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璧

作品数:495 被引量:1,914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2篇期刊文章
  • 18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8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4篇细胞
  • 130篇烧伤
  • 63篇创面
  • 62篇烫伤
  • 56篇瘢痕
  • 42篇纤维细胞
  • 41篇成纤维细胞
  • 35篇基因
  • 35篇复合皮
  • 27篇干细胞
  • 26篇愈合
  • 26篇烫伤大鼠
  • 24篇血管
  • 24篇增生
  • 24篇内皮
  • 22篇皮肤移植
  • 21篇体外
  • 21篇皮肤
  • 21篇免疫
  • 20篇真皮基质

机构

  • 47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5篇兰州军区兰州...
  • 8篇福建省宁德市...
  • 6篇牛津大学
  • 6篇泰州市第四人...
  • 5篇解放军总医院...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492篇陈璧
  • 165篇胡大海
  • 139篇汤朝武
  • 130篇徐明达
  • 110篇贾赤宇
  • 82篇陶克
  • 77篇朱雄翔
  • 74篇姜笃银
  • 55篇董茂龙
  • 50篇韩军涛
  • 41篇王洪涛
  • 36篇苏映军
  • 36篇谢松涛
  • 31篇丁国斌
  • 30篇姚庆君
  • 25篇王波涛
  • 24篇刘毅
  • 18篇李永林
  • 15篇张万福
  • 15篇郑朝

传媒

  • 81篇第四军医大学...
  • 57篇中华烧伤杂志
  • 27篇西北国防医学...
  • 27篇中华整形烧伤...
  • 2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6篇中华医学会第...
  • 12篇第八届全国烧...
  • 1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0篇中华医学会烧...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全国烧伤创面...
  • 7篇第四届全国烧...
  • 6篇全国第三届烧...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继续医学教育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中国医学美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6篇2009
  • 6篇2008
  • 43篇2007
  • 33篇2006
  • 20篇2005
  • 22篇2004
  • 23篇2003
  • 32篇2002
  • 71篇2001
  • 23篇2000
  • 49篇1999
  • 18篇1998
  • 55篇1997
  • 6篇1996
  • 5篇1995
4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伐他汀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及神经发生的作用(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损伤后,普伐他汀的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发生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暂时性缺血,在以下时间点给予普伐他汀:伤后6 h,伤后每天直至伤后14 天。用神经学评分、平衡实验和旋转实验评价伤后神经学恢复情况。检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计算脑梗塞面积。通过三染色法(BrdU, DCX, NeuN染色)研究普伐他汀对神经发生的作用。结果各组间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术后旋转实验评分显著性增加,梗塞面积减小;普伐他汀显著增加了齿状回和脑室下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并增加了齿状回、脑室下区和纹状体中的BrdU/DCX阳性细胞数。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重复使用低剂量的普伐他汀是相对安全的,并能够显著改善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梗死面积。普伐他汀能够诱导大鼠齿状回及脑室下区的神经发生并增加纹状体中迁移神经元的数量,这与普伐他汀的降脂作用无关。
郑朝陈璧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发生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组织水肿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神经激肽(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1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不作烫伤;烫伤对照组(48只),作20%TBSA深Ⅱ度烫伤;L-703,606组(48只)及β-七叶皂苷钠组(48只),分别从大鼠尾静脉注射250 nmol/kg的L-703,606和1.8 mg/kg β-七叶皂苷钠,之后30 min作20%TBSA深Ⅱ度烫伤.各致伤组大鼠创面伤后不予处理,并于烫伤后1、4、8、24、48、72 h处死,取创周及肠组织标本待测,每组每时相点8只大鼠,并取正常对照组标本待测.用改良伊文思蓝渗出法及称取组织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创周和空肠组织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结果伤后1 h各致伤组大鼠创周及空肠组织血管通透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伤后4 h开始逐渐下降.L-703,606组及β-七叶皂苷钠组创周组织血管通透性均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伤后48、72 h,L-703,606组高于β-七叶皂苷钠组(P<0.01).β-七叶皂苷钠组、L-703,606组空肠组织血管通透性伤后24 h内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β-七叶皂苷钠组伤后早期低于L-703,606组(P<0.01),伤后72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含水量变化:伤后1 h,各致伤组创周组织均呈现缺水状态,以后含水量逐渐升高,于伤后8~24 h达峰值.伤后早期各致伤组空肠组织均出现一定的缺水状态,L-703,606组轻于烫伤对照组和β-七叶皂苷钠组(P<0.05或0.01),8 h后表现出一定的水肿状态,伤后48 h为甚,以L-703,606组水肿最轻,随后逐渐恢复.结论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能降低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创周和空肠组织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
陶克陈璧胡大海王波涛
关键词: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神经激肽1
以毛囊隆突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毛囊隆突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在体观察其功能性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可行性。方法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毛囊隆突细胞,与毛乳头细胞按1:2比例混合,接种于聚羟基乙酸真皮支架中,以单纯接种毛乳头细胞作为...
王洪涛陈璧汤朝武胡大海
文献传递
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对严重深Ⅱ度烫伤大鼠早期炎性神经递质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L-703,606后严重烫伤大鼠P物质免疫活性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1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76只,按随机数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烫伤对照组(24只),L-703,606组(24只),β-七叶皂甙钠组(24只),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经尾静脉给予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250nmol/kg)后深II度烫伤大鼠(20%TBSA)烫伤后早期72h创周及空肠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7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703,606组、β-七叶皂甙钠组大鼠创周及空肠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同烫伤对照组具有类似规律。烫伤后早期(1h)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均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而后逐渐下降。与烫伤对照组相比,L-703,606组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病理性改变明显较轻,且轻于β-七叶皂甙钠组。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能抑制严重烫伤大鼠早期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为减轻严重烧伤后早期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等炎症反应及局部和全身水肿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陶克陈璧卢宝弼胡大海汤朝武
关键词:P物质放射免疫测定
碘络醚对上皮细胞生长的实验观察
<正>碘络醚是军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型的用于烧伤创面的广谱抗菌药物,该药对多种细菌有较强杀灭作用,其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无气味,易洗脱,无致敏
龚照陈璧朱雄翔
文献传递
《烧(创)伤代谢营养的理论和实践》书评
2015年
烧/创伤是平时或战时常见外伤,代谢营养疗法是成功治疗烧/创伤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1958年以来我国已出版了上百部烧伤相关专著和一些临床代谢营养专著,但鲜见烧/创伤代谢营养专著。汪仕良教授、邓诗琳教授在其于2009年主编出版的我国首部相关专著——《烧伤代谢营养学》的基础上,于2014年编撰了《烧(创)伤代谢营养的理论和实践》,从整体、系统、器官、组织层面探讨了烧/创伤代谢,除应激、缺氧、能量和营养素代谢外,还阐述了脓毒症、免疫、脏器功能、创面修复与代谢营养的关系;讨论了肠内肠外营养、循证医学与烧/创伤代谢营养,以及早期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对比研究;介绍了线粒体、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肠上皮干细胞、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与烧/创伤代谢营养的联系,重点突出“新、精、全”及应用,并提出对临床应用前景的看法。
陈璧
关键词:烧(创)伤创伤患者书评肠内肠外营养早期肠道营养
毛乳头细胞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毛囊分化
目的利用毛乳头细胞诱导表皮干细胞分化为毛囊,解决组织工程皮肤缺乏皮肤附件的问题。方法Ⅳ型胶原快速贴附法体外分离和培养胎儿的表皮干细胞,改良法分离培养胎儿毛乳头细胞,以纤雏蛋白凝胶为真皮支架,种植毛乳头细胞,外覆表皮干细胞...
丁国斌陈璧韩军涛王洪涛曹云新
文献传递
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体会被引量:23
1999年
目的总结30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从治愈与死亡病例中回顾与总结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诊断明确即行气管切开、吸氧治疗,气道冲洗清除气道分泌物;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结果本组30例中治愈14例,治愈率为46.6%,死亡16例.病死率为53.3%。结论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陈璧贾赤宇苏映军徐明达朱雄翔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吸痰
烫伤区头孢哌酮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静脉一次注射头孢哌酮(CPZ)25mg/kg后,测定正常免细胞外液和烫伤兔焦痂下细胞外液中浓度变化,发现在伤后立即给予CPZ,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均显示烫伤区较正常区细胞外液的药峰浓度显著增高(均值27.6、20.9和11ug/ml,P<0.05),半衰期明显延长(均值7.74、6.16和1.38小时,P<0.05)。如在伤后48小时给药,则痂下细胞外液中检测不出CPZ。提示伤后应尽早给予有效抗生素以预防回收期败血症。
徐明达陈璧陆玲娜丁振若刘尚才晋照国商澎陈镔复
关键词:烫伤头孢哌酮药代动力学
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区微生物学效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1994年
我们采用雄性家兔18只,造成15%Ⅲ烫伤,并将创面涂抹绿脓杆菌1ml(10~4)。随机分为湿润烧伤膏、烧伤药水和对照组三组,每组6只,按说明涂药,分笼饲养。结果表明:湿润烧伤膏组有明显的侵袭性感染,伤后24h 烫伤区3只有出血点和坏死斑,痂下细菌计数>10~8;48h 有大片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出血加重,痂下细菌计数>10^(10),中性粒细胞数及 PMN—CL 峰值明显下降,与实验前和同一时间点中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72h 4只动物死亡,1只垂危者血培养有绿脓杆菌生长,当日死亡。
陈璧白刚汤朝武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细菌中性粒细胞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