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华

作品数:78 被引量:42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0篇沉积物
  • 25篇表层沉积物
  • 13篇白令海
  • 12篇古海洋
  • 9篇同位素
  • 9篇北冰洋西部
  • 8篇第四纪
  • 8篇晚第四纪
  • 7篇南极半岛
  • 7篇矿物
  • 7篇古环境
  • 7篇古气候
  • 7篇沉积环境
  • 7篇楚科奇海
  • 6篇环境指示意义
  • 6篇古海洋学
  • 6篇海洋学
  • 6篇冰消期
  • 5篇气候
  • 5篇南黄海

机构

  • 68篇国家海洋局第...
  • 21篇同济大学
  • 11篇海洋沉积与环...
  • 9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鲁东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韩国海洋研究...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Alfred...
  • 1篇海洋出版社

作者

  • 78篇陈志华
  • 32篇石学法
  • 24篇黄元辉
  • 22篇程振波
  • 19篇葛淑兰
  • 15篇王汝建
  • 10篇刘焱光
  • 9篇陈建芳
  • 8篇王春娟
  • 8篇吴永华
  • 7篇李小艳
  • 7篇孙烨忱
  • 7篇孟宪伟
  • 7篇肖文申
  • 7篇闫仕娟
  • 7篇唐正
  • 6篇邹建军
  • 5篇石丰登
  • 5篇王湘芹
  • 5篇方习生

传媒

  • 13篇海洋学报
  • 12篇极地研究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海洋科学进展
  • 7篇2014中国...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我国近海油气...
  • 1篇我国专属经济...
  • 1篇中国海洋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1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
2009年
程振波陈志华石学法吴永华李小艳石丰登
关键词:北极科学考察门捷列夫考察船白令海
由东海、黄海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及稳定同位素组成重建200a以来初级生产力历史记录被引量:12
2014年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生产力的重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已有的大多数研究是在深海区;而陆架区的特点是来自陆源物质的影响往往比较明显,因此,研究难度远较深海区大。利用现代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来估算海源碳的含量,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几个初级生产力的代表性指标(浮游植物总量、叶绿素a浓度以及硅藻含量)的调查资料,寻求岩心中海源碳与古生产力指标的相关关系,再由南黄海冷涡沉积区3个典型柱状沉积物中海源碳重建了200a以来高分辨率的古生产力记录,这对陆架海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重建所得到的南黄海近代初级生产演化因素的初步探讨表明,近200a来初级生产力波动升高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升高趋势是一致的,但其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还是营养盐的供应,其中陆源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蔡德陵孙耀张小勇苏远峰吴永华陈志华杨茜
关键词:有机碳碳同位素初级生产力
白令海与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四醚膜类脂物研究及其生态和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中国第3次和第4次北极考察在白令海和西北冰洋采集的65个表层样沉积物中生物标记物四醚膜类脂物(GDGTs)的研究,发现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类异戊二烯和支链GDGTs的浓度分布大致以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的陆坡为界线,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与水体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有关。基于GDGTs的陆源输入指数BIT显示,从楚科奇海北部到高纬度区的阿尔法脊,陆源有机质的相对比例明显增加,与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等结果一致,表明BIT可以用来指示北极陆源有机质输入量的变化。应用前人TEX8L6-SST方程估算的研究区表面海水温度SST与现代年均SST和夏季平均SST的相关性较差,原因可能与陆源输入的类异戊二烯GDGTs干扰以及低的古菌生产力有关。从季节性海冰覆盖区到永久性海冰覆盖区,基于支链GDGTs的环化指数CBT明显升高,可能反映了CBT对海冰覆盖状况的响应,但其响应机制还不清楚。基于支链GDGTs的环化指数CBT和甲基化指数MBT估算的北极陆地年均大气温度和土壤pH差异较大,可能是由表层沉积物的来源复杂以及混合作用造成的。
王寿刚王汝建陈建芳陈志华程振波汪卫国黄元辉
关键词:白令海CBT
普里兹湾季节性海冰区基于相对生物钡通量的高分辨率地层年龄框架
南大洋是沟通全球大洋水循环的重要枢纽,也是冰期-间冰期旋回中C02的重要源和汇.南大洋的古海洋学研究,特别是基于高时间分辨率的古海洋学研究对于揭示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特征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南大洋高纬度区碳酸钙的...
武力王汝建肖文申陈志华葛淑兰
地磁场强度和长期变对白令海岩心冰消期14ka以来的年代约束
葛淑兰石学法黄元辉陈志华刘建兴闫仕娟
龙门岛潮间带沉积化学及百年演变特征
2010年
通过对龙门岛潮间带典型沉积化学剖面调查与柱状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该岛潮间带沉积物中含较多的黏土,有利于有机碳、油类、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同时对海岛及周边海域污染状况反映敏感;该岛北部LM01剖面表现出油类、铜、铅、锌的污染特征,XC剖面亦有总磷(TP)、铜、总氮(TN)污染的迹象;LM01柱上部30cm段油类、TP和重金属向上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随着龙门岛及周边大陆和海洋的开发利用,入海污染物质逐年增加,潮间带底质环境随之恶化。
陈志华夏鹏于洪军孟宪伟
关键词:潮间带环境质量
广西海岛近50年来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七个海岛观测站观测资料总结被引量:2
2010年
对广西海岛7个测站自建站以来的实际观测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主要显示了一年和半年的冬、夏季旋回周期性,气温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冬季气温上,夏季气温变化不大。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都体现在夏季,冬季降水稀少,变化也很小。冬季气温最低值在1983年以后出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在1977年前后由干旱转向湿润和干湿分明(后二者的分界年为2000年)。年代际气温平均值和总降水量在各个测站均揭示了大于80%或者90%的周期性,周期范围集中在6~7年和3~4年。相似的周期也出现在其他西北、西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中,体现了与副热带高压和极涡等大气系统相同的周期。与年际ENSO-La Nina现象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等具有比较清晰的对应,体现了广西海岛以及中国气候与太平洋海温和亚洲海陆热力差异的季风等区域环流系统的密切关系。
葛淑兰陈志华孟宪伟
关键词:气候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
西北冰洋楚科奇海台P31孔晚第四纪的陆源沉积物记录及其古海洋与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对北冰洋西部楚科奇海台P31孔沉积物进行岩性特征和颜色旋回分析、XRF元素扫描、AMS14 C测年、有孔虫丰度统计、筏冰碎屑(IRD)(>250和>154μm)含量分析以及粒度组成的综合研究,建立了该孔的地层年代框架,其沉积物被划分为MIS 3-MIS 1的沉积序列。自MIS 3以来,楚科奇海台P31孔可以识别出5个IRD事件,它们分别出现在晚MIS 1、MIS 2和早中MIS 3期。这些IRD主要被来自加拿大北极群岛的冰山或者大块冰所携带,随波弗特环流搬运至楚科奇海台并卸载到海底,这不仅反映了晚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北美冰盖的崩塌事件,还反映了波弗特环流的变化历史。粒度组分变化表明,细砂级组分主要来自于冰山或大冰块的搬运,因为其高值对应于IRD的高值,粉砂级组分可能主要来自于海冰的搬运,而黏土级组分主要由波弗特环流和雾状层所搬运。两个敏感组分(5~13和110~176μm)含量的变化呈现明显对称性分布,后者的变化对应于IRD的变化,前者可能指示了物源和沉积作用后期的影响。该孔MIS3-MIS1的沉积速率分别为2.2、0.16和1.6cm/ka,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2cm/ka。与北冰洋其他海区沉积速率资料对比显示,海冰边缘地区沉积速率较高,而永久性海冰覆盖区沉积速率低较。水深越浅,越靠近陆架物源区,沉积速率越高,纬度越高的门捷列夫-阿尔法脊和加拿大海盆区,沉积速率越低。
梅静王汝建陈建芳程振波陈志华孙烨忱
关键词:IRD晚第四纪
北冰洋次表层暖水形成机制的数值研究
利用实测温盐数据分析了夏季加拿大海盆次表层暖水的结构特征,暖水峰深度在20m附近,极大值为-0.7℃左右,发现了北冰洋加拿大海盆次表层暖水生成于当地,与外来水源无关。针对北冰洋夏季次表层暖水现象,发展了一个冰海耦合柱模式...
陈志华
关键词:次表层暖水
文献传递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22
2004年
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分布受源区母岩和海区环流结构所制约。来自加拿大马更些河的物质富含高岭石和伊利石,对研究区东北部和北部沉积物的影响较大;来自阿拉斯加西北部的河流和海岸带物质富含绿泥石,高岭石含量变化较大,对阿拉斯加西北部近海沉积物的影响明显;来自西伯利亚的物质富含绿泥石,对研究区西部沉积物的影响较为明显。自白令海峡进入的太平洋水携带富含蒙皂石的育空河物质横穿楚科奇海陆架向北扩散,导致楚科奇海中部沉积物中的蒙皂石含量高;同时,粘土矿物自身的粒度分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蒙脱石在离岸距离较远的中部海区富集。
陈志华石学法韩贻兵辛春英杨作升
关键词: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海洋环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