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生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IGD
  • 5篇自身免疫
  • 4篇蛋白
  • 4篇受体
  • 4篇球蛋白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球蛋白
  • 3篇自身免疫病
  • 3篇免疫病
  • 2篇性疾病
  • 2篇药物
  • 2篇配体
  • 2篇自身免疫性
  • 2篇自身免疫性疾...
  • 2篇免疫球蛋白D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疾病
  • 2篇抗体
  • 2篇B细胞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魏伟
  • 10篇陈文生
  • 10篇吴育晶
  • 10篇黄琼
  • 4篇董进
  • 3篇戴杏
  • 1篇马旸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甲双胍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K-562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终浓度0、0.1、0.3、1、3、10、30 mmol/L)对K-562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不同时间点(12、24、36、48 h)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 mmol/L)均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同时使K-562细胞阻滞于G_0/G_1期;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mmol/L)二甲双胍作用K-562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减小,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表达减少。结论:二甲双胍对K-562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以及阻滞周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有关。
董进陈文生吴育晶马旸戴杏董小洁黄琼魏伟
关键词:二甲双胍慢性髓性白血病凋亡
重组人免疫球蛋白D-Fc片段蛋白的构建
2019年
目的构建重组人免疫球蛋白D-Fc(IgD-Fc)片段蛋白,检测IgD受体(IgDR)在健康人CD4^+T细胞和T淋巴瘤细胞株Jurkat、MOLT-4上的表达情况,检测IgD-Fc与IgD竞争结合CD4+T细胞表面IgDR的能力。方法采用PCR法得到人IgD-Fc目的基因,经原核蛋白表达和层析纯化,制备出重组人IgD-Fc片段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IgDR在健康人CD4+T细胞和T淋巴瘤细胞株Jurkat、MOLT-4上的表达情况,以及IgD、重组人IgD-Fc片段蛋白与CD4+T细胞表面IgDR的竞争结合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含IgD-Fc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IgD-Fc,得到重组人IgD-Fc片段蛋白。CD4+T细胞及T淋巴瘤细胞株表面IgDR与IgD亲和力相近,重组人IgD-Fc片段蛋白可与IgD竞争性结合IgDR。结论重组人IgD-Fc片段蛋白工艺成熟稳定,可与IgD竞争性结合IgDR,可能成为针对IgD水平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治疗药物。
张静陈文生胡晓曦黄琼吴育晶魏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D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纯化
免疫球蛋白受体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体内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Ig与免疫球蛋白受体(immunoglobulin receptor,IgR)结合触发相应的生物学活性。不同的Ig亚型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且IgR可作为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该文综述了IgR功能及在炎症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与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黄琼陈文生董进吴育晶魏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炎症靶点
IgD在自身免疫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免疫球蛋白D(immunoglobulin D,IgD)最初认为是一类进化产生不久的、仅表达于部分哺乳动物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然而,新近研究表明,IgD在绝大部分有颚脊椎动物体内都表达,且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结构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哺乳类动物通过选择性剪切(alternative RNA splicing)和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表达IgD。IgD既可以作为受体也可以作为配体参与免疫应答,但由于B细胞上IgD和IgM功能不易区分,且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的IgD受体(IgD receptor,IgD-R)未被克隆,IgD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明确。故本文就IgD对T、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陈文生黄琼吴育晶魏伟
关键词:IGD配体受体自身免疫病
IgD对人外周血Th1/Th2、Th17/Treg亚群及核转录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D(immunoglobulin D,Ig D)对人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Ig D(终浓度1、3、10μg/m L)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69、CD154的表达、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实时定量PCR(q PCR)技术检测核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和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Ig D可增加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CD69、CD154的表达(P<0.05),显著减少Th1、Treg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且可显著增加Th17的百分比,对Th2细胞亚群无显著影响;Ig D可显著下调核转录因子T-bet、Foxp3mRNA的表达且可显著上调核转录因子ROR-γt mRNA的表达,对核转录因子GATA-3 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Ig D能促进T细胞活化,引起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比例失衡。
董小洁吴育晶张静陈文生黄琼魏伟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
抗IgD抗体及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抗免疫球蛋白D抗体(anti-immunoglobulin D antibody,抗IgD抗体)一直以来主要作为工具药来研究正常B细胞上的膜结合型IgD(membrane IgD,m IgD)。最新研究表明,在病理状态下,抗IgD抗体可以通过选择性清除成熟B细胞、降低自身抗体的水平、抑制B细胞上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的过多表达等来影响自身免疫病的进程。通过抗IgD抗体的治疗,能明显缓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模型小鼠的病变。抗IgD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将为其作为研究治疗自身免疫病的靶点提供新思路。本文就抗IgD抗体的免疫学功能和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陈恒石吴育晶黄琼陈文生魏伟
关键词:B细胞自身抗体自身免疫病
抗免疫球蛋白D抗体及其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球蛋白D (Immunoglobulin D, IgD)自1965年首次发现至今,一直是最神秘的抗体类型之一,IgD包括膜结合型IgD和分泌型IgD两种类型,两者均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学功能。利用多克隆抗体得到的抗免疫球...
陈恒石吴育晶陈文生黄琼魏伟
关键词:IGDB细胞交叉偶联自身免疫病
流式细胞术检测IgD与IgD受体结合实验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非放射性荧光标记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检测Ig D与其受体结合的作用特性。方法以配体受体结合理论为基础,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技术,建立非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CD4+T细胞和人滑膜细胞上Ig D与Ig D受体结合的亲和力。结果人CD4+T细胞上Ig D与Ig D受体结合的解离常数(KD)和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分别是8.10×10-10mol/L和6 605相对值/104细胞,人滑膜细胞上Ig D受体与Ig D结合的KD和Bmax值分别是7.02×10-10mol/L和5 977相对值/104细胞。结论该方法避免了传统受体与配体结合分析中放射性标记的问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及选择性均较高,可为分析配体受体结合提供新的方法。
陈恒石吴育晶黄琼陈文生董进魏伟
关键词:IGD荧光标记
IgD及其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及相关靶点的药物研究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D型免疫球蛋白(IgD)包括分泌型sIgD(Secreted IgD)和膜结合型mIgD(membrane IgD).人类I...
黄琼吴育晶戴杏陈文生陈恒石董进魏伟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反应
文献传递
IgD及其受体功能和信号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自从1965年首次发现免疫球蛋白D(immunoglobulin D,IgD)以来,IgD一直是最为神秘的抗体家族成员。从鱼类到人类进化发展中,IgD一直保留并发挥重要的免疫学功能。IgD在免疫系统中兼具受体和配体的双重身份:作为膜受体,在B细胞早期发育中IgD可在IgM缺失时替代IgM的功能;在炎症和免疫平衡的监测中,IgD起到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作用;作为配体的IgD可以通过与其受体(IgD receptor,IgD-R)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介导T细胞的活化及T、B细胞的相互作用。本文就IgD的生成过程、IgD与IgD-R的生理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及以IgD/IgD-R为靶点的药物治疗前景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吴育晶黄琼陈文生戴杏魏伟
关键词:IGD信号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