲得到社会的保证和认可。
- 雷红珍
-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祭祀
- 《南方视角下的福克纳》书评
- 2012年
- 美国《福克纳》杂志前编辑、福克纳协会前主席、波士顿大学英语教授约翰·T.马修2009年完成的《南方视角下的福克纳》一出版,就引起了美国学界的强烈反响。此书把福克纳的十九部作品都放置在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之中。作者认为,每部作品都是对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呈现。“1926年的《士兵的军饷》描写了一个小镇在一战后演变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
- 雷红珍肖亚平
- 关键词:福克纳书评现代化大都市大学英语美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