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亚岚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鼻咽
  • 11篇鼻咽癌
  • 8篇肿瘤
  • 4篇咽肿瘤
  • 4篇特异
  • 4篇放疗
  • 4篇鼻咽肿瘤
  • 3篇蛋白
  • 3篇调强
  • 3篇预后
  • 2篇蛋白组
  • 2篇蛋白组学
  • 2篇调强放疗
  • 2篇调强放射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蛋白
  • 2篇血清蛋白组学
  • 2篇体位
  • 2篇体位固定
  • 2篇偶联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蛋白质组...
  • 2篇北京正旦国际...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7篇陶亚岚
  • 13篇夏云飞
  • 4篇林承光
  • 4篇刘志刚
  • 3篇常晖
  • 3篇陈晨
  • 3篇杨鑫
  • 3篇高劲
  • 3篇王晓慧
  • 3篇易炜
  • 2篇胡婧晔
  • 2篇郑俊杰
  • 2篇孙云波
  • 2篇宋纯艳
  • 2篇甄蓓
  • 2篇黄晓延
  • 2篇李晓惠
  • 2篇魏开华
  • 2篇傅海媛
  • 2篇侯利平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咽癌预后模型的再验证
李晓惠常晖陶亚岚王晓慧张文文陈晨夏云飞
联合UV及SDS-PAGE监测并优化碳二亚胺偶联法制备多肽免疫原被引量:3
2013年
建立了一种多肽免疫抗原偶联的双监测法,获得一种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的碳二亚胺偶联法,并应用于多种肿瘤相关多肽标志物的免疫抗原制备。以合成多肽SP0104为标准品,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蛋白,碳二亚胺(EDC)为偶联剂,对加样顺序、投料比、偶联时间等关键条件进行考察,采用UV和SDS-PAGE对反应产物进行联合监测,以偶联比和偶联率联合评价反应条件。加样顺序为多肽和载体蛋白先混合再加到碳二亚胺中,三者质量比为1∶1∶1,偶联时间为12 h,偶联比在4∶1~12∶1之间,偶联率在9%~20%之间,所得SP0104多抗效价达到1∶80 000,MALDI-TOF质谱分析证实该抗体准确捕获目标抗原。用优化的偶联方法制备多肽SPC09、SPC15、SPG01、SPG03、SPG04的免疫抗原,所得免疫血清效价均在1∶1万以上,最高可达1∶51.2万。所建碳二亚胺多肽偶联联合监测法简便实用,可提高多肽抗体制备的成功率。
侯利平傅海媛陶亚岚黄亚娟孙云波宋纯艳夏云飞杨保安韩治国肖汉族郑俊杰甄蓓魏开华
关键词:抗体
血清多肽SPG01、SPG03、SPG04检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2014年
应用血清多肽SPG01、SPG03、SPG04的多抗(PcAb)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用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检测。以碳二亚胺偶联法制备多肽免疫抗原,免疫动物制备兔血清多抗,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多抗,选择3种多抗的工作滴度,应用多抗ELISA法检测63份鼻咽癌血清样本。紫外(UV)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联合监测表明多肽偶联到BSA(牛血清白蛋白)上;动物免疫获得3种兔血清多克隆抗体各40 mL;纯化后的多抗纯度在90%以上,效价均在1∶100 000以上;3种多抗的检测滴度分别为1∶20 000,1∶100 000,1∶10 000;间接ELISA最低检测限为0.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t检验分析3种多肽区分鼻咽癌放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均呈显著差异(P〈0.000 1)。ROC曲线表明,3种多肽检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特异性在90%以上,灵敏度为73%~93%。3种多肽标志物均能显著区分鼻咽癌放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所应用的多抗ELISA方法检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的放疗敏感性辅助诊断。
侯利平宋纯艳孙云波陶亚岚傅海媛杨保安郑俊杰夏云飞甄蓓魏开华
关键词:鼻咽癌多抗放疗敏感性
鼻咽癌调强放疗期间的急性放射性反应与体重下降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的体重下降和急性放射性反应这两大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二变量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两种统计学方法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了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的32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的体重下降和急性放射性反应的关系。结果:在全部的322例患者中,93.5%的患者出现体重下降,体重下降平均值为6.85%的放疗前体重。最常见的急性反应分别出现在皮肤、黏膜和唾液腺。用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皮肤(P=0.002)、黏膜(P<0.001)、咽和食管(P<0.001)以及上消化道(P=0.003)等急性放射性反应因素与体重下降呈正相关;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JCC N分期(P=0.008)、是否化疗(P=0.018)和黏膜(P=0.005)、咽和食管(P<0.001)以及上消化道(P=0.047)的急性放射性反应是独立影响调强放疗期间体重下降的因素。结论:调强放疗引起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可直接影响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的体重下降。
李果袁太泽陈晨陶亚岚梁颖黄赖机张秀萍
关键词:鼻咽肿瘤体重下降调强放疗
头颈肿瘤调强放疗结构命名标准化的方法与实现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实现头颈肿瘤放射治疗结构命名的标准化。方法:收集139例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采用MATLAB软件对结构文件进行编程解析,以靶区、危及器官和其他辅助结构3类为关键词,进行结构的归类统计。按照AAPM TG-263提供的标准化的放射肿瘤结构命名报告,制定结构标准化规则,编程实现结构命名标准化的自动转换。结果:139例患者的DICOM Structure文件中,共有7 044个结构,其中靶区2 217个(大体肿瘤靶区510个、临床靶区431个、计划靶区1 276个)、危及器官4 069个、辅助结构758个,平均每位患者有(50.68±15.43)个结构。通过自编程软件找出差异并成功标准化转换,并生成新的结构文件。结论:标准化命名可以避免由命名的不一致或不适当而导致的混淆,防范剂量统计分析时的错误,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游依琪郑万佳郑智满黄慎陆世培张俊李存啸陶亚岚林承光杨鑫黄晓延夏云飞
关键词:头颈肿瘤调强放射治疗
基于MALDI-TOF-MS技术的鼻咽癌诊断:特异血清多肽谱模型
夏云飞陶亚岚
胸腹部肿瘤发泡胶个体化体膜联合翼板与标准化真空袋放疗体位固定精确度比较
张英婷陶亚岚刘炳忠陈文芬黄虹林承光
下调BMI1表达放射增敏脑胶质瘤干细胞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与目的:BMI1是维持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主要探讨其与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CD133阳性胶质瘤细胞,低密度单克隆形成神经球。蛋白质印迹检测慢病毒载体携带shBMI1的干扰效果。平板集落形成评估BMI1干扰后放射敏感性。Annexin V免疫荧光染色用于测定细胞凋亡。组蛋白γH2AX灶点形成检测DNA损伤修复。结果:BMI1在胶质瘤干细胞0814中高表达,通过慢病毒携带RNA干扰,能够显著下调BMI1的表达,下调BMI1表达联合放疗能够显著降低脑胶质瘤干细胞集落形成,联合BMI1干扰及放射治疗显著地提高了细胞凋亡比率(P<0.01),并且干扰BMI1后,胶质瘤干细胞0814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出现显著缺陷。结论:BMI1可望是恶性脑胶质瘤非常有前景的放射治疗增敏靶点。
刘志刚付军陶亚岚刘晓梅陈忠平夏云飞
关键词:胶质瘤BMI1肿瘤干细胞
鼻咽癌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
目的 本文在总结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960年代-1990年代3817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5年的疗效,提出鼻咽癌的四种放射治疗分型:放射敏感不易转移型、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放射敏感易转移型和放射抗拒易转移型;采用集落形成法对...
夏云飞严珊珊易炜高劲胡婧晔刘志刚陶亚岚刘莉曾木圣刘秀芳李满枝王宏梅江浩蒋昌斌贺玉香仲萍萍李志强
文献传递
治疗前体重指数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肥胖和低体重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及预后相关。本研究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判断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从1990-200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诊为鼻咽癌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489例,按照患者的BMI分为正常、低体重、超重和肥胖4组。采用生存分析对4组患者的预后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年龄、T分期、N分期和总分期与正常体重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以低体重组为对照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的相对危险度均小于1,并且随着体重的增加相对危险度逐渐降低。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低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肥胖组(P<0.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和BMI分级均可作为显著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治疗前低BMI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较正常BMI患者下降。治疗前BMI可作为评价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胡婧晔易炜夏云飞高进刘志刚陶亚岚
关键词:鼻咽肿瘤BMI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