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腹泻病人和食品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子特征,为O157菌株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RAPD)对10株O157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0株菌聚类为3个类群,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克隆。结论:RAPD技术可用于O157菌株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目的:对2010年上海市手足口病哨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送检的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从而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哨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送检的咽拭、粪便、肛拭样本,应用real tim e 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 l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 l6)、肠道病毒通用型(EV)。结果:832份不同类型的样本中,粪便样本的检测阳性率最高,咽拭最低,两者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431例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病毒、CVA l6病毒、非EV71和非CVA l6的EV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1.90%、5.10%、6.03%;病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80:1),1岁~4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5月-7月为高发月份。结论:EV71型是2010年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致病病毒类型,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年龄、季节界限。
目的了解2015年-2017年闵行区腹泻病监测点鼠伤寒沙门菌的病原学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特征。方法按照《上海市腹泻病综合监测实施方案》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PFGE参照Pulse Net China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标准操作规程。结果鼠伤寒沙门菌在2015年-2017年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鼠伤寒沙门菌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为四环素56.32%、萘啶酸31.03%、氯霉素20.69%、复方新诺明17.24%、头孢噻肟8.05%、头孢呋辛8.05%、庆大霉素5.75%、环丙沙星3.45%、头孢西丁1.15%、诺氟沙星1.15%,存在多重耐药。PFGE将87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62个带型,每个带型含1株~5株菌,分为A、B两大聚类,相似度为57.2%~100%。结论经过多种抗生素共同作用筛选得到的菌株成为鼠伤寒沙门菌扩散的主要来源,在PFGE优势克隆系中能体现。PFGE技术为聚集性病例的追踪溯源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