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栋

作品数:159 被引量:1,093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4篇农业科学
  • 5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2篇经济管理
  • 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红茶
  • 23篇茶树
  • 18篇香气
  • 18篇茶叶
  • 12篇农业
  • 9篇种质
  • 9篇香气成分
  • 9篇挥发性
  • 9篇挥发性成分
  • 8篇种质资源
  • 7篇顶空
  • 7篇顶空固相微萃...
  • 7篇乌龙茶
  • 7篇鲜叶
  • 7篇固相微萃取
  • 6篇选育
  • 6篇气质联用
  • 6篇主成分
  • 6篇主成分分析
  • 6篇香茶

机构

  • 117篇广东省农业科...
  • 28篇湖南农业大学
  • 18篇广东省农业厅
  • 1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1篇广东省农业科...
  • 7篇广东科贸职业...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广东省供销合...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155篇陈栋
  • 44篇吴华玲
  • 39篇乔小燕
  • 29篇王秋霜
  • 25篇李家贤
  • 19篇卓敏
  • 19篇黄华林
  • 14篇操君喜
  • 13篇黄国资
  • 11篇姜晓辉
  • 10篇何玉媚
  • 9篇肖文军
  • 9篇赵超艺
  • 7篇晏嫦妤
  • 7篇方祥
  • 7篇龚志华
  • 7篇赖兆祥
  • 6篇凌彩金
  • 6篇邓燕莉
  • 6篇刘建峰

传媒

  • 30篇广东农业科学
  • 10篇茶叶科学
  • 9篇广东茶叶
  • 9篇现代食品科技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食品科学
  • 5篇中国茶叶
  • 5篇广东茶业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2011中国...
  • 3篇南方农村
  • 3篇核农学报
  • 3篇2008年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茶叶通讯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19篇2011
  • 14篇2010
  • 14篇2009
  • 1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名优茶质量竞赛暨加工技术交流活动
1992年
为适应当前茶叶市场的要求,促进茶区调整茶类生产结构,开发名优茶生产,提高茶叶质量,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省农业厅与省茶叶学会联合牵头,会同省农垦、劳改、华侨各系统茶叶主管部门,和教学、科研、外贸及有关生产单位,组织了全省名优茶质量竞赛暨加工工艺技术交流活动。活动分二个阶段进行。5月22—24日。
陈栋
关键词:名优茶
谈广东茶叶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若干战略设想被引量:2
1989年
在改革开放较早的广东,茶叶生产面临着劳力投入过多、生产成本过高、耕茶者人平收入较低的挑战,长此下去,势必在商品竞争中失去后劲。本文就如何解放茶叶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茶叶竞争力的问题提出四个设想:①大力推广机械采茶技术,减少茶园劳力投入;②建立健全良种的无性繁育体系,大力推广无性系名优品种;③彻底改变“广种薄收、重种轻管”的旧习惯,树立多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观念,建设高标准优质丰产茶园;④逐步建立生态茶园,努力提高单位面积茶园的经济效益。广东地处沿海,毗邻港澳,是我国实行开放政策的试验区之一。自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以来,农业产业大军和农作物生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大批农业优秀人才纷纷流入高薪制的低劳动密集度的乡镇企业;水果、花卉、名优蔬菜等高产值的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日新月异,后劲十足;而茶叶如同粮油糖生产一样,由于比价及耕茶者的经济收入偏低,深感后劲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广东茶叶能否经受得起考验?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能否解放生产力,增加耕茶者的经济收入。现就怎样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问题,试图从生产的角度谈四个意见:
陈栋方金福
关键词:茶叶生产力
广东茶区“倒春寒”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反思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2010年广东茶区早春时节发生的茶树"倒春寒"霜冻的调查,分析了此次冻害形成的原因,建议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相应的抗冻防御补救措施,以便减轻茶树冻害,减少茶叶生产损失。
吴华玲陈栋李家贤
关键词:倒春寒冻害防御补救措施
陈香普洱茶品质安全性评价与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探明普洱老茶饮用的安全性,以贮藏多年的陈香普洱茶为原料,以未渥堆发酵的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未检测出致病菌如黄曲霉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个样品检出沙门氏菌;样品农残检出值为0;重金属铅的含量在0.55 mg/kg~4.43 mg/kg范围内,除1个样品外,其余铅含量均符合茶叶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总灰分含量范围在6.176%~9.411%,水不溶性灰分含量范围在2.44%~5.217%,大部分样品的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以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低,在0.161%~1.815%范围内,说明茶叶中沾染的泥沙较少,品质较好。
王秋霜陈栋卓敏
关键词:安全性
广东地方茶树群体种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研究广东地方茶树群体种红茶挥发性香气物质及其特征,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方法(GC-MS)准确地鉴定了红茶样品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研究鉴定了50多种香气化合物...
王秋霜陈栋
关键词:香气成分感官审评
基于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分析广东2个历史名茶群体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2
2018年
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罗坑和马图2个广东历史名茶茶树群体的共52份种质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7对引物共检测到204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7.56个位点,引物检测到的基因型数为11.22个;观测等位基因数为7.5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2;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55和0.66;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值为0.61;反应遗传多样性的Shannon’s遗传信息指数为1.40。2个茶树群体的基因流Nm平均值为3.19,表明2个群体间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可能有过基因交流,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的平均值为0.072 7;2个亲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依据Evanno统计模型分析可将52份茶树种质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含18、24、9份茶树种质资源,MT4种质没有明确的亚类特性。
姜晓辉方开星陈栋吴华玲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毛细管电泳
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的鉴定
本研究在8个不同贮藏时期的普洱茶中鉴定出黑曲霉、产黄青霉、根霉、木霉、灰绿曲霉、酵母、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球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类群。
方祥陈栋李晶晶赵超艺李斌黄国资陈忠正
关键词:普洱茶微生物
文献传递
华南茶区无公害茶园夏暑季节管理技术
2009年
如何提高春花(含头春茶和二春茶)和秋茶的产量比重,实现茶叶无公害或有机、优质生产,是华南茶区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优质、安全最主要的技术措施。
陈栋李家贤唐颢
关键词:无公害茶园茶区春茶
2012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被引量:4
2013年
在概述2011年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广东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广东茶叶的产量及区域分布情况、产业化经营现状和产品供需与展望,总结了广东茶叶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广东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欢欢黄红星梁俊芬万忠陈栋
关键词:茶叶
云南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生化成分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以云南白莺山10个古茶树群落的晒青毛茶为材料,对其生化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毛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碱和可可碱含量差异最大,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差异较小。红芽口茶茶多酚和EGCG含量最高(32.70%和58.59 mg/g),可可碱和咖啡碱含量最低。勐库大叶茶儿茶素含量最高(149.85 mg/g),且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酯型儿茶素。贺庆茶中总儿茶素含量最低,且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非酯型儿茶素。
乔小燕李崇兴黄华林黄华林左成琳吴华玲
关键词:晒青毛茶生化成分古茶树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